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地方铁路大有可为
2023-04-07 来源:
本文摘要:《要点》指出,我国地方铁路是由地方人民政府授权机构或者社会资本投资控股,承担社会运输的铁路。经过几十年发展,地方铁路已成为全国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12月,中国地方铁路协会公布《中国地方铁路“十四五”发展战略要点》。《要点》指出,我国地方铁路是由地方人民政府授权机构或者社会资本投资控股,承担社会运输的铁路。经过几十年发展,地方铁路已成为全国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三五”时期,我国地方铁路发展成效显著,但是仍然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和投资建设规模扩大,可以预见,“十四五”时期,以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铁路专用线建设为主体,将掀起地方铁路发展的高潮。
“十三五”发展成效显著
“十三五”时期,地方铁路新线建设持续发力,一批区域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铁路支线相继投产,地方铁路规模迅速增长,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层次体系逐渐清晰。
2020年底营业里程达17981公里,比“十二五”末增长92.0%,占全国铁路比重12.3%,比“十二五”末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城际铁路和区域性高铁5299公里,占地方铁路营业里程29.5%,占全国高铁网规模比重14.0%,为发挥沿线区位优势、深化区域合作、实施周边互联互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截止2021年底,地方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9478公里。
2021年,地方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14024万人、旅客周转量412.16亿人公里,占全国铁路比重5%;完成货运量10亿吨、货物周转量达到3473亿吨公里,占全国铁路比重稳定在20%、10%左右。
“十三五”期间地方政府和企业对铁路的基本建设投资累计完成11397亿元,年均达2279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111.2%,出资比例从“十二五”末的26.7%增长至“十三五”末的41.2%,投入资金量和所占比重明显提高,其中投入地方铁路项目累计达2001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3.1倍,有力推动了地方铁路项目建设,对优化完善地方铁路网络布局、加快区域铁路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三五”时期,地方铁路企业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全国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设立了政府建设铁路的投融资平台公司。
地方铁路企业积极配合国铁集团推进铁路分类建设和管理改革,围绕合资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迈出了积极探索之路。深入推进区域合资公司重组,按照“一省一公司”模式,推动13个省(市)区域性合资铁路公司重组,截至2021年底已完成海南、吉林、江苏、山东、黑龙江、浙江、重庆、广东共8个省合资铁路公司重组,其中江苏、山东、浙江、重庆4个区域公司重组后由地方政府控股。
“十三五”时期地方铁路发展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不好、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十四五”发展重点
当前,我国铁路发展已进入强化轨道交通引领、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地方铁路要准确把握铁路发展的基本趋势和重点。特别是在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的背景下,铁路发展重点将由路网规模扩张转向管好、用好既有铁路,并在保证大动脉畅通的前提下,完善支脉系统,打通微循环。同时,铁路建设主战场将逐步由国家干线铁路转向国家干线与区域性铁路、城际、市域(郊)铁路并存,地方铁路将成为铁路建设的主力军。
“十四五”地方铁路发展大有可为。“十四五”铁路投资、建设、运营主体和发展模式路径都会发生一些明显变化。从投资看,随着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铁路专用线加快建设,地方政府和企业投入明显增多,铁路建设投资由中央投入为主,逐步转向中央和地方并重。从主体看,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铁路专用线主要由地方政府或企业组织建设和后期运营,国铁集团不再是委托建设运营的唯一选择,建设、运输业务市场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地方铁路发展需要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克服劣势、迎难而上,按照发展原则,提出地方铁路“1334”总体发展思路,即聚焦一个目标,推动三大转变,抓住三大重点,实施四大举措。三大重点即:
一是发展城际铁路:城际铁路成为主要城市群城际交通的骨干方式,城际铁路主要站点成为区域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为我国城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支撑和保障。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点城市群形成规模适度、覆盖充分、衔接顺畅、分工合理的城际铁路网,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形成“1~2小时交通圈”,其他城市群城际铁路因地制宜、有序发展。主要任务:以需求为导向,优化规划布局,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资源,建设便捷高效城际铁路网,服务区域节点城市之间及节点城市与邻近城市间的城际客流,在高速铁路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镇的基础上,尽可能覆盖10万人口以上城市。紧紧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基本建成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形成“轴带支撑、极轴放射”的多层次网络;促进长三角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有序推进成渝、山东半岛等区域城际铁路骨干通道建设。
二是发展市域(郊)铁路:市域(郊)铁路成为都市圈重要交通方式,与地区产业、城镇等空间布局匹配度明显提高,站城融合综合开发新业态取得重大进展。统筹新建线路和利用既有铁路资源,提供大容量、公交化、一体化的市域(郊)铁路运输服务,实现城市中心区域与周边城镇组团之间、城镇组团之间的便捷连通,打造“1小时通勤圈”。主要任务:强化规划指导和衔接,以增强和优化通勤供给为重点,统筹利用既有铁路资源和新线建设,积极推进重点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发展,在城市轨道服务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基础上,重点实现对5万人及以上的外围城镇组团和重要工业园区、旅游景点的覆盖。优先考虑利用和改造提升既有线路、车站等资源条件发展市域(郊)铁路,以布局在市域(郊)客流主要轴线中的既有铁路为重点,用足用好既有铁路富余能力,通过优化运输组织、局部线路和车站适应性改造、增建复线支线及联络线、增设车站等方式,实现小投入、办大事。统筹市域(郊)列车与短途城际、中长途列车的开行,合理安排停站方案和频次,优化开行方案。有序推进北京、上海与周边区域,以及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重点都市圈主要客流廊道的新线建设,增强铁路城际和城市交通服务能力。
三是发展支线铁路:铁路支线路网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基础设施效能持续提升,有力促进本区域的国土资源开发,便捷连接沿海港口和内陆口岸,推动综合运输体系融合发展,形成干支有效衔接、便捷多式联运的运输体系,与干线铁路协调匹配,实现传统铁路货物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型,因地制宜兼顾地区客运服务功能,整体效益显著提高。主要任务: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铁路多式联运,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以环渤海港口群、长三角港口群、东南沿海港口群、珠三角港口群、西南沿海港口群等我国沿海五大港口群以及长江等内河主要港口为重点,加强集装箱、大宗散货等重点品类货物铁路集疏运需求分析,结合港口后方通道规划建设情况,积极向港区、码头布局建设支线铁路和专用线。积极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物流园区、重点物资储备库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建设,有效打通铁路运输“前后一公里”。
“十四五”地方铁路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要统筹好地方发展需求、前期工作深度、建设资金筹措、运营效益前景等因素,合理确定目标任务,扎实有序推进实施。一是坚持统筹规划。二是有序推进建设。三是加强一体衔接。四是创新体制机制。
展望2035年,地方铁路将继续发展壮大,逐步实现现代化。整体建成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21个城市群地区城际铁路运营规模达到2万公里左右,16个重点都市圈地区市域(郊)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左右。
- 上一篇:昆明地铁到2035年规划形成15条线路
-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文章
- 昆明地铁到2035年规划形成15条线路2023-04-07
- 北京出台市域(郊)铁路规划2023-04-07
- 安徽铁路建设发力20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