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汪钦琳
汪钦琳,中共党员,研究生,正高级工程师。重庆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地方铁路协会副会长(兼)、重庆市铁路大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兼)。

成 果

       先后获得2015年度全国“火车头”奖章、2018年重庆市铁路大建设指挥部先进个人、2020年度“江北英才·杰出英才”等荣誉称号。多年从事铁路、民航等交通规划、工程建设和管理等工作,协调处理了铁路、民航等重大工程建设的技术论证、资金筹措、征地拆迁等系列重大矛盾和问题;组织编制完成了《重庆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年)》《重庆铁路枢纽规划(2016--2030年)》《重庆高铁建设五年行动方案》《重庆民航发展“十三五”规划》等重大规划并推进建设实施。超前谋划和创新性开展渝湘高铁、渝万高铁、渝西高铁、渝昆高铁、成渝中线高铁、渝宜高铁、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段改造、重庆东站和重庆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新田港铁路集疏运中心等项目的方案论证、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相关工作,实现一大批铁路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牵头组织推进成渝客专、渝贵铁路、渝万城际,重庆北站、重庆西站和沙坪坝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江北机场三跑道和东航站楼等重大项目建成投用,为提速构建重庆“米”字型高铁网,建设国家综合性铁路枢纽和国际航空枢纽的目标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

专 访

  大山大水、江峡相拥是重庆这座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独有的靓丽名片,两江交汇、四山环抱,错落有致的城市形态、独特而复杂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独树一帜的都市风貌、具有8D魔幻色彩的网红城市。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并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为新时代重庆发展导航定向,要求重庆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把重庆打造为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重庆市站在了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起点上。
 
  面对新定位、新使命、新要求,加快构建多向出渝高铁大通道,完善铁路枢纽体系,成为重庆市交通强市最重要的工作任务。2019年,重庆市时速350公里高铁仅有成渝客专,时速250公里铁路仅有渝万铁路,缺少高标准出渝大通道成为制约重庆市发展的短板。重庆市委市政府、国铁集团积极落实国家战略要求,路市双方迅速达成共识,按照国务院关于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精神,“一省市(自治区)一地方控股合资铁路公司”的原则,共同组建重庆市控股的重庆铁路投资集团(简称:重铁集团),2019年7月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本金279.12亿元;11月18日揭牌,并与11家金融机构签订了15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战略协议,结束了重庆没有自己专业化铁路企业的历史,揭开了重庆铁路提速发展的新篇章。
 
  成立四年来,重铁集团作为业主和重庆市出资实际管理人,切实履行重庆市铁路建设企业主体责任,以夙夜在公的拼搏精神,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担当,承担了18个重大铁路项目,包括建成项目2个、在建项目9个、前期项目7个,里程近1500公里,总投资约30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00多亿元,全面打响了重庆高铁建设的攻坚战,先后荣获重庆五一劳动奖状、重庆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重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汪钦琳有感而发:“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在大山大水的重庆建大通道,在四山两江的城区建大枢纽,高铁线路桥隧比超过90%,是‘地铁式’高铁,枢纽建设受山水阻隔,构建高效灵活的枢纽体系需要创新性举措,但是再难也难不倒我们重庆铁路人,我们有‘最棒的铁路人’修建‘最难的铁路’。”
 
  那么重铁集团建设和规划情况如何?在四网融合中有哪些突破?有哪些高质量发展中绿色和智慧成就?有哪些地方铁路的发展经验值得推广?采访中,汪钦琳董事长将为我们一一解答。
 
  铁路建设地方“主力军”
 
  《中国地方铁路“十四五”发展战略要点》里罗列了一组数据:“十三五”期间,地方政府和企业对铁路的基本建设投资累计完成11397亿元,年均达2279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111.2%,出资比例从“十二五”末的26.7%增长至“十三五”末的41.2%,投入资金量和所占比重明显提高,其中投入地方铁路项目累计达2001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3.1倍……
 
