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杂志精选 > 内容

浅谈地铁车站装饰设计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2015-01-05 来源:《世界轨道交通》杂志
本文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最好办法,近十多年来成为中国各大城市的投资重点。从新世纪开始,我国首次把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列入国民经济 "十五 "计划发展纲要,并作为拉动国民经济,特别是大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也开始强调与城市环境的协调统一,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的轨道建设和运营,便实践证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提高环境质量、调整城市区域结构和产业布局以及拉动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合理布局的突出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最好办法,近十多年来成为中国各大城市的投资重点。从新世纪开始,我国首次把"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列入国民经济"十五"计划发展纲要,并作为拉动国民经济,特别是大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也开始强调与城市环境的协调统一,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的轨道建设和运营,便实践证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提高环境质量、调整城市区域结构和产业布局以及拉动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合理布局的突出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解决了空间距离与时间的矛盾,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城市合理布局的形成。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恰当合适的处理轨道交通领域的空间装饰设计越来越成为人们重点关心的问题之一。
 
  地铁车站装饰设计的地位与作用
 
  首先我们从装修设计在地铁建设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来谈起。从地铁的建设经验看,一条线路从开工建设到运营通车至少需要2-3年时间,最长的7-8年,甚至会更久。而从勘察设计开始,直到开通,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仅仅需要配合协调的专业接口,可达到几十个。而装修设计只是其中的一个专业而已。
 
  装修设计历来被称呼为"收口专业",最终的效果,好坏的评价往往是显而易见的,做的是"表面文章"。上至政府要员,下至黎民百姓都有权并有机会对最终装修效果品头论足。所以说,装修设计的好坏最直观,作用也非同小可了。
 
  但从现在国内的建设管理流程上来看,大多城市的装修设计单位还处在最"底层"。从监管层面上来讲,有概念设计单位、总体总包单位、建设管理方、投资方、专家、政府管理部门等。但在西方发达国家,装修设计与建筑设计为同一专业,在建筑设计时已经开始考虑最终的装饰效果了,而非国内现有情况,装修设计扮演着"美容师"的角色。当然这与国情有关,此现象并非本文所探讨的范畴,暂且搁置一边。从装修设计所得的报酬也可看出来,装修设计费往往仅占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一不到,甚至更少。因此有许多业内人士形容装修设计单位是"吃的少,干活不少"的行业。
 
  当然在这里我们所强调的是装修设计在整个轨道交通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顺应国情,满足广大受众的审美意识,将建筑与各个专业接口做好沟通与协调,最大程度的体现设计创意才是根本问题。在设计上争取达到不仅做表面文章也要有深刻内涵的目的。
 
  两种设计思维模式的博弈
 
  当前在地铁装修设计领域,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理念与模式,一种可以称为:功能实用主义;第二种称为:文化艺术主义。两种思维模式的博弈一直以来是业内争论的焦点,是客观存在的,是轨道交通装修设计作为独立专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两者也是针锋相对的。
 
  功能实用主义的立场是:轨道交通本身就是为广大百姓提供交通便利的一种解决方式。没有必要在装修设计中赋予太多的文化与艺术内涵。这样一来不符合公共交通空间快速出行的要求,二来太多的装饰手法必将导致投资成本的增加,同时对未来运营带来诸多不便。其中以香港地铁、深圳地铁、广州地铁、上海地铁、天津地铁为代表。
 
  艺术内涵主义的立场是:轨道交通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最大的项目之一,每天使用人群可达上百万,是实实在在的百年工程。因此应该在装饰手法中融入更多的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或者应体现线路所经过的区域特色并力图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使其成为城市的地下艺术长廊,成为体现城市特色的亮点与招牌。其中以北京地铁、西安地铁、成都地铁、昆明地铁、南京地铁、苏州地铁为代表。
 
  凡事无绝对,对于装饰设计来说,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我们何不换一种思路,可以尝试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用辨证的思维看待此问题,也许会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在没有下结论之前,我们不妨将国内现有地铁线的装饰设计做一简要的汇总,从中也许会得到答案。
 
