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投资融资 > 内容

重庆轨道交通“拉”着百亿级产业集群向前跑

2013-01-08 来源:重庆商报
本文摘要:重庆长客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有限责任公司列车组装车间  2013年1月3日,天空飘着湿冷的小雨,两江新区的重庆长客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有限责任公...

重庆长客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有限责任公司列车组装车间

  2013年1月3日,天空飘着湿冷的小雨,两江新区的重庆长客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有限责任公司内,生产线上却一片火热。

  “订单不断,假期公司的生产仍在正常进行。”作为该公司的副总经理,王永祥深刻地感受到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给长客带来的机遇,“公司正在不断的调整生产目标,去年轨道车辆产量400辆,现在的目标则是把长客建成年产轨道车辆500辆、大修车辆100辆、都市快轨车辆500辆及零部件总成产业化基地。”

  重庆长客目标不断调整的背后,是5年来重庆轨道交通产业的从无到有、高速发展。来自市经信委的消息称,轨道交通产业,已经成为我市装备制造业转向高端、现代化的重要助推器,未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将按照百亿级产业集群化打造。

  都市快轨“呼之欲出”
  昨日下午,28岁的达州女孩李婧,正在重庆长客的一间办公室里处理订单,大量的订单使得她元旦期间一直很忙碌。今年是李婧进入重庆长客的第三个年头,重庆轨道交通产业也让她有了新的目标,继续留在公司、继续留在重庆。

  而主要业务集中在单轨车和地铁车方面的重庆长客,也有了新的目标计划开发都市快轨整车,而这和重庆的轨道交通规划有关。

  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在已经较为成熟的城市轨道交通线之外,打造首条都市快轨的计划已经被提上日程。

  按照初步思路,首条都市快轨试验线,将建在铜梁至璧山之间,起点为轨道交通1号线的璧山站,经保家、大路,蒲吕,达到铜梁站,全长32.1公里,建设投资为41.5亿元。建成后,将与轨道交通1号线实现贯通运营。

  “城市轨道交通的时速为80~100公里,而都市快轨的时速为120~130公里。”市经信委装备工业处处长康建告诉记者,都市快轨建成后,既能在铁路上共轨运行,也能在轨道交通网上共轨运行,投资省、运营成本低。经测算,都市快轨每公里投资(含车辆)造价为1.3亿元~1.5亿元,不到地铁的三分之一、轻轨的二分之一。

  轨道交通产业初具规模
  从城市轨道交通到都市快轨,重庆轨道交通产业的产业基础从何而来?

  “重庆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础较好,而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我市轨道交通产业也具备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康建说。

  康建介绍,国内最大的轨道交通车辆企业长客落户我市后,青岛四方所、南京康尼等企业,也先后布局重庆。“现在,长客重庆基地已形成年产500辆单轨和地铁车辆的生产能力。”

  短短几年时间,轨道交通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企业共同发展的模式已基本形成,机电、四联、中船重工、华渝电气、重庆汽车研究院、金美通讯、西南铝、中铝萨帕等一批企业均在生产轨道交通装备,生产的品种包括车辆设备、供电系统、车站机电设备、车辆维修设备等。

  在材料方面,西南铝成功开发出高速列车用结构板、内装饰板等工业铝材。截至目前,西南铝己成功交付重庆轻轨共23个品种、300余吨特种铝型材,为今后大规模装备城市轨道交通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和装备基础。

  事实上,轨道交通产业的迅速崛起,正在成为推动重庆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转型升级、打造现代高端装备制造的强大动力。来自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9%,包括轨道交通装备在内的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势头强劲,多种产品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配套难成轨道交通发展瓶颈
  “重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关键在于解决成套能力较差、基础产业薄弱等问题。”重庆长客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永祥说。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为例,目前其重庆基地所需的2000多种零部件,绝大多数需从长春、江浙等地采购。“重庆本地企业为我们配套的多是一些简单的产品,只有少数有实力的企业在生产转向架、牵引和制动系统等。”他说。

  配套难几乎成了重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在日前出台的一份规划中,市经信委明确指出,目前装备制造业面临的瓶颈主要是成套能力较差、基础产业薄弱、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弱、缺乏总承包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弱。而成套能力差被放在了首位。

  产业集群成突破点
  康建告诉记者,按我市拟定的目标,到2015年,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其中,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是重点打造的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之一,配套本地化率要达到80%以上。

  目标如何得以实现?重庆的答案是:通过打造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本地配套率,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强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我市装备产业实现智能、集群、绿色发展。”康建说,重庆要抓住全国轨道交通建设大提速的机遇,力争成为西部唯一的大型化轨道交通车辆生产基地和动车组维修基地,打造轨道交通产业整条产业链。

  “重庆车重庆造,重庆车重庆配套”的目标正越来越近。日前,中国北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布局两江新区,这家国内唯一既能生产城市轨道牵引系统又能生产制动系统的企业,将在重庆建立牵引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空调通风系统及其它机电装备的产业基地。

  记者还获悉,市经信委正会同相关部门,申请成立重庆市都市快轨研发中心,制定整车的技术标准、核心装备(包含零部件)的示范标准。“重庆市都市快轨研发中心成立后,我们将制定生产标准。届时,原先为轨道交通配套的企业,可根据标准组织生产,对现有产品进行升级,以满足都市轨道交通产业的需求。”康建说。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重庆轨道交通“拉”着百亿级产业集群向前跑