  “在铁路投资建设领域,地方‘主力军’开始上场,”汪钦琳进一步解释道,“随着国务院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精神的深入落实,铁路分层分类建设成为主流,地方控股的铁路项目越来越多,地方铁路企业在铁路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重铁集团已完成2个项目建设,其中,万州新田港铁路集疏运中心作为国家“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铁水联运功能的支撑项目,是长江上游首个实现铁路延伸进入码头一级平台、万吨级货船进入港区、实现铁水公无缝衔接的铁路集疏运中心。
 
  目前,重铁集团正在上演建设“重头戏”,9个在建项目同时推进,其中7个方向高铁、里程近1000公里,投资规模约2000亿元。作为业主的在建项目5个,分别为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渝万高铁、渝西高铁万州至樊哙段、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改造工程(以下简称成渝铁路改造工程)、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出资实际管理人的在建项目4个,分别为成渝中线高铁、渝昆高铁、渝西高铁重庆西站经达州至安康段、成达万高铁,这些项目均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支撑项目。
 
  此外,重铁集团7大前期项目呼之欲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大通道项目3个,渝宜高铁涪陵至宜昌段和重庆北至长寿北段是沿江高铁大通道的组成部分,渝湘高铁黔江至吉首段是厦渝高铁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枢纽项目3个,渝昆高铁引入重庆东站枢纽段、重庆站至重庆北站铁路枢纽联络线是实现高铁大通道在重庆枢纽快速贯通运行的关键工程,重庆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是站城景融合的示范工程;铁路综合货运枢纽项目1个,万州新田港铁路集疏运中心散货联运作业区是进一步增强铁公水联运功能,提升联运效率的关键工程。
 
  
2019.11.18重铁集团揭牌成立
 
  重庆东站成为交通强国试点示范项目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在一条条高铁贯穿南北、一座座高铁枢纽拔地而起的高铁时代,推进高铁站与城市深度融合,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课题。“贯彻站城融合发展理念,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构建‘四网融合’体系,是我们对城市内外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承诺”,汪钦琳的回答意味深长。
 
  汪钦琳以重庆东站为例,介绍道:“国家规划‘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中有厦渝、沿江、京昆、包海、兰广等‘三纵两横’在重庆东站交汇,它是交通强国试点示范项目,创造性、创新性实施了‘站城景融合’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对于重庆建设国家综合性铁路枢纽具有深远而重要战略的意义。”
 
  那么,被汪钦琳津津乐道的重庆东站是如何体现高效深度融合发展的?
 
  发挥路市合资平台优势,奠定融合基础
 
  重铁集团作为路市合资平台公司,既充分发挥路方在铁路技术、管理、运营上的优势,又发挥地方的资金、土地、建设协调、市场化经营等方面的优势,形成高效推进重庆“米”字型高铁网建设的合力,也使路、地双方的利益找到结合点。在重庆东站、重庆站等铁路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建设中,体制优势表现特别明显。重铁集团推动实现“一个主体主导、多个业主协同、多家机构联合”的设计建设机制,即由重铁集团主导,统筹推进站场、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市政道路工程、商业综合开发等一体化设计;制定协同建设管理一体化工作方案,协调市政道路、城市轨道、公交、长途汽车等多家业主,统筹铁路、市政、消防、人防、商业综合开发等多版块设计和咨询,协调铁路各个工程版块建设管理、资金保障、用地协调等,做到“设计一张图、建设一张表、运营一体化”。
 