  国内案例分析与总结
 
  香港地铁车站的装饰设计
 

 
  香港地铁车站装饰以标准化设计为宗旨,以符合未来运营需要为第一要务,在设计上注重空间结构的模数关系,在细节处理上也独具匠心,通用特色材料是每个站用不同颜色的马赛克作墙壁贴面,既简洁又醒目,做到了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同时节约了成本。
 
  透过现象看本质,究其根本,香港地铁的设计风格与现状,与香港本身的城市特色与社会制度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香港是近代才发展起来的殖民城市,因此香港的设计无论是人文历史还是建筑设计都赋予了一定的殖民与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双重色彩。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也给港铁这样的私有制企业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港铁成为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地铁运营盈利的企业之一。因此在设计上更强调的是运营的需要,功能的需要,比如运用马赛克的这种价格相对低廉的材料,高档材料如搪瓷钢板,金属材料只是局部应用,真正的做到了把钱用在刀刃上。再加上拥有几十年的建设运营经验,因此在细节的处理和设计上更加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
 
  以上港铁的这些特点难道说没有表现出城市特色和文化内涵?答案是否定的。当然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文化内涵是广义上而言的。换句话说,香港地铁的装修设计现状也就只有在香港这样的城市才会出现,存在因果关系,是唯一的,是特别的。
 
  当前很多设计师认为港铁的设计文化内涵少,其实是一种误解,这里并没有把文化内涵放入到更广阔的更深度的思想去理解,是狭义上的文化内涵。其实我们可以设想,香港地铁的设计师,不是不想做一些有特色的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设计,但现实的情况是,没有条件可以去表现去挖掘,原因很简单,香港的历史确实短暂,文化上基本都是中西方文化的结合。因此我们回过头来想,港铁的设计是客观形成的必然,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城市需要的设计,是对香港本土文化的反映。
 
  广州、深圳地铁车站的装饰设计
 
 
  广州、深圳两座城市因为地缘优势,使得他们受到香港的影响比较大,可以说这种影响已经渗透到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这里面当然就包括文化与建筑。在地铁的装饰设计上可以很直观的反映出来。吸收了香港标准化设计的经验,同时也以色彩做区分,只是在形式上与港铁的设计有相似之处,但真正的设计精髓并没有真正的应用到实践,比如在细节的处理上,在对未来运营的把握上多少还有瑕疵。但笔者认为总体设计最大的缺欠是缺乏地域的特征性,没有通过装饰手段体现出城市的精神气质,缺少个性,毕竟城市的人文个性再相近也有他存在的特点,而这些特点需要挖掘和提炼,即使当时在设计上有所考虑,但最终并没有直观的表现出来。同时天花龙骨体系的设置破坏空间的整体性。因最终的多条线建设,一站一色的表达个性不适合,目前正在以线网为基础进行整改。
 
  上海地铁车站的装饰设计
 
 
  上海地铁的建设与设计同样与北京相似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早期的设计几乎在装饰设计形式上没有太多的考虑,还是以功能为主要目的。上海地铁新线的车站的装饰设计方案追求统一性,大胆的将线路色应用到装饰设计中,注重一线一色的设计手法,强调是线与线的区别,也可以看作是上海地铁的特色吧。
 
  但凡了解上海的人都知道,上海城市的特色是非常明显的,无论是从海派文化还是到现在的小资文化,上海所向世人展示的是"时尚,但不前卫;叛逆,又不偏激"的个性。上海拥有近代中国最发达的市场资本主义的历史遗产,又有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深厚传统。这一切,都塑造了上海城市文化的"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性格。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地铁这种巨大的地下建筑工程所承担的不仅仅是城市形象,可以说承担着部分的国家形象,所以在装饰设计上应该对已有的城市文化性格和精神气质加以挖掘和体现。
 
  北京地铁车站的装饰设计
 
 
  北京地铁建设与设计从时间上来讲跨度比较大,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到当前如火如荼的地铁建设,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在这里,笔者不对装修设计的风格及现状进行过多的赘述,重点将对首都地铁装饰设计如何体现中国文化传统,如何体现城市人文特色进行解读。
 
