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胡晓炜:中国高铁需从领先者到领导者的角色转换

2012-12-18 来源:
本文摘要:铁道部宣布,京广高铁12月26号将全线贯通,成为目前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从北京抵达广州最快全程只需要7小时59分。(12月15日 ...
铁道部宣布,京广高铁12月26号将全线贯通,成为目前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从北京抵达广州最快全程只需要7小时59分。(12月15日  中国广播网)

2004年起,中国开始引入高铁概念,动工兴建的高铁带来了一系列铺天盖地的宣传,瞬间,国人的热情被高铁点燃,希望与质疑作为那时的两种声音一直这样对视并存,也像两颗待育的种子被埋进了华夏土壤。是开出希望的花朵还是结出质疑的果实?从今来看,实际喜忧各半。

我高铁里程居世界之首是时下国民茶余饭后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对高铁建设者的褒奖,他们无愧于心,但即使拥有“哈大”、“京沪”等多条优秀线路,中国人口繁密,节日出行扎堆等问题仍不容铁路忽视,新线开通对缓解客流定能起到作用,但是面对潮涌的客流,铁路是否到那时能再接再厉拿出更优成绩?让运能与刚需促成五对五的均势?

首先加快发展,是最为务实的做法,相比现有成绩,铁路在回味功绩的同时更需要冲刺精神,由于先前有日、法、德、意等作为逾越目标,我高铁发展长期处在有参照的情势,在学习、借鉴同僚并已与之相当或超越后,做好领头羊,开发新技术定将成为日后发展的主旋律。

落后了,懂得追赶,超越了,又怎么保持?欣喜过后的人们是否已经开始考虑?在无例可参,无人可依之时,我们的发展仍然会像之前那么顺利么?

据笔者所知,日本的陆上经济极为发达,虽为弹丸小国,但其新干线的运载、运行能力让笔者大为惊讶,忙时的新干线调度更是可以以5分/班的间隔,运行超荷150%的新干线列车;乘降有序、安全发车乍看并无突出,但是在人员密集、超荷的情况下运营,仍然秩序井然,这点仍然值得我们警醒!

技术发面,中国高铁持有多项国际专利,列车制造也已达百分百本土化,在具有国际先进制造技术的同时,应急处置方面是否也进入国际先进水平?作为全面技术的一个方面,遇风、遇雨、遇震、遇雪,在多重灾难性天气到来时,我们的应急处置能力是否如同高铁技术一样强悍?服务中间的壁垒,是否还得通过攻坚战来完成?在我们面前,桥头堡式的恶劣天气实在太多,在较好的攻克与处置之前,我们仍然只有世界第2的自信!

交通整合方面,高铁与城市交通的斜街较先前有了明显改善,只是更多的配套设施能否及时跟进?购票的流畅程度是否可以再度提升?另外,作为对全社会老人的关爱,“老年乘客”能否同样享有可比“幼儿朋友”一样的优惠待遇?这些问题虽未燃眉,但同样不容回避。

作为对服务的附值加分,作为对高铁的殷切期盼,中国高铁在享受成果的同时更应理清思路,只有深知多一步思考,才能换得更多荣耀后,我国高铁才会久居鳌头。

作为中国公民,笔者同样为中国高铁的伟大成就喝彩,只是,在夺取最后的胜利之前,中国高铁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胡晓炜:中国高铁需从领先者到领导者的角色转换

铁道部宣布,京广高铁12月26号将全线贯通,成为目前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从北京抵达广州最快全程只需要7小时59分。(12月15日  中国广播网)

2004年起,中国开始引入高铁概念,动工兴建的高铁带来了一系列铺天盖地的宣传,瞬间,国人的热情被高铁点燃,希望与质疑作为那时的两种声音一直这样对视并存,也像两颗待育的种子被埋进了华夏土壤。是开出希望的花朵还是结出质疑的果实?从今来看,实际喜忧各半。

我高铁里程居世界之首是时下国民茶余饭后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对高铁建设者的褒奖,他们无愧于心,但即使拥有“哈大”、“京沪”等多条优秀线路,中国人口繁密,节日出行扎堆等问题仍不容铁路忽视,新线开通对缓解客流定能起到作用,但是面对潮涌的客流,铁路是否到那时能再接再厉拿出更优成绩?让运能与刚需促成五对五的均势?

首先加快发展,是最为务实的做法,相比现有成绩,铁路在回味功绩的同时更需要冲刺精神,由于先前有日、法、德、意等作为逾越目标,我高铁发展长期处在有参照的情势,在学习、借鉴同僚并已与之相当或超越后,做好领头羊,开发新技术定将成为日后发展的主旋律。

落后了,懂得追赶,超越了,又怎么保持?欣喜过后的人们是否已经开始考虑?在无例可参,无人可依之时,我们的发展仍然会像之前那么顺利么?

据笔者所知,日本的陆上经济极为发达,虽为弹丸小国,但其新干线的运载、运行能力让笔者大为惊讶,忙时的新干线调度更是可以以5分/班的间隔,运行超荷150%的新干线列车;乘降有序、安全发车乍看并无突出,但是在人员密集、超荷的情况下运营,仍然秩序井然,这点仍然值得我们警醒!

技术发面,中国高铁持有多项国际专利,列车制造也已达百分百本土化,在具有国际先进制造技术的同时,应急处置方面是否也进入国际先进水平?作为全面技术的一个方面,遇风、遇雨、遇震、遇雪,在多重灾难性天气到来时,我们的应急处置能力是否如同高铁技术一样强悍?服务中间的壁垒,是否还得通过攻坚战来完成?在我们面前,桥头堡式的恶劣天气实在太多,在较好的攻克与处置之前,我们仍然只有世界第2的自信!

交通整合方面,高铁与城市交通的斜街较先前有了明显改善,只是更多的配套设施能否及时跟进?购票的流畅程度是否可以再度提升?另外,作为对全社会老人的关爱,“老年乘客”能否同样享有可比“幼儿朋友”一样的优惠待遇?这些问题虽未燃眉,但同样不容回避。

作为对服务的附值加分,作为对高铁的殷切期盼,中国高铁在享受成果的同时更应理清思路,只有深知多一步思考,才能换得更多荣耀后,我国高铁才会久居鳌头。

作为中国公民,笔者同样为中国高铁的伟大成就喝彩,只是,在夺取最后的胜利之前,中国高铁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