  图片重庆东站设计效果图
 
  做好顶层设计,实现五个融合
 
  以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为例,重铁集团将站城融合深化为“规划、功能、交通、空间、风貌”等“五要素”融合的具体目标。规划融合方面,根据重庆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按照建设规划时序统筹和逐步实施重大铁路项目,2018年国家发改委可研批复把重庆东站、重庆站作为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重要组成部分统一建设实施;2022年9月底渝万高铁开工建设;同时,推进九龙坡(渝昆高铁引入东站)至重庆东站枢纽联络线、重庆站至重庆北站枢纽联络线前期工作,尽早将国铁集团和重庆市政府规划的枢纽总图落地实施,使重庆铁路枢纽运输更加灵活,衔接更加高效。功能融合方面,突出枢纽的核心交通功能,完善片区的城市功能,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服务体系和生活体系,建设城市新地标、发展新引擎。交通融合方面,以“畅通融合、高效顺畅、便捷有序”为原则,打造“四网融合”示范枢纽,构建枢纽内外一体化的集疏运体系,保障区域立体畅达、内外转换高效,实现交通组织安全、便捷、高效、可靠。空间融合方面,推动重庆东站与片区城市空间无缝化衔接、一体化利用,深化站城空间融合设计,实现地下、地面、地上空间便捷联通、整体利用,形成立体化、复合化、一体化的站城融合空间。风貌融合方面,推动东站片区生态风貌、城市风貌融合发展,以山水生态为本底,以东站枢纽为核心,引领城市整体风貌景观打造,形成景中建城、城中有景、景城相依的一体化风貌格局,建设站、城、景有机融合的典范。
 
  以四网融合为核心,强化交通枢纽功能
 
  重铁集团组织设计单位结合路网布局和枢纽规划进行深化研究,重庆东站是国家规划“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中京昆、包海、沿江、厦渝等“三纵两横”的交汇点,引入枢纽东环线、渝怀铁路等普速铁路,6、8、24、27号线等4条城市轨道交通,实现高铁、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有机衔接;在枢纽内,设置VIP旅客快速进出铁路站房通道、铁路中转旅客快捷换乘通道、铁路与城市轨道安检互信通道、高铁物流场,真正实现“四网融合”发展。
 
  实现高效快捷换乘。创新设置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建立旅客换乘多种交通方式快捷通道,使旅客在综合换乘中心换乘城市轨道最远步行距离不超过160米,换乘出租车最远步行距离约200米,换乘公交、长途最远步行距离约150米,从换乘中心至各类交通基本实现5分钟内换乘,打造无缝衔接的换乘体系。
 
  采用“资源共享、设施共建、空间共用”的策略进行交通疏解。结合重庆东站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上下8层立体空间布局,分层设立进出站通道,在站区内布置6条地面道路、29条匝道,形成多方向、多标高的11公里进出站通道,实现交通立体疏解,而且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审批、同步建设;站区外通过铁路客流量、轨道交通客流量以及城市各类生产、生活客流量叠加分析,一体化规划设计“五纵六横”骨架道路,同步建设实施,构建区域内畅通融合、高效便捷的立体城市交通网络。
 
  图片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智慧化指挥中心
 
  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
 
  “在集约节约土地方面,我们的优势非常明显,”汪钦琳欣喜地说道,“重铁集团可以充分发挥路市合资企业的优势,深入贯彻站城融合发展的理念。”
 
  比如重庆东站通过站场路基改高架,采用“桥建合一”建筑方案,获得了55.6万平方米的建筑空间,将城市轨道、公交、长途汽车、出租车、社会车辆停车场等市政交通工程引入铁路红线内,与铁路站房、站场一体化统筹布局,节约市政交通工程用地315亩;置换出的城市空间,实施综合开发,在站房西侧建设综合交通换乘中心10万平方米、站房“四角”建设含商业、办公、酒店等业态的综合开发房屋26万平方米,形成层层退台的景观布局。
 
  对于渝中母城的重庆站,在用地条件非常局促的情况下,运用“山、水、城、站”和谐相融的设计理念,通过上盖铁路车场进行“造地”,实施枢纽配套及综合开发,推进铁路站场及周边一体化综合立体开发,融合交通、商业、商务、休闲等城市功能,既避免铁路对城市核心区的切割,又实现集约节约用地。根据现有方案,在站房东侧配套建设交通换乘中心、休闲广场、铁路陈列馆等,西侧布局出租车、网约车场;东西两侧上盖预留约14.3万平方米的综合开发。
 
  
 
  “智慧+绿色”引领行业未来
 
  智慧赋能运营管理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重庆和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战略定位高、建设要求高”汪钦琳继续说道,“以数字化变革引领全面深化改革,以数字化助力赋能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目标,高标准、高起点推动智慧枢纽建设。”
 
