哈大高铁四年发送旅客1.4亿人次 形成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城市为中心“1小时交通圈”
2016-12-01 来源:长春晚报
本文摘要:12月1日,哈大高铁开通运营4周年,4年来,哈大高安全发送旅客1 4亿人次,开行动车组列车262958列,
11月30日,记者从长春站获悉,12月1日,是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开通运营4周年的日子。4年来,哈大高铁经历了春运、暑运、小长假和黄金周客流高峰的考验,安全发送旅客1.4亿人次,开行动车组列车262958列,旅客发送量逐年创历史新高。
风、雨、雪等234处监控保障高铁运行
作为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穿越高寒地区的哈大高速铁路,建设标准高、技术复杂、专业性强,确保高铁安全运行是复杂而严密的系统性工程。为保障哈大高铁运营安全畅通,沈阳铁路局针对高寒气候特点,设立哈大高铁防灾安全监控234处,其中异物侵限子系统53处,风监测子系统103处,雨监测子系统39处,雪监测子系统16处,地震监测子系统23处。专门配属了适应严寒、冰雪和长交路等运行环境的CRH380B型高寒动车组列车100组。经过四年的建设发展,形成了长春、沈阳北、沈阳、沈阳南、大连等5个动车运用所及1个三级修检修基地“五所一基地”的检修格局。
为提升高铁线路养护维修质量,组织开行了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每两天对全线进行一次检测,累计完成哈大高铁线路设备质量检查20余万公里。同时,制定完善了15项高铁设备检修规章和7项抢修处置预案,有效消除了雷害、鸟害、树害等对供电设备带来的巨大隐患。
哈大高铁曾遇最大降雪深度87毫米
哈大高铁自开通运营以来,经受过风雪考验、面对过轨面湿滑、遭遇过冰雪击打、遇到过雪漫钢轨,全线降雪108次,累计691小时,最大降雪深度87毫米。沈阳铁路局建立了高寒气候下各类应急预案,根据小雪、中雪、大雪和大风等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如遇暴风雪等特别恶劣天气会相应采取降速、暂时停运等措施,确保列车安全。同时,通过采集大量运行数据,建立预警保护系统,为风雪天气动车组列车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保证。
哈大高铁2012年12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以来,先后经历了冬季图、夏季图、冬夏一张图共7个图期,经过长期运营实践,特别是冬季运营,铁路部门探索研究出了一整套克服季节性冻土影响、控制高铁冬季冻胀的办法,积累了有效应对恶劣天气的安全运营经验,保障了高铁冬季运营安全,为优化运行方案创造了条件。
动车组客座能力增至141337座
自2015年12月1日起,哈大高铁实行冬夏一张运行图,全年按时速300公里运行,动车组开行对数由开通运营初期的67对,增加到目前的110对;开行方向由初期的仅有北京方向,增加到上海虹桥、青岛北、济南、西安北、郑州东、石家庄、太原南、武汉、齐齐哈尔等主要城市;客座能力增至141337座,增加66.8%。大连北至哈尔滨西间的旅行时间从5小时18分,缩短至3小时35分,节省了1小时43分。
哈大高铁不仅为广袤的东北大地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形成了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城市为中心的新的“1小时交通圈”,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和同城化进程,以及各城市功能的错位发展加快,人们的生活、工作等诸多方面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哈大高铁开通运营实现“东北同城化”
一组数据可以直观反映出哈大高铁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青睐,成为沿线百姓出行“首选”。
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至12月31日,旅客发送量181.4万人次,日均5.85万人次;2013年全年旅客发送量2823.3万人次,日均7.73万人次;2014年全年旅客发送量3385.4万人次,日均9.28万人次;2015年全年旅客发送量3906.5万人次,日均10.72万人次;2016年1月1日至11月30日,旅客发送量3602.7万人次,日均10.94万人次。
哈大高铁开通运营实现了“东北同城化”,极大缩短了“黑土地”到“蓝色海洋”的“时空距离”,有效拉近了不同地区的“经济距离”,加快了地区之间的经济流动,对推动东北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一轮东北振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上一篇:近3500公里“巨量”城际铁路如何“落地
- 下一篇:新版《丁酉年》生肖站台票首次亮相
相关文章
- 哈大高铁线:深夜严寒作业忙2020-02-12
- 哈大高铁6年来成功挺住152场风雪考验2018-12-05
- 世界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6年累计开行动车组列车41万列2018-12-05
- 沈铁万余干部职工拼搏奉献守护哈大高铁2018-12-03
- 世界第一条高寒高铁 哈大高铁安全运营6周年201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