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王峙
王峙,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工程硕士,正高级工程师,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轨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轮值会长、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单轨分会会长,重庆市第五届人大代表。完成国家发改委示范工程1项,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项、交通运输部项目1项、重庆市科技项目2项,主编完成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1项,参与国家标准3项。

成 果

 
  王峙立足轨道交通行业,严格按照重庆市政府“中心加密、两槽加速、两翼抱团、外围辐射”的总体思路,以“建设服务运营、运营促进经营、经营反哺运营”为抓手,努力实现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在他的带领下,重庆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已增至9条、运营里程达329公里,重庆轨道集团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建设卓越单位等多项荣誉。
 

专 访

  曾听到有人感叹,重庆这样一座山城,有着8D魔幻的地形;当然魔幻的地形,造就的是不同寻常的通行方式。在重庆,一列列城轨列车在轨道上奔驰,犹如一条条长龙,时而跨江而过,时而穿山越岭,时而在繁华市区的楼宇间穿行……重庆的轨道交通,如此“任性”。
 
  大多数人的重庆记忆,除了火锅就是李子坝轻轨站。在无意被打上“网红”标签之际,它每天有多少趟列车经过,就有多少秒被趋之若鹜的旅游者定格。到重庆旅行,如果不曾在李子坝的观景平台上仰望列车奔驰,那代表这个人没到过重庆。因缘际会,英国媒体无意之间发挥了它精力旺盛的八卦本质,把“下一站厨房”的调侃闹得举世闻名,李子坝轻轨站从此变得有所不同,成为世界看中国,中国看重庆的窗口。
 
  “山城”重庆,拥有区别于平原城市的地貌,“魔幻”的地形打破了人们对城市的固有想象,提供了重庆轨道交通走红的“地利”支撑。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峙对此感慨万千,“特殊的地形地貌对我们建设轨道交通提出了更艰难的挑战,也给了我们重庆轨道人大显身手的机会,‘网红’和‘流量’是对我们重庆轨道人认可,我们将建设好这张新时代重庆的‘新名片’,努力让轨道交通承载大家更多的重庆记忆!”
 
  那么新时代重庆轨道交通运营、建设和规划情况如何?应用了哪些新技术和新智慧?有哪些产业开发新模式值得推广?如何承载新时代的重庆记忆?采访中,王峙董事长将为我们一一解答。
 
  一张网、多模式、全覆盖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重庆自然也不例外。从1992年重庆轨道集团的成立到2004年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较场口~新山村段19公里的投入运营,重庆开启了轨道交通运营新篇章。截至2020年9月,重庆轨道交通已开通运营环线、国博线及1、2、3、4、5、6、10号线等9条线路,运营里程329公里,今年已累计安全运送乘客约5亿人次,最高日客运量387.2万人次。
 
  采访伊始,王峙董事长就迫不及待的拿出了规划图纸为记者详细的讲解了重庆轨道交通的规划:“20多年的发展、3期建设规划、400多公里、2000多亿,引领着重庆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其中,第一期建设规划为2006-2014年,包括1、3、6号线及2号线延伸段,共182公里,投资总额约725亿元,已全部投入运营,为重庆轨道交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期建设规划为2012-2020年,包括4号线一期、5号线一期、6号线支线、9号线、10号线、环线,共215公里,投资总额约1322亿元,更多的先进技术和智慧理念为重庆轨道交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推动了网络化运营进程;第三期建设规划为2018-2023年,新增3条线路,包括4号线二期、5A线、5号线北延伸段,总长约70公里,投资总额约494亿元,为重庆轨道交通描绘了未来发展的蓝图。”
 
  “建设方面,重庆轨道交通目前正在开展第二期、第三期规划建设,在建线路合计约231公里,包括1号线小什字至朝天门段、5号线一期、9号线、10号线二期、环线、6号线支线二期,此外,市郊铁路江津~跳蹬段、市郊铁路璧山~铜梁线,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为了山城有坦途,勇做轨道螺丝钉”,这是王峙提到的重庆轨道人的使命和精神。28年管理探索,20年建设运营,谱写了重庆轨道交通的华丽篇章。对于未来的发展,王峙更是充满信心:“我们将按照‘中心加密、两槽加速、两翼联通、外围辐射’的总体思路,努力构建重庆全域‘一张网、多模式、全覆盖’的轨道交通体系,力争运营及在建线路总里程到2022年实现‘850+’、到2025年实现‘1000+’。”
 
