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博览史话 > 内容

“铁路吉普赛人”真实生活:中捣车成了流动的家

2013-05-13 来源:
本文摘要:今晚你们就住在这里吗?记者问道。工地在哪,就住哪。3号中捣车队长、全路技术能手杨守军说道。 3号中捣车担负着陇海铁路天水至兰州间...
“今晚你们就住在这里吗?”记者问道。“工地在哪,就住哪。”3号中捣车队长、全路技术能手杨守军说道。
 
    3号中捣车担负着陇海铁路天水至兰州间657公里线路的捣固作业任务。职工常年居住在中捣车上,辗转于铁路沿线各个站区,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中捣车成了他们流动的家,一年里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他们都在车上度过,一直有“铁路吉普赛人”之称,杨守军则是这个“家”的家长。
 
    五月,记者来到兰州铁路局定西工务段3号中捣车,深刻体验了一次“铁路吉普赛人”的真实生活。
 
    5月12日,3号中捣车在陇海铁路上行K1423公里至K1425公里进行中机捣固作业。18时20分,施工命令下达,一台金黄色的捣固车,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迅速到达指定作业位置。只见中捣车左右两侧的16个捣镐,做出有节奏的“前行、停车、震动插入枕底”的连贯动作,以每分钟十几米的维修进度前行。
 
    紧随在捣固车后面的职工有的拿着轨距尺认真检查核对线路几何尺寸,有的在对捣固作业标准进行盯控,有的拿着九齿叉对捣固后的线路进行道碴回填。20时20分,施工结束,3号中捣车在悠扬的汽笛声中缓缓驶入今晚的驻地三阳川车站。
 
    3号中捣车是年轻人的世界,13名职工平均年龄36岁,80%以上职工具有中专以上学历。面对设备更新快、新技术科技含量高的实际,班组制定了提高职工业务素质的学习计划,在职工中掀起了学本领练技术的热潮,让职工在学中干、干中学,不仅熟练掌握了中捣车的基本操作要领,还熟悉了一些重要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技能,学技练功在班组职工中蔚然成风。
 
    相对于其他20多岁的职工来讲,37岁的队长杨守军是“老大哥”了,为了给职工作好表率,他主动放弃许多休息时间,一心扑在现场上,处处以身作则带头示范,苦活累活争着干,用无言的行动感召着职工,激发小兄弟们勇于吃苦、忘我工作的干劲和热情。
 
    2012年5月20日,虽已入夏,但西北凌晨的温度丝毫不逊寒冬,职工作业都要穿着棉袄。正在指挥作业的杨守军听到对讲机里传来一阵急促的声音,“捣固车传动轴发生故障,不能正常运行。”这时离线路开通时间仅剩30分钟,如果不及时将故障排除,就会影响当日施工计划。杨守军迅速从离捣固车近一公里远的地方跑了过来,二话没说,脱掉棉袄,钻到车下维修起来。那一刻,冰凉的石渣道床和传动轴上的冰珠早已被他紧张的汗水和炙热的体温融化,仅用了15分钟,故障得到排除。
 
    2013年第一阶段的集中修,对于3号中捣车队长杨守军来说,可以说是永生难忘。3月16日一大早,他就接到了家里的电话,说老父亲病危,当时正在现场捣固的他没有来的及多说,只是叮嘱家人要好好照顾父亲。中午作业结束后,正在为下午的施工做准备的他就接到了父亲去世的噩耗。是赶到父亲遗体前披麻带孝尽自己的孝心还是继续留在施工现场完成自己的工作?他毅然选择了后者,擦干了眼泪将噩耗埋藏在心里,坚持到晚上把施工任务完成后才向车间主任说明了情况,急匆匆赶回家。第二天他又按时赶回施工现场,投入到次日的施工中。
 
    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发扬不怕吃苦、连续作战的精神,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大家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表现出同甘共苦、携手前行的兄弟情深,青春的意义在这里得到升华。
 
    夜已深,记者看见职工每人手里拿着一部手机,或全神贯注的看着小说,或浏览着网页,车厢里时不时传出“滴滴”清脆的提示音。
 
    “常年在外流动施工,年轻人只能是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看外面的世界只有通过手机了。”杨守军介绍道。
 