  数字化转型源于问题,始于业务,成于数据,落于场景。按照数字重庆“1361”总体建设要求,重铁集团以“1341”的整体框架,构建“智慧重铁”数智化体系,综合运用“云大移物智”等信息通信技术手段,通过数据的采集、分析、解构逐步实现综合办公、战略决策、指挥调度、建设管理、运维管理、综合开发、资源管理、公众服务等业务应用的信息化和数字化。
 
  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智慧枢纽项目,是交通强国示范区试点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抓手,是贯彻落实数字重庆和数字社会建设,推动数字化变革引领交通领域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重庆东站智慧枢纽以铁路站房和站场及相关工程、铁路枢纽配套及综合开发、公交枢纽站和长途汽车站等工程为依托,搭建了“四横两纵三平台”的体系架构,设计17个子系统、128项智慧化应用功能,并接入全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实现“三融五跨”数据交互,努力建设具有重庆辨识度和全国影响力的重大应用。重铁集团开展本项目的建设实施,着力将重庆东站构建成为一个会“学习”、勤“思考”、能“互动”,服务旅客有温度、安全防范有强度、分析研判有深度、应急处置有速度的智慧枢纽,切实增强旅客出行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绿色助力健康发展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具有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优势。“重铁集团融合绿色发展理念,在维护铁路沿线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资源有效利用和绿色转型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汪钦琳高度重视绿色发展。
 
  汪钦琳略带自豪地介绍道:“在新建重庆东站、重庆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中,我们全面融入绿色低碳理念,采用绿色设计、绿色建造、绿色运营的相关技术,打造绿建三星枢纽。”
 
  一是从设计源头做好节能减排。在能源供应方面,结合车站周边资源条件,采用冷热电三联供模式,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并积极应用太阳能光伏、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推行低碳能源集中供应,为片区集中提供空调热源、空调冷源;在节水方面,在站房及铁路用房设中水、雨水回用系统,水源经处理后作为冲厕用水、空调补水、绿化灌溉和道路冲洗用水,有效提升水资源再利用效率;在采光通风方面,站房屋面设置超大面积天窗,最大化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提高室内舒适度;在保温提升方面,加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建筑供暖空调负荷较常规建筑降低15%以上。
 
  二是运营管理中实现能源智能管控。借助智能智慧化手段,在车站中应用了智能照明系统,可根据列车进出站、天气变化,调整开灯数量、调节灯光照度。当列车进站时,系统会增开站台灯,无车时,自动关闭部分灯光;采用智慧化管理系统,将车站FAS(火灾报警系统)、BAS(楼宇自控系统)系统接入车站智慧中脑系统,实现智能化的消防排烟及室内温度调整功能。通过室内外温度、湿度感应器及PM2.5、PM10探测探测器,实时监测室内外环境数据,确保室内空气质量最佳。
 
  科技创新提升企业实力
 
  重铁集团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4年来,广泛联合设计、施工、科研院所、高校等相关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应用,已开展科技攻关项目10余项,制定企业标准2项,牵头开展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获省部级及相关行业学会奖5项;其中,《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站城融合研究》获中国地方铁路协会2022年度科学技术一等奖,《重庆东站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数字化设计BIM应用》分别获中国图学学会、中国信息协会2023年第十二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第三届信息技术服务业应用技能大赛BIM技术应用赛,两个大赛最高奖项一等奖。《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特长越江隧道综合修建技术研究与应用》获重庆市2022年度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点专项支持;2022年成功获批成立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重铁集团正对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数字化智能化、渝湘高铁重庆站至重庆东站长江隧道等重大铁路工程开展科技攻关,已获得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重庆研究院立项,中国工程院院士、行业领域专家等国家级高端智库从数智化运维、多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管理、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数智化应用等方面开展专项科技攻关。
 
 
  图片重庆站设计效果图
 
  用旅游铁路创“新经济”
 