  互联互通,贡献“重庆智慧”
 
  交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一直充当着“先行官”的角色,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正在迈入新阶段。在新基建浪潮下,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群)交通网,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成为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重庆轨道交通顺势而为,推进智慧化进程。
 
  “四网融合”便民利民,而其中真正为市民提供便捷到家服务的城市轨道交通,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随着我国铁路网络的完善和人民出行特征的变化,高铁转城铁、高铁转地铁、市域(郊)铁路转城区轨道交通等联运需求逐步增加,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作用往往落脚在轨道交通上。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圈,实现便捷换乘,适应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在“四网融合”中所做贡献的真实写照。
 
  重庆轨道交通在推进“四网融合”,打造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的轨道交通系统,适应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新要求的同时,还为“四网融合”提供了“重庆智慧”——互联互通CBTC系统示范应用项目(以下简称“互联互通”)。
 
  多年来,由于轨道交通不同线路之间的信号系统采用不同的系统架构、功能分配和数据处理流程,相互之间无法兼容,线路只能单线运营、彼此独立,因此互联互通一直是一项难题。对于这项技术的攻克,王峙引以为傲:“难题终于被破解了!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互联互通课题研究,经过数年的艰苦攻关与筹备酝酿,制定了互联互通系统各环节、各层面的标准规范,攻克了互联互通CBTC系统技术难关,并于今年9月18日正式开始载客试运营,成为国内首例。”
 
  互联互通的成功实践,是对王峙及团队多年来的付出最好的回报,同时也是意义重大。王峙从三个方面为记者详细的介绍:“第一方面,跨线运营对列车到站时刻提出更高要求,‘通勤车’与‘班车’的有机融合将进一步提升乘客出行效率;第二方面,将助推城轨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实现了资源共享,取得了装备自主化的重大突破,从而节约建设和运营成本,提升轨道交通自主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城轨交通产业的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和绿色发展;第三方面,为‘四网融合’提供技术路径和解决思路,能够满足建设多层次、多圈层、多元化综合立体交通的需求,更好服务‘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自我“造血”,经营未来
 
  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慧城市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建设投资大、资金回收期长等特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普遍面临建设资金短缺和运营亏损两大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重庆轨道人从未停止脚步。
 
  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
 
  在王峙的带领下,重庆轨道交通多措并举,在工程投资方面和运营融资方面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为了实现重庆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经营产业的良性循环,我们做了大量的实践和突破。在工程投资方面,除了传统的自建方式,我们还采用了BT、PPP、BOT等模式,同时我们还积极探索通过TOT、资产证券化、政府专项债等方式筹集轨道建设资本金,缓解财政资金压力。第二期建设规划中的环线二期、4号线一期、5号线一期、10号线一期就采用了BT模式建设;第三期建设规划中的4号线二期、18号线选择了PPP模式。”
 
  “在运营融资方面,我们遵循着‘建设服务运营,运营促进经营,经营反哺运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去杠杆、降负债、控风险’的原则,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除传统银行贷款融资外,重庆轨道集团还通过引进保险资金、融资租赁、信托资金、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随借随还的超短贷等多种方式开展市场化融资筹集资金,充分保障了‘十三五’期间的资金需求。”
 
  TOD为城市迭变注入活力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推进主城都市区城市轨道交通土地综合开发一直是重庆轨道人探索的方向。
 
  2019年,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童家院子上盖物业综合开发项目实现预售,成为重庆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即TOD项目的有益实践。该项目总体量83万方,由重庆轨道集团和恒大集团联合开发,与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童家院子车站紧密相连,包括住宅、商业、办公、酒店等城市综合业态,能够实现一站“即住、即行、即购、即办公”,提高了区域的可达性、便利性、舒适性,形成以轨道交通为联系的城市活力带。
 