  初期建设阶段(如地铁1,2号线)主要还是功能为主,平战结合。在设计上最大的亮点还是邀请了国内著名艺术家在地铁站台轨行区侧墙上设计制作的壁画,以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为表现主题,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壁画本身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几十年前的大众的审美意识以及表现形式,制作工艺等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地铁交通的发展和文化进步的要求。同时艺术品的设计往往不能在公共空间中独立存在,需要与整体设计风格及车站环境特点相统一,应与整体空间设计氛围形成底图关系。在题材的选择上应该更加广泛,即在上文提到的关于文化的表现是有层次关系的,因此如果真的需要通过装饰语言来体现城市文化特色,就必须从首都的城市形象定位来入手。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这一定位把首都的城市形象明显与其他城市区别开来,显示了她的唯一性。因此在设计上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要如何能充分表达首都的形象问题。
 
  北京地铁2006年以后建成地铁线照片
 
  最近3年开通的线路从装修设计上都或多或少的体现出了首都形象,是值得中肯的,或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背景与装饰结合,或以老北京的本土特色为背景,或以现代的世界的流行元素为背景等等。都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意识形态的内涵,而非纯粹功能实用意义上的设计。当然某些线路,笔者认为,在设计上过多的强调艺术形式内涵而造成装修及运营成本的增加。客观的讲,与轨道交通本身应具备的功能第一,实用为主的基本原则是相背离的。这也许只有在首都特定的环境及时代背景才产生的,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永恒和不可复制。这一切的一切共同组成首都轨道交通网络装修设计的整体风格,带有明显的首都城市文化特色。即一线一景与一站一景相结合,全网不统一,穷尽古都文化元素之表达。
 
  西安地铁车站的装饰设计
 
 
  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大凡到过西安的人,无论从城市规划还是建筑设计上,都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周、秦、汉、唐"无一例外的都代表着中国古代最为辉煌的记忆。从大雁塔到大明宫,从华清池到兵马俑,从碑林到钟鼓楼,可以说西安凝聚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所有的传统建筑及文化元素符号的表达。她的恢宏与大气,她的丰富而厚重,吸引着世界无数的人们到此观光游览。
 
  西安地铁从规划之初就提出了"力求打造古都历史文化特色"的口号,将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为目标展开设计的。因此对于装饰设计,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在满足轨道交通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体现西安古都的城市风貌和精神气质。
 
  以此为代表的西安地铁2号线的装饰设计,简洁大气、规整严谨,体现汉唐建筑文化内涵。造型语言上主要考虑天花的处理形式,灵感来源于唐长安城的城市规划形制。有史料证明,唐长安城的规划被认为是中国真正的城市规划的起点,其提出的"九宫格局,棋盘路线"的理念一直影响了一千多年的城市发展史。因此在天花造型语言上以:大气、庄重、严整、中轴对称为主要表现手法,采用"九宫格"模块化的处理形式,以体现唐代建筑语言的大气与舒展。同时按照梁柱关系,并结合中国传统建筑的大屋顶的形式,将 "含元殿"的"庑殿式"建筑与装饰手法进行演绎。在材料的选用上,柱面全部采用花岗岩石材,并在柱头位置施以浅浮雕,体现城市厚重的历史感。
 
  总之,以上内容虽然没有将国内目前所有已经开通地铁的线路进行逐一的说明,但其基本涵盖了目前国内关于轨道交通车站装饰设计的发展现状。单纯就装饰设计手法来谈"好与坏","美与丑","对与错"是没有绝对评价标准的,采用唯心主义的观点也许能够找到答案:存在即是合理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从轨道交通的基本功能出发,在满足功能前提下,装饰设计只有适合不适合,如何把握"度"的问题。
 
  地铁车站装饰设计发展趋势
 
  对于目前的车站装修设计发展趋势而言,业内也比较认同的有两种设计趋势:第一种是走体现现代化、国际化的设计路线;第二种是走地域文化艺术路线。两种设计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会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两种趋势会在一段时间内并存。对于不同的城市,不同线路定位,我们应该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的采取设计模式,但前提只有一个,即地铁的交通功能属性不能因为不同城市不同线路而改变。
 