  旅游铁路是汪钦琳带领重铁集团业务开拓的又一重要领域。由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主办的“首届世界旅游轨道大会”中,不论是旅游行业还是铁路行业的专家,都一致认为旅游铁路将会是行业发展的又一风口。
 
  重铁集团近年来正着力打造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的文化旅游观光线。“发展旅游铁路,重庆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真是机不可失,”汪钦琳笃定地说道,“国家正在构建国内大循环新发展格局,国内老百姓旅游消费的需求迫切,尤其重庆作为知名旅游及网红城市,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段能有效填补重庆旅游铁路空白;线路经过中心城区核心区,沿线人口密度较高、沿江风景秀丽,随着高铁发展,枢纽功能的调整,这段线路的干线客货运功能逐渐褪色,通过发展旅游铁路项目、打造文化旅游观光线,有利于盘活既有普速铁路线路及闲置客车车辆等资源,有利于将铁路打造成风景线,提升城市品质。”
 
  开发旅游资源,传承历史文脉
 
  成渝铁路是邓小平主政西南时亲自指挥,贺龙亲自授予筑路大军“开路先锋”锦旗,新中国自行设计、自主建设、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浓缩了几代川渝人民的记忆,也是铁路人的精神家园,至今已不间断运行71年,在新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成渝铁路改造工程定位为“增强交通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开发旅游资源、传承历史文脉”。沿线拥有龙凤寺、铁路陈列馆、重钢工业博物馆、马桑溪古镇、钓鱼嘴人文艺术半岛、铜罐驿古镇、铜罐驿天主教堂、糖房制糖遗址等国家4A级景区1处,各式文旅资源43处及全国独有的长江滨江独特景致,通过珞璜枢纽可衔接川黔铁路、三万南涪铁路到达万盛黑山谷、南川金佛山、武隆喀斯特景区等众多5A级景区及世界自然遗产。
 
  项目建成后,客、货混线运行,既可开行“公交化”列车,又可开行旅游列车,还可开行跨线运行的普速客车和货车。同时,为实现项目“开发旅游资源”和“传承历史文脉”的功能定位,重铁集团拟配合重庆市“两江四岸”整治提升,学习先进的铁路改造、运营的实践经验,规划打造“旅游观光”主题列车、打造铁路“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打造一条具有重庆特色的旅游、网红打卡记忆线,以项目多元化的创新实践,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促进重铁集团可持续健康发展。
 
  “线上线下”打造惬意旅行
 
  文化旅游观光线的规划打造分为两部分:“线上和线下”。
 
  “线下”是线路及车站站点的打造。对于线路,既有线全线桥梁、隧道均保留原貌,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整治;增建二线尽量保持与老线并行建设,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路段设计速度、减少维修等因素合理布设线型,部分段落维持既有限速60公里/小时,其他段落适当提高设计速度至80公里/小时。对于沿线站,既有站房按照“修旧如旧”、新建站房结合历史风貌复古的原则,建设铁路陈列馆、提取成渝铁路70多年历史的建设运营记忆符号、布局铁路相关历史物件等方式进行设计。重铁集团先后委托了中铁二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开展了铁路历史、红色文化艺术性表达相关专题研究,并将文化表达、站台文化展示、导向标识系统设计、品牌符号设计等成果充分运用到站房及配套设施建筑设计中,届时会随成渝铁路改造工程同步建成投用,真正实现“一站一风景、一站一特色、一站一故事”。
 
  “线上”是主题观光列车的规划打造,重铁集团正开展“旅游观光”主题列车策划,届时拟打造开行新中国第一条铁路的“红色文化主题列车”、“地方文旅特色主题列车”以及适应市场需求如美食、亲子、婚礼、书吧等主题列车,感受“坐着火车吃着火锅唱着歌”的惬意旅行。依托重庆周边丰富的文旅资源、特色的乡村小镇、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未来还可定制化开行重庆5A级景区环线、西南大环线等丰富市民对铁路文化、铁路旅行等美好期待的线路,通过成渝铁路串珠成链,打造形成红色历史文化传承的“教育线”、滨江亲水的“风景线”,“流动的铁路博物馆”和“红色文化传承展示长廊”,展示重庆良好人文和自然风貌的“移动客厅”。
 