  王峙深知建设地铁就是建设城市,TOD将为城市迭变注入活力,他告诉记者:“该项目仅土地出让金一项就为市政府新增22亿元收入,可想而知,TOD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早在3号线童家院子车辆基地设计之初,我们就考虑到实施TOD综合开发的可能性,在轨道交通设施用地的范围内进行优化调整,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为TOD开发建设创造了条件。我们通过与专业开发商的强强联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除此之外,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单轨穿楼’李子坝车站轨道交通综合楼以及新干线大厦(轨道交通1、3号线换乘中心上盖物业开发项目)、大坪控制中心综合楼等已建成项目都是重庆轨道交通在上盖物业综合开发方面的成功实践。目前我们还在王家庄、四公里、马家岩等车辆基地实施了上盖物业和TOD项目预留。未来在新线建设中,我们更是将TOD理念作为轨道交通设计的基本要求。”
 
  未来,重庆轨道人将通过“轨道+物业”共建模式,实现“自我造血”功能的不断强化,着力解决轨道交通投资大、盈利难问题,从而拓展城市空间、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
 
  跨过山和江,拥抱世界
 
  坐过了许多过山车,依旧比不上重庆的一段单轨,因为重庆特殊的山城地理环境,重庆单轨常常需要横跨长江、穿楼而过、S型的路线、近90°大转弯,这些特色没有哪个城市能与其媲美。很多外地人来了重庆不禁感慨,每天都坐过山车,上天入地穿楼跨江,重庆单轨真的好酷炫。
 
  目前,重庆拥有2条跨座式单轨线路,分别为重庆轨道交通2、3号线。其中2号线已安全运营15年,运营里程31公里,2019年日均客运量33.39万人次,最大日客运量43.60万人次,高峰断面2.22万人次;3号线及其北延伸段至2016年全线开通,总里程达到67公里,成为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客流量最大的单轨交通线路,2019年日均客运量84.84万人次,最大日客运量107.98万人次,高峰断面3.77万人次。
 
  “重庆单轨是重庆轨道交通的‘名片’,2号线更是开启了重庆轨道交通的新纪元,极具重庆特色的单轨对于重庆轨道交通意味着太多太多,”提到重庆单轨,王峙略显激动和骄傲,“这就是重庆记忆!甚至能从单轨上嗅到重庆的气息。目前,乘着新基建的东风,重庆单轨交通产业正在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开展跨座式单轨系统创新,新的智慧单轨交通系统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得到应用。”
 
  经过20多年的自主攻关、科研创新,重庆已掌握单轨交通全系统和轨道梁桥、道岔、车辆等关键核心装备的设计、施工、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及运营维护技术,基本实现全国产化;主编了多个行业标准,创立了全球首个跨座式单轨国家标准体系;打造了以重庆为核心,辐射贵州、宝鸡等地的完整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形成全球最大的单轨交通装备制造业基地,构筑起国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跨座式单轨交通产业链。
 
  拥有如此庞大和完整的单轨产业链,王峙的目标当然不会只是重庆,他已将目光定位世界:“我们重庆单轨产业一定要‘走出去’!装备制造要‘走出去’,运营管理也要‘走出去’。”
 
  “装备制造方面,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需求,目前我国正在规划建设跨座式单轨交通的城市有18个,里程达2842公里。国外城市也不乏受到重庆跨座式单轨建设、运营、产业化的丰硕成果吸引,前来考察、交流的。我们配合重庆(国际)单轨协会等组织,参与了韩国大邱、釜山等地的建设,下一步将积极推动与大型央企合作,让单轨装备制造更多地‘走出去’。”
 
  “运管管理方面,我们非常乐意分享和交流。目前,发展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的轨道交通系统是建设交通强国的基本要求,而重庆的跨座式单轨系统凭借着投资和运营经济性,成为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制式的优质选择。我们拥有着丰富的单轨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经验,在单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乐于与其他城市交流、分享,为它们提供单轨建设、运营的技术指导和经验分享,助推单轨产业高质量发展。”
 
  因为“独特”,所以“偏爱”
 
  轨道交通已然成为很多人的重庆记忆。诞生的许多网红城轨景点已成为重庆独特的城市风景线,仿佛通过影视剧中重庆轨道交通的背景就能嗅到重庆城市气息,甚至有种说法是“轨道交通分两种,重庆和其他城市”。那么重庆轨道交通为何如此“网红”并受到了大众及文艺界的偏爱呢?
 