  对于文化底蕴比较丰富的城市,对于城市主干线而言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大都是从机场、火车站、地铁等大型交通空间得来的,作为城市交通大动脉的地铁,最具有典型性,最能窥见城市的文化风貌,展现城市的风格和魅力。尤其是城市建设中的第一条或者第二条线,基本都是经过城市最核心区域,大多是城市文脉最为强烈的区域,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有把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地域风貌体现在地铁的空间设计中,充分关注空间的文化细节品质,才能营造出符合城市定位的地下空间环境。因此这一类型的城市或者线路更应该强调文化艺术属性,在满足功能前提下,力求运用装饰手法体现地域特征。
 
  对于现代化气息浓郁或者发展中的城市,对于城市辅助线而言从世界第一条地铁建设开始,人们对轨道交通的定位很简单,就是以最快速度疏导客流,解决基本的交通运输问题,或者是为战备考虑,这是轨道交通建设的本质属性。
 
  对于那些不具备相对丰富的文化底蕴的城市而言,地铁空间更应该以功能实用为主,适度考虑文化艺术元素表达。文化艺术可以作为空间的一个"点"进行点缀式处理。如果说前面提到的强调文化艺术的城市采用的装饰手法是"大手笔",那么现在提到的城市或者线路在文化艺术表达上就是一种"小手笔"。装饰空间以简洁明快为主,文化艺术只是局部体现,这样相得益彰,也许会起到同样的视觉传达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走文艺路线,还是走功能路线;无论是"大手笔",还是"小手笔",均是在功能的前提下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只是强调的"度"不同罢了。而这个"度"的把握,需要在对城市、线网、线路、车站的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做出的,其需要既能满足轨道交通功能要求,还需解决人们对审美文化艺术的诉求。
 
  最后还要澄清一个概念,强调以功能实用为主的城市或者线路,我们不能简单的用"没有文化"而盖棺定论。换言之,一种以现代实用为主的设计风格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而这种文化是从广义上进行定位的,理由很简单,港铁以"实用简约"为主要设计理念,一切以方便运营维护为宗旨,难道这不正是香港人、香港本土文化所具有的"务实勤勉"的城市精神的最好例证吗?
 
  (作者 漆文年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浅谈地铁车站装饰设计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世界轨道交通》杂志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最好办法,近十多年来成为中国各大城市的投资重点。从新世纪开始,我国首次把"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列入国民经济"十五"计划发展纲要,并作为拉动国民经济,特别是大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也开始强调与城市环境的协调统一,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的轨道建设和运营,便实践证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提高环境质量、调整城市区域结构和产业布局以及拉动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合理布局的突出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解决了空间距离与时间的矛盾,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城市合理布局的形成。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恰当合适的处理轨道交通领域的空间装饰设计越来越成为人们重点关心的问题之一。

 
  地铁车站装饰设计的地位与作用
 
  首先我们从装修设计在地铁建设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来谈起。从地铁的建设经验看,一条线路从开工建设到运营通车至少需要2-3年时间,最长的7-8年,甚至会更久。而从勘察设计开始,直到开通,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仅仅需要配合协调的专业接口,可达到几十个。而装修设计只是其中的一个专业而已。
 
  装修设计历来被称呼为"收口专业",最终的效果,好坏的评价往往是显而易见的,做的是"表面文章"。上至政府要员,下至黎民百姓都有权并有机会对最终装修效果品头论足。所以说,装修设计的好坏最直观,作用也非同小可了。
 
  但从现在国内的建设管理流程上来看,大多城市的装修设计单位还处在最"底层"。从监管层面上来讲,有概念设计单位、总体总包单位、建设管理方、投资方、专家、政府管理部门等。但在西方发达国家,装修设计与建筑设计为同一专业,在建筑设计时已经开始考虑最终的装饰效果了,而非国内现有情况,装修设计扮演着"美容师"的角色。当然这与国情有关,此现象并非本文所探讨的范畴,暂且搁置一边。从装修设计所得的报酬也可看出来,装修设计费往往仅占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一不到,甚至更少。因此有许多业内人士形容装修设计单位是"吃的少,干活不少"的行业。
 