重庆商报


重庆长客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有限责任公司列车组装车间

  2013年1月3日,天空飘着湿冷的小雨,两江新区的重庆长客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有限责任公司内,生产线上却一片火热。

  “订单不断,假期公司的生产仍在正常进行。”作为该公司的副总经理,王永祥深刻地感受到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给长客带来的机遇,“公司正在不断的调整生产目标,去年轨道车辆产量400辆,现在的目标则是把长客建成年产轨道车辆500辆、大修车辆100辆、都市快轨车辆500辆及零部件总成产业化基地。”

  重庆长客目标不断调整的背后,是5年来重庆轨道交通产业的从无到有、高速发展。来自市经信委的消息称,轨道交通产业,已经成为我市装备制造业转向高端、现代化的重要助推器,未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将按照百亿级产业集群化打造。

  都市快轨“呼之欲出”
  昨日下午,28岁的达州女孩李婧,正在重庆长客的一间办公室里处理订单,大量的订单使得她元旦期间一直很忙碌。今年是李婧进入重庆长客的第三个年头,重庆轨道交通产业也让她有了新的目标,继续留在公司、继续留在重庆。

  而主要业务集中在单轨车和地铁车方面的重庆长客,也有了新的目标计划开发都市快轨整车,而这和重庆的轨道交通规划有关。

  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在已经较为成熟的城市轨道交通线之外,打造首条都市快轨的计划已经被提上日程。

  按照初步思路,首条都市快轨试验线,将建在铜梁至璧山之间,起点为轨道交通1号线的璧山站,经保家、大路,蒲吕,达到铜梁站,全长32.1公里,建设投资为41.5亿元。建成后,将与轨道交通1号线实现贯通运营。

  “城市轨道交通的时速为80~100公里,而都市快轨的时速为120~130公里。”市经信委装备工业处处长康建告诉记者,都市快轨建成后,既能在铁路上共轨运行,也能在轨道交通网上共轨运行,投资省、运营成本低。经测算,都市快轨每公里投资(含车辆)造价为1.3亿元~1.5亿元,不到地铁的三分之一、轻轨的二分之一。

  轨道交通产业初具规模
  从城市轨道交通到都市快轨,重庆轨道交通产业的产业基础从何而来?

  “重庆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础较好,而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我市轨道交通产业也具备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康建说。

  康建介绍,国内最大的轨道交通车辆企业长客落户我市后,青岛四方所、南京康尼等企业,也先后布局重庆。“现在,长客重庆基地已形成年产500辆单轨和地铁车辆的生产能力。”

  短短几年时间,轨道交通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企业共同发展的模式已基本形成,机电、四联、中船重工、华渝电气、重庆汽车研究院、金美通讯、西南铝、中铝萨帕等一批企业均在生产轨道交通装备,生产的品种包括车辆设备、供电系统、车站机电设备、车辆维修设备等。

  在材料方面,西南铝成功开发出高速列车用结构板、内装饰板等工业铝材。截至目前,西南铝己成功交付重庆轻轨共23个品种、300余吨特种铝型材,为今后大规模装备城市轨道交通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和装备基础。

  事实上,轨道交通产业的迅速崛起,正在成为推动重庆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转型升级、打造现代高端装备制造的强大动力。来自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9%,包括轨道交通装备在内的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势头强劲,多种产品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配套难成轨道交通发展瓶颈
  “重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关键在于解决成套能力较差、基础产业薄弱等问题。”重庆长客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永祥说。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为例,目前其重庆基地所需的2000多种零部件,绝大多数需从长春、江浙等地采购。“重庆本地企业为我们配套的多是一些简单的产品,只有少数有实力的企业在生产转向架、牵引和制动系统等。”他说。

  配套难几乎成了重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在日前出台的一份规划中,市经信委明确指出,目前装备制造业面临的瓶颈主要是成套能力较差、基础产业薄弱、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弱、缺乏总承包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弱。而成套能力差被放在了首位。

  产业集群成突破点
  康建告诉记者,按我市拟定的目标,到2015年,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其中,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是重点打造的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之一,配套本地化率要达到80%以上。

  目标如何得以实现?重庆的答案是:通过打造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本地配套率,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强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我市装备产业实现智能、集群、绿色发展。”康建说,重庆要抓住全国轨道交通建设大提速的机遇,力争成为西部唯一的大型化轨道交通车辆生产基地和动车组维修基地,打造轨道交通产业整条产业链。

  “重庆车重庆造,重庆车重庆配套”的目标正越来越近。日前,中国北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布局两江新区,这家国内唯一既能生产城市轨道牵引系统又能生产制动系统的企业,将在重庆建立牵引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空调通风系统及其它机电装备的产业基地。

  记者还获悉,市经信委正会同相关部门,申请成立重庆市都市快轨研发中心,制定整车的技术标准、核心装备(包含零部件)的示范标准。“重庆市都市快轨研发中心成立后,我们将制定生产标准。届时,原先为轨道交通配套的企业,可根据标准组织生产,对现有产品进行升级,以满足都市轨道交通产业的需求。”康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