  王峙对于这个有趣的话题,也是饶有兴致,他告诉记者:“重庆的城市特质、人文市井和精神品质造就了重庆轨道交通独一无二的记忆点。”
 
  “首先是浓郁的地域特色标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的重要指示要求,是对重庆寄予的厚望,也是重庆独特性的有力体现,为重庆成为热门旅游城市提供了‘天时’。而‘山城’重庆,拥有区别于平原城市的地貌,‘魔幻’的地形打破了人们对城市的固有想象,提供了重庆轨道交通走红的‘地利’支撑。风景如画的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过山车’般的乘车体验、别具一格的‘单轨穿楼’景象等‘网红’其实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为了打破地形、技术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应运而生的。对重庆人来说,这些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正是这些日常中的‘奇观’,散发着强烈的地域特色,成为重庆轨道交通的吸睛点。”
 
  “其次是人文市井充斥着最朴素的生活。重庆轨道交通无论受到多少关注,其本质仍然是为市民、游客提供出行服务的交通工具,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的民生工程。这里上演着重庆百姓最普通的生活,反映着重庆人最真实的性格,充斥着重庆市井最朴素的故事,是城市、人文精神的写照,也因此受到文艺界的青睐。而文艺作品又成为最好的宣传媒介,为重庆轨道交通赋予了更多的魅力,带来了更多的‘流量’。”
 
  “最后是用品质传承美好。依托于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自然景观,重庆轨道交通与城市风光有机统一,为大众提供了‘交旅融合’的别样服务。伴随着日益增长的旅游热度,重庆轨道交通承载了城市‘新名片’的功能。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重庆轨道交通的服务品质同步提升,也正是因为良好的出行体验,重庆轨道交通才能在口口相传的推广中收获更多偏爱。”
 
  结语
 
  随着“十四五”发展新时期的到来,轨道交通也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未来,重庆轨道人如何着眼长远、久久为功、凝心聚力、乘风破浪?采访的最后,王峙董事长给出了答案。
 
  “建设上突出‘又好又快’。尽早实现‘850+’和‘1000+’的目标;谋划新增更多城轨快线,形成中心城区与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支点城市与桥头堡城市的轨道直联;推进轨道建设智能化,搭建基于BIM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状态智能化管理平台,借助现场检测传感器及5G通信技术与车辆综合检测系统、大型检测监测设备之间实现数据的实时关联共享。”
 
  “运营上突出‘极致体验’。全面开展运营品质提升工作,在已完成的李子坝、小什字等示范站基础上,对全网所有车站进行系统性、全方位的升级改造,为市民乘客提供全新的服务体验;搭建支撑未来智慧轨道信息化体系的基础技术平台,完成新一代运营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以及COCC线网指挥中心建设,打造乘客服务、运营管理、安全管理等智慧化系统,让智慧轨道在重庆开花结果!”
 
  “经营上突出‘因地制宜’。全面提升上盖物业开发、广商通资源经营水平,积极协调相关部委出台推进轨道交通土地综合开发的政策,突破制约轨道交通经营收益的瓶颈,为城轨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加快推进政府统筹、轨道主导的TOD综合开发工作,最大限度回收轨道建设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构建轨道上的都市圈,为城轨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从《疯狂的石头》中的浮现的最真实的市井气息,到《火锅英雄》中有山有水有灵气的地域特色,再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都市感与城市精神完美融合,轨道交通是电影背景,更是城市缩影,充斥着重庆的记忆,诉说着重庆的故事。未来将至,重庆轨道交通已整装待发,续写“任性”传奇,王峙告诉我们:下一站,全新的重庆记忆即将开启!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3-07
出刊日期:2023-07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王峙

