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榜样,亦为高铁建设中的飞鸿羽翼
2019-04-22 来源:齐鲁网
本文摘要:55岁的吕关仁,就是这样一位专门研究高铁轨道平顺的专家。参加工作35年,他把养护技术创新作为一生的职业追求,苦苦求索,被誉为中国高铁的“平顺大师”。
55岁的吕关仁,就是这样一位专门研究高铁轨道平顺的专家。参加工作35年,他把养护技术创新作为一生的职业追求,苦苦求索,被誉为中国高铁的“平顺大师”。(4月17日齐鲁网)
五一将至,高铁出行已成为人民出游的首选,人民热衷于高铁出行的原因之一就是高铁快速舒适。当我们坐在高铁车厢内,惬意地欣赏着窗外的风景,是否曾想过高铁的快速平稳从何而来?其实在铁路工务系统有着一群高铁“平顺师”,这群工匠们常年与星河为伴,在夜深人静之时躬耕于钢轨的毫厘之间,为保障全国高铁平稳运行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中国高铁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铁路人的奋斗与拼搏。吕关仁,作为一位专门研究高铁轨道平顺的专家,他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探索铁路线路维护技术。在他的眼里,建设好中国高铁这份事业,让高铁快又稳地驰骋在中华大地,就容不得半点松懈。他用“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工匠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可以说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铁路事业,为我国高铁的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作为铁路人的杰出代表,他奋斗的激情,拼搏的热情值得我们各个行业的人学习。我国的高铁事业已经登上新时代大舞台,引人瞩目,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停止奋斗的脚步,享受发展成果。在时代的浩荡潮流里,需要新时代铁路人们不停奋斗传承,接稳接好这一根时代接力棒。
锐意进取,改革创新,新时代里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中国高铁就是在改革创新中开始腾飞的。改革可以促进高铁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创新可以进一步优化铁路工务生产。吕关仁主导完成了“铁路工务设备维护管理分析决策系统”科研项目研究。该项目对科学指导设备修理,合理控制设备修理成本,全面提高工务设备修理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时效性和经济性,促进“数字工务、网络工务、智能工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实,我国的高铁事业从“追赶者”到“领跑者”并非一蹴而就,其中少不了像吕关仁一样的“铁路工匠”,他们的创新意识,他们的进取精神就是高铁腾飞的源源动力。
多年来,铁路事业的发展一次次地刷新了我们对铁路的认知,这是一批批像吕关仁一样的铁路工匠共同奋斗出来的结果。铁路人们只有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在生产中继续创新突破,才能给人民带来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当高铁奔驰在祖国大地,我们应该明白这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同时也要满怀期待未来更美好的出行体验,因为一批批铁路工匠正在奋进路上。
相关文章
- 打破施工瓶颈牡佳高铁开通指日可待2020-07-30
- 福厦铁路湄洲湾跨海大桥首跨连续梁合龙2020-07-30
- 衢宁铁路成功“牵手”杭深铁路2020-07-30
- 长三角连镇高铁建设最新进展:淮镇段将接入沪宁城际2020-07-30
- 4条高速1条铁路年底建成通车 临沧旅游将步入“快车道”20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