  当然在这里我们所强调的是装修设计在整个轨道交通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顺应国情,满足广大受众的审美意识,将建筑与各个专业接口做好沟通与协调,最大程度的体现设计创意才是根本问题。在设计上争取达到不仅做表面文章也要有深刻内涵的目的。
 
  两种设计思维模式的博弈
 
  当前在地铁装修设计领域,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理念与模式,一种可以称为:功能实用主义;第二种称为:文化艺术主义。两种思维模式的博弈一直以来是业内争论的焦点,是客观存在的,是轨道交通装修设计作为独立专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两者也是针锋相对的。
 
  功能实用主义的立场是:轨道交通本身就是为广大百姓提供交通便利的一种解决方式。没有必要在装修设计中赋予太多的文化与艺术内涵。这样一来不符合公共交通空间快速出行的要求,二来太多的装饰手法必将导致投资成本的增加,同时对未来运营带来诸多不便。其中以香港地铁、深圳地铁、广州地铁、上海地铁、天津地铁为代表。
 
  艺术内涵主义的立场是:轨道交通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最大的项目之一,每天使用人群可达上百万,是实实在在的百年工程。因此应该在装饰手法中融入更多的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或者应体现线路所经过的区域特色并力图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使其成为城市的地下艺术长廊,成为体现城市特色的亮点与招牌。其中以北京地铁、西安地铁、成都地铁、昆明地铁、南京地铁、苏州地铁为代表。
 
  凡事无绝对,对于装饰设计来说,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我们何不换一种思路,可以尝试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用辨证的思维看待此问题,也许会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在没有下结论之前,我们不妨将国内现有地铁线的装饰设计做一简要的汇总,从中也许会得到答案。
 
  国内案例分析与总结
 
  香港地铁车站的装饰设计
 

 
  香港地铁车站装饰以标准化设计为宗旨,以符合未来运营需要为第一要务,在设计上注重空间结构的模数关系,在细节处理上也独具匠心,通用特色材料是每个站用不同颜色的马赛克作墙壁贴面,既简洁又醒目,做到了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同时节约了成本。
 
  透过现象看本质,究其根本,香港地铁的设计风格与现状,与香港本身的城市特色与社会制度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香港是近代才发展起来的殖民城市,因此香港的设计无论是人文历史还是建筑设计都赋予了一定的殖民与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双重色彩。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也给港铁这样的私有制企业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港铁成为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地铁运营盈利的企业之一。因此在设计上更强调的是运营的需要,功能的需要,比如运用马赛克的这种价格相对低廉的材料,高档材料如搪瓷钢板,金属材料只是局部应用,真正的做到了把钱用在刀刃上。再加上拥有几十年的建设运营经验,因此在细节的处理和设计上更加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
 
  以上港铁的这些特点难道说没有表现出城市特色和文化内涵?答案是否定的。当然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文化内涵是广义上而言的。换句话说,香港地铁的装修设计现状也就只有在香港这样的城市才会出现,存在因果关系,是唯一的,是特别的。
 
  当前很多设计师认为港铁的设计文化内涵少,其实是一种误解,这里并没有把文化内涵放入到更广阔的更深度的思想去理解,是狭义上的文化内涵。其实我们可以设想,香港地铁的设计师,不是不想做一些有特色的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设计,但现实的情况是,没有条件可以去表现去挖掘,原因很简单,香港的历史确实短暂,文化上基本都是中西方文化的结合。因此我们回过头来想,港铁的设计是客观形成的必然,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城市需要的设计,是对香港本土文化的反映。
 