王峙,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工程硕士,正高级工程师,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轨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轮值会长、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单轨分会会长,重庆市第五届人大代表。完成国家发改委示范工程1项,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项、交通运输部项目1项、重庆市科技项目2项,主编完成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1项,参与国家标准3项。
查看2020-10期杂志封面>>
成 果

 
  王峙立足轨道交通行业,严格按照重庆市政府“中心加密、两槽加速、两翼抱团、外围辐射”的总体思路,以“建设服务运营、运营促进经营、经营反哺运营”为抓手,努力实现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在他的带领下,重庆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已增至9条、运营里程达329公里,重庆轨道集团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建设卓越单位等多项荣誉。
 

专 访

  曾听到有人感叹,重庆这样一座山城,有着8D魔幻的地形;当然魔幻的地形,造就的是不同寻常的通行方式。在重庆,一列列城轨列车在轨道上奔驰,犹如一条条长龙,时而跨江而过,时而穿山越岭,时而在繁华市区的楼宇间穿行……重庆的轨道交通,如此“任性”。

 
  大多数人的重庆记忆,除了火锅就是李子坝轻轨站。在无意被打上“网红”标签之际,它每天有多少趟列车经过,就有多少秒被趋之若鹜的旅游者定格。到重庆旅行,如果不曾在李子坝的观景平台上仰望列车奔驰,那代表这个人没到过重庆。因缘际会,英国媒体无意之间发挥了它精力旺盛的八卦本质,把“下一站厨房”的调侃闹得举世闻名,李子坝轻轨站从此变得有所不同,成为世界看中国,中国看重庆的窗口。
 
  “山城”重庆,拥有区别于平原城市的地貌,“魔幻”的地形打破了人们对城市的固有想象,提供了重庆轨道交通走红的“地利”支撑。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峙对此感慨万千,“特殊的地形地貌对我们建设轨道交通提出了更艰难的挑战,也给了我们重庆轨道人大显身手的机会,‘网红’和‘流量’是对我们重庆轨道人认可,我们将建设好这张新时代重庆的‘新名片’,努力让轨道交通承载大家更多的重庆记忆!”
 
  那么新时代重庆轨道交通运营、建设和规划情况如何?应用了哪些新技术和新智慧?有哪些产业开发新模式值得推广?如何承载新时代的重庆记忆?采访中,王峙董事长将为我们一一解答。
 
  一张网、多模式、全覆盖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重庆自然也不例外。从1992年重庆轨道集团的成立到2004年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较场口~新山村段19公里的投入运营,重庆开启了轨道交通运营新篇章。截至2020年9月,重庆轨道交通已开通运营环线、国博线及1、2、3、4、5、6、10号线等9条线路,运营里程329公里,今年已累计安全运送乘客约5亿人次,最高日客运量387.2万人次。
 
  采访伊始,王峙董事长就迫不及待的拿出了规划图纸为记者详细的讲解了重庆轨道交通的规划:“20多年的发展、3期建设规划、400多公里、2000多亿,引领着重庆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其中,第一期建设规划为2006-2014年,包括1、3、6号线及2号线延伸段,共182公里,投资总额约725亿元,已全部投入运营,为重庆轨道交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期建设规划为2012-2020年,包括4号线一期、5号线一期、6号线支线、9号线、10号线、环线,共215公里,投资总额约1322亿元,更多的先进技术和智慧理念为重庆轨道交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推动了网络化运营进程;第三期建设规划为2018-2023年,新增3条线路,包括4号线二期、5A线、5号线北延伸段,总长约70公里,投资总额约494亿元,为重庆轨道交通描绘了未来发展的蓝图。”
 
  “建设方面,重庆轨道交通目前正在开展第二期、第三期规划建设,在建线路合计约231公里,包括1号线小什字至朝天门段、5号线一期、9号线、10号线二期、环线、6号线支线二期,此外,市郊铁路江津~跳蹬段、市郊铁路璧山~铜梁线,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为了山城有坦途,勇做轨道螺丝钉”,这是王峙提到的重庆轨道人的使命和精神。28年管理探索,20年建设运营,谱写了重庆轨道交通的华丽篇章。对于未来的发展,王峙更是充满信心:“我们将按照‘中心加密、两槽加速、两翼联通、外围辐射’的总体思路,努力构建重庆全域‘一张网、多模式、全覆盖’的轨道交通体系,力争运营及在建线路总里程到2022年实现‘850+’、到2025年实现‘1000+’。”
 