  
 
  结语
 
  重庆加持高铁的绚丽色彩,塑“颜值”更提“气质”。高铁由点带面,将重庆众多的“网红”景点串起“珍珠”成“项链”,既方便游客,又有利于资源有机整合、产业集约发展。汪钦琳感慨道:“铁路真是交通强国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支撑!重铁集团将承载希望、逐梦奔跑,努力践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汪钦琳

汪钦琳,中共党员,研究生,正高级工程师。重庆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地方铁路协会副会长(兼)、重庆市铁路大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兼)。
成 果

       先后获得2015年度全国“火车头”奖章、2018年重庆市铁路大建设指挥部先进个人、2020年度“江北英才·杰出英才”等荣誉称号。多年从事铁路、民航等交通规划、工程建设和管理等工作,协调处理了铁路、民航等重大工程建设的技术论证、资金筹措、征地拆迁等系列重大矛盾和问题;组织编制完成了《重庆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年)》《重庆铁路枢纽规划(2016--2030年)》《重庆高铁建设五年行动方案》《重庆民航发展“十三五”规划》等重大规划并推进建设实施。超前谋划和创新性开展渝湘高铁、渝万高铁、渝西高铁、渝昆高铁、成渝中线高铁、渝宜高铁、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段改造、重庆东站和重庆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新田港铁路集疏运中心等项目的方案论证、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相关工作,实现一大批铁路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牵头组织推进成渝客专、渝贵铁路、渝万城际,重庆北站、重庆西站和沙坪坝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江北机场三跑道和东航站楼等重大项目建成投用,为提速构建重庆“米”字型高铁网,建设国家综合性铁路枢纽和国际航空枢纽的目标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

专 访

  大山大水、江峡相拥是重庆这座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独有的靓丽名片,两江交汇、四山环抱,错落有致的城市形态、独特而复杂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独树一帜的都市风貌、具有8D魔幻色彩的网红城市。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并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为新时代重庆发展导航定向,要求重庆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把重庆打造为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重庆市站在了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起点上。
 
  面对新定位、新使命、新要求,加快构建多向出渝高铁大通道,完善铁路枢纽体系,成为重庆市交通强市最重要的工作任务。2019年,重庆市时速350公里高铁仅有成渝客专,时速250公里铁路仅有渝万铁路,缺少高标准出渝大通道成为制约重庆市发展的短板。重庆市委市政府、国铁集团积极落实国家战略要求,路市双方迅速达成共识,按照国务院关于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精神,“一省市(自治区)一地方控股合资铁路公司”的原则,共同组建重庆市控股的重庆铁路投资集团(简称:重铁集团),2019年7月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本金279.12亿元;11月18日揭牌,并与11家金融机构签订了15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战略协议,结束了重庆没有自己专业化铁路企业的历史,揭开了重庆铁路提速发展的新篇章。
 
  成立四年来,重铁集团作为业主和重庆市出资实际管理人,切实履行重庆市铁路建设企业主体责任,以夙夜在公的拼搏精神,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担当,承担了18个重大铁路项目,包括建成项目2个、在建项目9个、前期项目7个,里程近1500公里,总投资约30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00多亿元,全面打响了重庆高铁建设的攻坚战,先后荣获重庆五一劳动奖状、重庆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重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汪钦琳有感而发:“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在大山大水的重庆建大通道,在四山两江的城区建大枢纽,高铁线路桥隧比超过90%,是‘地铁式’高铁,枢纽建设受山水阻隔,构建高效灵活的枢纽体系需要创新性举措,但是再难也难不倒我们重庆铁路人,我们有‘最棒的铁路人’修建‘最难的铁路’。”
 
  那么重铁集团建设和规划情况如何?在四网融合中有哪些突破?有哪些高质量发展中绿色和智慧成就?有哪些地方铁路的发展经验值得推广?采访中,汪钦琳董事长将为我们一一解答。
 