    在工休之余的中捣车上,耳熟能详的打牌声和谈笑风生的阵阵笑语被手机QQ清脆的提示音所代替。如今,年轻人经常利用QQ、微博把自己在外所见所闻、感受和心情传递出去,让社会时刻关注和了解他们这群“铁路吉普赛人”的生活。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铁路吉普赛人”真实生活:中捣车成了流动的家

“今晚你们就住在这里吗?”记者问道。“工地在哪,就住哪。”3号中捣车队长、全路技术能手杨守军说道。
 
    3号中捣车担负着陇海铁路天水至兰州间657公里线路的捣固作业任务。职工常年居住在中捣车上,辗转于铁路沿线各个站区,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中捣车成了他们流动的家,一年里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他们都在车上度过,一直有“铁路吉普赛人”之称,杨守军则是这个“家”的家长。
 
    五月,记者来到兰州铁路局定西工务段3号中捣车,深刻体验了一次“铁路吉普赛人”的真实生活。
 
    5月12日,3号中捣车在陇海铁路上行K1423公里至K1425公里进行中机捣固作业。18时20分,施工命令下达,一台金黄色的捣固车,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迅速到达指定作业位置。只见中捣车左右两侧的16个捣镐,做出有节奏的“前行、停车、震动插入枕底”的连贯动作,以每分钟十几米的维修进度前行。
 
    紧随在捣固车后面的职工有的拿着轨距尺认真检查核对线路几何尺寸,有的在对捣固作业标准进行盯控,有的拿着九齿叉对捣固后的线路进行道碴回填。20时20分,施工结束,3号中捣车在悠扬的汽笛声中缓缓驶入今晚的驻地三阳川车站。
 
    3号中捣车是年轻人的世界,13名职工平均年龄36岁,80%以上职工具有中专以上学历。面对设备更新快、新技术科技含量高的实际,班组制定了提高职工业务素质的学习计划,在职工中掀起了学本领练技术的热潮,让职工在学中干、干中学,不仅熟练掌握了中捣车的基本操作要领,还熟悉了一些重要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技能,学技练功在班组职工中蔚然成风。
 
    相对于其他20多岁的职工来讲,37岁的队长杨守军是“老大哥”了,为了给职工作好表率,他主动放弃许多休息时间,一心扑在现场上,处处以身作则带头示范,苦活累活争着干,用无言的行动感召着职工,激发小兄弟们勇于吃苦、忘我工作的干劲和热情。
 
    2012年5月20日,虽已入夏,但西北凌晨的温度丝毫不逊寒冬,职工作业都要穿着棉袄。正在指挥作业的杨守军听到对讲机里传来一阵急促的声音,“捣固车传动轴发生故障,不能正常运行。”这时离线路开通时间仅剩30分钟,如果不及时将故障排除,就会影响当日施工计划。杨守军迅速从离捣固车近一公里远的地方跑了过来,二话没说,脱掉棉袄,钻到车下维修起来。那一刻,冰凉的石渣道床和传动轴上的冰珠早已被他紧张的汗水和炙热的体温融化,仅用了15分钟,故障得到排除。
 
    2013年第一阶段的集中修,对于3号中捣车队长杨守军来说,可以说是永生难忘。3月16日一大早,他就接到了家里的电话,说老父亲病危,当时正在现场捣固的他没有来的及多说,只是叮嘱家人要好好照顾父亲。中午作业结束后,正在为下午的施工做准备的他就接到了父亲去世的噩耗。是赶到父亲遗体前披麻带孝尽自己的孝心还是继续留在施工现场完成自己的工作?他毅然选择了后者,擦干了眼泪将噩耗埋藏在心里,坚持到晚上把施工任务完成后才向车间主任说明了情况,急匆匆赶回家。第二天他又按时赶回施工现场,投入到次日的施工中。
 
    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发扬不怕吃苦、连续作战的精神,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大家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表现出同甘共苦、携手前行的兄弟情深,青春的意义在这里得到升华。
 
    夜已深,记者看见职工每人手里拿着一部手机,或全神贯注的看着小说,或浏览着网页,车厢里时不时传出“滴滴”清脆的提示音。
 
    “常年在外流动施工,年轻人只能是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看外面的世界只有通过手机了。”杨守军介绍道。
 
    在工休之余的中捣车上,耳熟能详的打牌声和谈笑风生的阵阵笑语被手机QQ清脆的提示音所代替。如今,年轻人经常利用QQ、微博把自己在外所见所闻、感受和心情传递出去,让社会时刻关注和了解他们这群“铁路吉普赛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