  互联互通,贡献“重庆智慧”
 
  交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一直充当着“先行官”的角色,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正在迈入新阶段。在新基建浪潮下,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群)交通网,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成为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重庆轨道交通顺势而为,推进智慧化进程。
 
  “四网融合”便民利民,而其中真正为市民提供便捷到家服务的城市轨道交通,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随着我国铁路网络的完善和人民出行特征的变化,高铁转城铁、高铁转地铁、市域(郊)铁路转城区轨道交通等联运需求逐步增加,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作用往往落脚在轨道交通上。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圈,实现便捷换乘,适应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在“四网融合”中所做贡献的真实写照。
 
  重庆轨道交通在推进“四网融合”,打造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的轨道交通系统,适应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新要求的同时,还为“四网融合”提供了“重庆智慧”——互联互通CBTC系统示范应用项目(以下简称“互联互通”)。
 
  多年来,由于轨道交通不同线路之间的信号系统采用不同的系统架构、功能分配和数据处理流程,相互之间无法兼容,线路只能单线运营、彼此独立,因此互联互通一直是一项难题。对于这项技术的攻克,王峙引以为傲:“难题终于被破解了!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互联互通课题研究,经过数年的艰苦攻关与筹备酝酿,制定了互联互通系统各环节、各层面的标准规范,攻克了互联互通CBTC系统技术难关,并于今年9月18日正式开始载客试运营,成为国内首例。”
 
  互联互通的成功实践,是对王峙及团队多年来的付出最好的回报,同时也是意义重大。王峙从三个方面为记者详细的介绍:“第一方面,跨线运营对列车到站时刻提出更高要求,‘通勤车’与‘班车’的有机融合将进一步提升乘客出行效率;第二方面,将助推城轨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实现了资源共享,取得了装备自主化的重大突破,从而节约建设和运营成本,提升轨道交通自主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城轨交通产业的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和绿色发展;第三方面,为‘四网融合’提供技术路径和解决思路,能够满足建设多层次、多圈层、多元化综合立体交通的需求,更好服务‘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自我“造血”,经营未来
 
  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慧城市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建设投资大、资金回收期长等特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普遍面临建设资金短缺和运营亏损两大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重庆轨道人从未停止脚步。
 
  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
 
  在王峙的带领下,重庆轨道交通多措并举,在工程投资方面和运营融资方面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为了实现重庆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经营产业的良性循环,我们做了大量的实践和突破。在工程投资方面,除了传统的自建方式,我们还采用了BT、PPP、BOT等模式,同时我们还积极探索通过TOT、资产证券化、政府专项债等方式筹集轨道建设资本金,缓解财政资金压力。第二期建设规划中的环线二期、4号线一期、5号线一期、10号线一期就采用了BT模式建设;第三期建设规划中的4号线二期、18号线选择了PPP模式。”
 
  “在运营融资方面,我们遵循着‘建设服务运营,运营促进经营,经营反哺运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去杠杆、降负债、控风险’的原则,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除传统银行贷款融资外,重庆轨道集团还通过引进保险资金、融资租赁、信托资金、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随借随还的超短贷等多种方式开展市场化融资筹集资金,充分保障了‘十三五’期间的资金需求。”
 
  TOD为城市迭变注入活力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推进主城都市区城市轨道交通土地综合开发一直是重庆轨道人探索的方向。
 
  2019年,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童家院子上盖物业综合开发项目实现预售,成为重庆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即TOD项目的有益实践。该项目总体量83万方,由重庆轨道集团和恒大集团联合开发,与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童家院子车站紧密相连,包括住宅、商业、办公、酒店等城市综合业态,能够实现一站“即住、即行、即购、即办公”,提高了区域的可达性、便利性、舒适性,形成以轨道交通为联系的城市活力带。
 
