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世界轨道交通杂志2020年第四期
P. 71
Interpretation 解读
市轨道交通协会成立的专业委员会名称也为“现代有轨电车分会”。2017年,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轨道交通建设专业委员会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有轨电车工程技术
指南》也沿用了这个概念。2018年,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有轨电车概论》,认为“经过路权、车辆等
方面的技术升级,并辅以交通信号优先、交通一体化、城市景观综合设计等理念的实施,目前的有轨电车
系统较传统的有轨电车在运能、速度、安全、环保、人性化等方面均有了较大提升”,本书 “有轨电车”
与“现代有轨电车”是同一概念。
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UITP)于1978年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名称确定为Light Rail Transit,缩写为
LRT。其定义为:一种电气化的轨道交通,车辆轴重(10-12吨)比铁路或地铁轻,与其他街面交通方式混
行或部分享有专用路权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同时UITP对轨道交通的分类以路权为标准,将完全混行定义
为TRAM(线路运能>3000),将1-99%路权的定义为LRT(线路运能3000-11000),将100%独立路权定义为
METRO(线路运能>10000),据此给出了各系统的技术特性。
美国公共交通协会(APTA)对LRT的定义是:一种相对于重轨而言运能较低的电气化轨道交通模式,可
以使用独立的路权或与其他交通方式共享路权,使用高站台或低站台上下客,使用多节或单节车辆组成的
列车。UITP和APTA所说的LRT与我们所说的“现代有轨电车”技术特征一致。
我们国内目前规划和在建的有轨电车系统的技术特征与国际上 “LRT”系统一致,即:采用铰接式或
模块化、电力牵引的电车车辆,轴重在10-12吨,以轨道承载或导向,多种路权方式,以地面线路为主,
也可根据需求局部高架或地下,采用人工瞭望驾驶、公交化运营模式,单向客运能力每小时在6000-12000
人的中低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功能定位一是作为特大城市、大城市大运量轨道交通的补充,外
围新区作为轨道交通的延伸兼及新区内部的骨干交通;二是作为中小城市的骨干公交网络;三是作为特
色旅游公交线路。因在国家标准术语里没有“现代有轨电车”这种带修饰词的术语,因此目前业内均称
其为“有轨电车”。对于英文表述,为便于与国际接轨,采用与UITP一致,即“传统有轨电车”等同于
“TRAM”;“现代有轨电车”等同于“LRT”。
进入新世纪以来,有轨电车在世界范围内呈快速发展的趋势,根据UITP统计数据,五大洲内至少有
108个城市在此期间内开通市内首条有轨电车线路,截止2018年12月31日,全球共有389个城市,开通有轨
电车的线路2304条,总里程达15847公里。截至2019年底,中国内地共有16个城市、29条有轨电车线路投
入运营,运营总里程417.07公里(工程长度366.9公里),近6年来中国内地有轨电车运营里程由2013年103
公里增长到2019年的417公里,运营里程翻了4倍,我国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
文:冯爱军,梁青槐
69
www.worldrailwa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