  广州、深圳地铁车站的装饰设计
 
 
  广州、深圳两座城市因为地缘优势,使得他们受到香港的影响比较大,可以说这种影响已经渗透到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这里面当然就包括文化与建筑。在地铁的装饰设计上可以很直观的反映出来。吸收了香港标准化设计的经验,同时也以色彩做区分,只是在形式上与港铁的设计有相似之处,但真正的设计精髓并没有真正的应用到实践,比如在细节的处理上,在对未来运营的把握上多少还有瑕疵。但笔者认为总体设计最大的缺欠是缺乏地域的特征性,没有通过装饰手段体现出城市的精神气质,缺少个性,毕竟城市的人文个性再相近也有他存在的特点,而这些特点需要挖掘和提炼,即使当时在设计上有所考虑,但最终并没有直观的表现出来。同时天花龙骨体系的设置破坏空间的整体性。因最终的多条线建设,一站一色的表达个性不适合,目前正在以线网为基础进行整改。
 
  上海地铁车站的装饰设计
 
 
  上海地铁的建设与设计同样与北京相似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早期的设计几乎在装饰设计形式上没有太多的考虑,还是以功能为主要目的。上海地铁新线的车站的装饰设计方案追求统一性,大胆的将线路色应用到装饰设计中,注重一线一色的设计手法,强调是线与线的区别,也可以看作是上海地铁的特色吧。
 
  但凡了解上海的人都知道,上海城市的特色是非常明显的,无论是从海派文化还是到现在的小资文化,上海所向世人展示的是"时尚,但不前卫;叛逆,又不偏激"的个性。上海拥有近代中国最发达的市场资本主义的历史遗产,又有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深厚传统。这一切,都塑造了上海城市文化的"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性格。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地铁这种巨大的地下建筑工程所承担的不仅仅是城市形象,可以说承担着部分的国家形象,所以在装饰设计上应该对已有的城市文化性格和精神气质加以挖掘和体现。
 
  北京地铁车站的装饰设计
 
 
  北京地铁建设与设计从时间上来讲跨度比较大,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到当前如火如荼的地铁建设,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在这里,笔者不对装修设计的风格及现状进行过多的赘述,重点将对首都地铁装饰设计如何体现中国文化传统,如何体现城市人文特色进行解读。
 
  初期建设阶段(如地铁1,2号线)主要还是功能为主,平战结合。在设计上最大的亮点还是邀请了国内著名艺术家在地铁站台轨行区侧墙上设计制作的壁画,以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为表现主题,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壁画本身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几十年前的大众的审美意识以及表现形式,制作工艺等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地铁交通的发展和文化进步的要求。同时艺术品的设计往往不能在公共空间中独立存在,需要与整体设计风格及车站环境特点相统一,应与整体空间设计氛围形成底图关系。在题材的选择上应该更加广泛,即在上文提到的关于文化的表现是有层次关系的,因此如果真的需要通过装饰语言来体现城市文化特色,就必须从首都的城市形象定位来入手。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这一定位把首都的城市形象明显与其他城市区别开来,显示了她的唯一性。因此在设计上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要如何能充分表达首都的形象问题。
 
  北京地铁2006年以后建成地铁线照片
 
  最近3年开通的线路从装修设计上都或多或少的体现出了首都形象,是值得中肯的,或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背景与装饰结合,或以老北京的本土特色为背景,或以现代的世界的流行元素为背景等等。都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意识形态的内涵,而非纯粹功能实用意义上的设计。当然某些线路,笔者认为,在设计上过多的强调艺术形式内涵而造成装修及运营成本的增加。客观的讲,与轨道交通本身应具备的功能第一,实用为主的基本原则是相背离的。这也许只有在首都特定的环境及时代背景才产生的,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永恒和不可复制。这一切的一切共同组成首都轨道交通网络装修设计的整体风格,带有明显的首都城市文化特色。即一线一景与一站一景相结合,全网不统一,穷尽古都文化元素之表达。
 
  西安地铁车站的装饰设计
 
 
  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大凡到过西安的人,无论从城市规划还是建筑设计上,都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周、秦、汉、唐"无一例外的都代表着中国古代最为辉煌的记忆。从大雁塔到大明宫,从华清池到兵马俑,从碑林到钟鼓楼,可以说西安凝聚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所有的传统建筑及文化元素符号的表达。她的恢宏与大气,她的丰富而厚重,吸引着世界无数的人们到此观光游览。
 
  西安地铁从规划之初就提出了"力求打造古都历史文化特色"的口号,将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为目标展开设计的。因此对于装饰设计,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在满足轨道交通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体现西安古都的城市风貌和精神气质。
 