  铁路建设地方“主力军”
 
  《中国地方铁路“十四五”发展战略要点》里罗列了一组数据:“十三五”期间,地方政府和企业对铁路的基本建设投资累计完成11397亿元,年均达2279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111.2%,出资比例从“十二五”末的26.7%增长至“十三五”末的41.2%,投入资金量和所占比重明显提高,其中投入地方铁路项目累计达2001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3.1倍……
 
  “在铁路投资建设领域,地方‘主力军’开始上场,”汪钦琳进一步解释道,“随着国务院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精神的深入落实,铁路分层分类建设成为主流,地方控股的铁路项目越来越多,地方铁路企业在铁路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重铁集团已完成2个项目建设,其中,万州新田港铁路集疏运中心作为国家“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铁水联运功能的支撑项目,是长江上游首个实现铁路延伸进入码头一级平台、万吨级货船进入港区、实现铁水公无缝衔接的铁路集疏运中心。
 
  目前,重铁集团正在上演建设“重头戏”,9个在建项目同时推进,其中7个方向高铁、里程近1000公里,投资规模约2000亿元。作为业主的在建项目5个,分别为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渝万高铁、渝西高铁万州至樊哙段、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改造工程(以下简称成渝铁路改造工程)、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出资实际管理人的在建项目4个,分别为成渝中线高铁、渝昆高铁、渝西高铁重庆西站经达州至安康段、成达万高铁,这些项目均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支撑项目。
 
  此外,重铁集团7大前期项目呼之欲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大通道项目3个,渝宜高铁涪陵至宜昌段和重庆北至长寿北段是沿江高铁大通道的组成部分,渝湘高铁黔江至吉首段是厦渝高铁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枢纽项目3个,渝昆高铁引入重庆东站枢纽段、重庆站至重庆北站铁路枢纽联络线是实现高铁大通道在重庆枢纽快速贯通运行的关键工程,重庆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是站城景融合的示范工程;铁路综合货运枢纽项目1个,万州新田港铁路集疏运中心散货联运作业区是进一步增强铁公水联运功能,提升联运效率的关键工程。
 
  
2019.11.18重铁集团揭牌成立
 
  重庆东站成为交通强国试点示范项目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在一条条高铁贯穿南北、一座座高铁枢纽拔地而起的高铁时代,推进高铁站与城市深度融合,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课题。“贯彻站城融合发展理念,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构建‘四网融合’体系,是我们对城市内外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承诺”,汪钦琳的回答意味深长。
 
  汪钦琳以重庆东站为例,介绍道:“国家规划‘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中有厦渝、沿江、京昆、包海、兰广等‘三纵两横’在重庆东站交汇,它是交通强国试点示范项目,创造性、创新性实施了‘站城景融合’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对于重庆建设国家综合性铁路枢纽具有深远而重要战略的意义。”
 
  那么,被汪钦琳津津乐道的重庆东站是如何体现高效深度融合发展的?
 
  发挥路市合资平台优势,奠定融合基础
 
  重铁集团作为路市合资平台公司,既充分发挥路方在铁路技术、管理、运营上的优势,又发挥地方的资金、土地、建设协调、市场化经营等方面的优势,形成高效推进重庆“米”字型高铁网建设的合力,也使路、地双方的利益找到结合点。在重庆东站、重庆站等铁路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建设中,体制优势表现特别明显。重铁集团推动实现“一个主体主导、多个业主协同、多家机构联合”的设计建设机制,即由重铁集团主导,统筹推进站场、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市政道路工程、商业综合开发等一体化设计;制定协同建设管理一体化工作方案,协调市政道路、城市轨道、公交、长途汽车等多家业主,统筹铁路、市政、消防、人防、商业综合开发等多版块设计和咨询,协调铁路各个工程版块建设管理、资金保障、用地协调等,做到“设计一张图、建设一张表、运营一体化”。
 