  王峙深知建设地铁就是建设城市,TOD将为城市迭变注入活力,他告诉记者:“该项目仅土地出让金一项就为市政府新增22亿元收入,可想而知,TOD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早在3号线童家院子车辆基地设计之初,我们就考虑到实施TOD综合开发的可能性,在轨道交通设施用地的范围内进行优化调整,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为TOD开发建设创造了条件。我们通过与专业开发商的强强联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除此之外,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单轨穿楼’李子坝车站轨道交通综合楼以及新干线大厦(轨道交通1、3号线换乘中心上盖物业开发项目)、大坪控制中心综合楼等已建成项目都是重庆轨道交通在上盖物业综合开发方面的成功实践。目前我们还在王家庄、四公里、马家岩等车辆基地实施了上盖物业和TOD项目预留。未来在新线建设中,我们更是将TOD理念作为轨道交通设计的基本要求。”
 
  未来,重庆轨道人将通过“轨道+物业”共建模式,实现“自我造血”功能的不断强化,着力解决轨道交通投资大、盈利难问题,从而拓展城市空间、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
 
  跨过山和江,拥抱世界
 
  坐过了许多过山车,依旧比不上重庆的一段单轨,因为重庆特殊的山城地理环境,重庆单轨常常需要横跨长江、穿楼而过、S型的路线、近90°大转弯,这些特色没有哪个城市能与其媲美。很多外地人来了重庆不禁感慨,每天都坐过山车,上天入地穿楼跨江,重庆单轨真的好酷炫。
 
  目前,重庆拥有2条跨座式单轨线路,分别为重庆轨道交通2、3号线。其中2号线已安全运营15年,运营里程31公里,2019年日均客运量33.39万人次,最大日客运量43.60万人次,高峰断面2.22万人次;3号线及其北延伸段至2016年全线开通,总里程达到67公里,成为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客流量最大的单轨交通线路,2019年日均客运量84.84万人次,最大日客运量107.98万人次,高峰断面3.77万人次。
 
  “重庆单轨是重庆轨道交通的‘名片’,2号线更是开启了重庆轨道交通的新纪元,极具重庆特色的单轨对于重庆轨道交通意味着太多太多,”提到重庆单轨,王峙略显激动和骄傲,“这就是重庆记忆!甚至能从单轨上嗅到重庆的气息。目前,乘着新基建的东风,重庆单轨交通产业正在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开展跨座式单轨系统创新,新的智慧单轨交通系统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得到应用。”
 
  经过20多年的自主攻关、科研创新,重庆已掌握单轨交通全系统和轨道梁桥、道岔、车辆等关键核心装备的设计、施工、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及运营维护技术,基本实现全国产化;主编了多个行业标准,创立了全球首个跨座式单轨国家标准体系;打造了以重庆为核心,辐射贵州、宝鸡等地的完整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形成全球最大的单轨交通装备制造业基地,构筑起国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跨座式单轨交通产业链。
 
  拥有如此庞大和完整的单轨产业链,王峙的目标当然不会只是重庆,他已将目光定位世界:“我们重庆单轨产业一定要‘走出去’!装备制造要‘走出去’,运营管理也要‘走出去’。”
 
  “装备制造方面,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需求,目前我国正在规划建设跨座式单轨交通的城市有18个,里程达2842公里。国外城市也不乏受到重庆跨座式单轨建设、运营、产业化的丰硕成果吸引,前来考察、交流的。我们配合重庆(国际)单轨协会等组织,参与了韩国大邱、釜山等地的建设,下一步将积极推动与大型央企合作,让单轨装备制造更多地‘走出去’。”
 
  “运管管理方面,我们非常乐意分享和交流。目前,发展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的轨道交通系统是建设交通强国的基本要求,而重庆的跨座式单轨系统凭借着投资和运营经济性,成为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制式的优质选择。我们拥有着丰富的单轨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经验,在单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乐于与其他城市交流、分享,为它们提供单轨建设、运营的技术指导和经验分享,助推单轨产业高质量发展。”
 
  因为“独特”,所以“偏爱”
 
  轨道交通已然成为很多人的重庆记忆。诞生的许多网红城轨景点已成为重庆独特的城市风景线,仿佛通过影视剧中重庆轨道交通的背景就能嗅到重庆城市气息,甚至有种说法是“轨道交通分两种,重庆和其他城市”。那么重庆轨道交通为何如此“网红”并受到了大众及文艺界的偏爱呢?
 