  以此为代表的西安地铁2号线的装饰设计,简洁大气、规整严谨,体现汉唐建筑文化内涵。造型语言上主要考虑天花的处理形式,灵感来源于唐长安城的城市规划形制。有史料证明,唐长安城的规划被认为是中国真正的城市规划的起点,其提出的"九宫格局,棋盘路线"的理念一直影响了一千多年的城市发展史。因此在天花造型语言上以:大气、庄重、严整、中轴对称为主要表现手法,采用"九宫格"模块化的处理形式,以体现唐代建筑语言的大气与舒展。同时按照梁柱关系,并结合中国传统建筑的大屋顶的形式,将 "含元殿"的"庑殿式"建筑与装饰手法进行演绎。在材料的选用上,柱面全部采用花岗岩石材,并在柱头位置施以浅浮雕,体现城市厚重的历史感。
 
  总之,以上内容虽然没有将国内目前所有已经开通地铁的线路进行逐一的说明,但其基本涵盖了目前国内关于轨道交通车站装饰设计的发展现状。单纯就装饰设计手法来谈"好与坏","美与丑","对与错"是没有绝对评价标准的,采用唯心主义的观点也许能够找到答案:存在即是合理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从轨道交通的基本功能出发,在满足功能前提下,装饰设计只有适合不适合,如何把握"度"的问题。
 
  地铁车站装饰设计发展趋势
 
  对于目前的车站装修设计发展趋势而言,业内也比较认同的有两种设计趋势:第一种是走体现现代化、国际化的设计路线;第二种是走地域文化艺术路线。两种设计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会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两种趋势会在一段时间内并存。对于不同的城市,不同线路定位,我们应该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的采取设计模式,但前提只有一个,即地铁的交通功能属性不能因为不同城市不同线路而改变。
 
  对于文化底蕴比较丰富的城市,对于城市主干线而言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大都是从机场、火车站、地铁等大型交通空间得来的,作为城市交通大动脉的地铁,最具有典型性,最能窥见城市的文化风貌,展现城市的风格和魅力。尤其是城市建设中的第一条或者第二条线,基本都是经过城市最核心区域,大多是城市文脉最为强烈的区域,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有把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地域风貌体现在地铁的空间设计中,充分关注空间的文化细节品质,才能营造出符合城市定位的地下空间环境。因此这一类型的城市或者线路更应该强调文化艺术属性,在满足功能前提下,力求运用装饰手法体现地域特征。
 
  对于现代化气息浓郁或者发展中的城市,对于城市辅助线而言从世界第一条地铁建设开始,人们对轨道交通的定位很简单,就是以最快速度疏导客流,解决基本的交通运输问题,或者是为战备考虑,这是轨道交通建设的本质属性。
 
  对于那些不具备相对丰富的文化底蕴的城市而言,地铁空间更应该以功能实用为主,适度考虑文化艺术元素表达。文化艺术可以作为空间的一个"点"进行点缀式处理。如果说前面提到的强调文化艺术的城市采用的装饰手法是"大手笔",那么现在提到的城市或者线路在文化艺术表达上就是一种"小手笔"。装饰空间以简洁明快为主,文化艺术只是局部体现,这样相得益彰,也许会起到同样的视觉传达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走文艺路线,还是走功能路线;无论是"大手笔",还是"小手笔",均是在功能的前提下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只是强调的"度"不同罢了。而这个"度"的把握,需要在对城市、线网、线路、车站的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做出的,其需要既能满足轨道交通功能要求,还需解决人们对审美文化艺术的诉求。
 
  最后还要澄清一个概念,强调以功能实用为主的城市或者线路,我们不能简单的用"没有文化"而盖棺定论。换言之,一种以现代实用为主的设计风格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而这种文化是从广义上进行定位的,理由很简单,港铁以"实用简约"为主要设计理念,一切以方便运营维护为宗旨,难道这不正是香港人、香港本土文化所具有的"务实勤勉"的城市精神的最好例证吗?
 
  (作者 漆文年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