  王峙对于这个有趣的话题,也是饶有兴致,他告诉记者:“重庆的城市特质、人文市井和精神品质造就了重庆轨道交通独一无二的记忆点。”
 
  “首先是浓郁的地域特色标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的重要指示要求,是对重庆寄予的厚望,也是重庆独特性的有力体现,为重庆成为热门旅游城市提供了‘天时’。而‘山城’重庆,拥有区别于平原城市的地貌,‘魔幻’的地形打破了人们对城市的固有想象,提供了重庆轨道交通走红的‘地利’支撑。风景如画的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过山车’般的乘车体验、别具一格的‘单轨穿楼’景象等‘网红’其实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为了打破地形、技术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应运而生的。对重庆人来说,这些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正是这些日常中的‘奇观’,散发着强烈的地域特色,成为重庆轨道交通的吸睛点。”
 
  “其次是人文市井充斥着最朴素的生活。重庆轨道交通无论受到多少关注,其本质仍然是为市民、游客提供出行服务的交通工具,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的民生工程。这里上演着重庆百姓最普通的生活,反映着重庆人最真实的性格,充斥着重庆市井最朴素的故事,是城市、人文精神的写照,也因此受到文艺界的青睐。而文艺作品又成为最好的宣传媒介,为重庆轨道交通赋予了更多的魅力,带来了更多的‘流量’。”
 
  “最后是用品质传承美好。依托于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自然景观,重庆轨道交通与城市风光有机统一,为大众提供了‘交旅融合’的别样服务。伴随着日益增长的旅游热度,重庆轨道交通承载了城市‘新名片’的功能。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重庆轨道交通的服务品质同步提升,也正是因为良好的出行体验,重庆轨道交通才能在口口相传的推广中收获更多偏爱。”
 
  结语
 
  随着“十四五”发展新时期的到来,轨道交通也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未来,重庆轨道人如何着眼长远、久久为功、凝心聚力、乘风破浪?采访的最后,王峙董事长给出了答案。
 
  “建设上突出‘又好又快’。尽早实现‘850+’和‘1000+’的目标;谋划新增更多城轨快线,形成中心城区与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支点城市与桥头堡城市的轨道直联;推进轨道建设智能化,搭建基于BIM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状态智能化管理平台,借助现场检测传感器及5G通信技术与车辆综合检测系统、大型检测监测设备之间实现数据的实时关联共享。”
 
  “运营上突出‘极致体验’。全面开展运营品质提升工作,在已完成的李子坝、小什字等示范站基础上,对全网所有车站进行系统性、全方位的升级改造,为市民乘客提供全新的服务体验;搭建支撑未来智慧轨道信息化体系的基础技术平台,完成新一代运营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以及COCC线网指挥中心建设,打造乘客服务、运营管理、安全管理等智慧化系统,让智慧轨道在重庆开花结果!”
 
  “经营上突出‘因地制宜’。全面提升上盖物业开发、广商通资源经营水平,积极协调相关部委出台推进轨道交通土地综合开发的政策,突破制约轨道交通经营收益的瓶颈,为城轨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加快推进政府统筹、轨道主导的TOD综合开发工作,最大限度回收轨道建设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构建轨道上的都市圈,为城轨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从《疯狂的石头》中的浮现的最真实的市井气息,到《火锅英雄》中有山有水有灵气的地域特色,再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都市感与城市精神完美融合,轨道交通是电影背景,更是城市缩影,充斥着重庆的记忆,诉说着重庆的故事。未来将至,重庆轨道交通已整装待发,续写“任性”传奇,王峙告诉我们:下一站,全新的重庆记忆即将开启!

上一篇:鄞云斌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