  图片重庆东站设计效果图
 
  做好顶层设计,实现五个融合
 
  以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为例,重铁集团将站城融合深化为“规划、功能、交通、空间、风貌”等“五要素”融合的具体目标。规划融合方面,根据重庆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按照建设规划时序统筹和逐步实施重大铁路项目,2018年国家发改委可研批复把重庆东站、重庆站作为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重要组成部分统一建设实施;2022年9月底渝万高铁开工建设;同时,推进九龙坡(渝昆高铁引入东站)至重庆东站枢纽联络线、重庆站至重庆北站枢纽联络线前期工作,尽早将国铁集团和重庆市政府规划的枢纽总图落地实施,使重庆铁路枢纽运输更加灵活,衔接更加高效。功能融合方面,突出枢纽的核心交通功能,完善片区的城市功能,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服务体系和生活体系,建设城市新地标、发展新引擎。交通融合方面,以“畅通融合、高效顺畅、便捷有序”为原则,打造“四网融合”示范枢纽,构建枢纽内外一体化的集疏运体系,保障区域立体畅达、内外转换高效,实现交通组织安全、便捷、高效、可靠。空间融合方面,推动重庆东站与片区城市空间无缝化衔接、一体化利用,深化站城空间融合设计,实现地下、地面、地上空间便捷联通、整体利用,形成立体化、复合化、一体化的站城融合空间。风貌融合方面,推动东站片区生态风貌、城市风貌融合发展,以山水生态为本底,以东站枢纽为核心,引领城市整体风貌景观打造,形成景中建城、城中有景、景城相依的一体化风貌格局,建设站、城、景有机融合的典范。
 
  以四网融合为核心,强化交通枢纽功能
 
  重铁集团组织设计单位结合路网布局和枢纽规划进行深化研究,重庆东站是国家规划“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中京昆、包海、沿江、厦渝等“三纵两横”的交汇点,引入枢纽东环线、渝怀铁路等普速铁路,6、8、24、27号线等4条城市轨道交通,实现高铁、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有机衔接;在枢纽内,设置VIP旅客快速进出铁路站房通道、铁路中转旅客快捷换乘通道、铁路与城市轨道安检互信通道、高铁物流场,真正实现“四网融合”发展。
 
  实现高效快捷换乘。创新设置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建立旅客换乘多种交通方式快捷通道,使旅客在综合换乘中心换乘城市轨道最远步行距离不超过160米,换乘出租车最远步行距离约200米,换乘公交、长途最远步行距离约150米,从换乘中心至各类交通基本实现5分钟内换乘,打造无缝衔接的换乘体系。
 
  采用“资源共享、设施共建、空间共用”的策略进行交通疏解。结合重庆东站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上下8层立体空间布局,分层设立进出站通道,在站区内布置6条地面道路、29条匝道,形成多方向、多标高的11公里进出站通道,实现交通立体疏解,而且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审批、同步建设;站区外通过铁路客流量、轨道交通客流量以及城市各类生产、生活客流量叠加分析,一体化规划设计“五纵六横”骨架道路,同步建设实施,构建区域内畅通融合、高效便捷的立体城市交通网络。
 
  图片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智慧化指挥中心
 
  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
 
  “在集约节约土地方面,我们的优势非常明显,”汪钦琳欣喜地说道,“重铁集团可以充分发挥路市合资企业的优势,深入贯彻站城融合发展的理念。”
 
  比如重庆东站通过站场路基改高架,采用“桥建合一”建筑方案,获得了55.6万平方米的建筑空间,将城市轨道、公交、长途汽车、出租车、社会车辆停车场等市政交通工程引入铁路红线内,与铁路站房、站场一体化统筹布局,节约市政交通工程用地315亩;置换出的城市空间,实施综合开发,在站房西侧建设综合交通换乘中心10万平方米、站房“四角”建设含商业、办公、酒店等业态的综合开发房屋26万平方米,形成层层退台的景观布局。
 
  对于渝中母城的重庆站,在用地条件非常局促的情况下,运用“山、水、城、站”和谐相融的设计理念,通过上盖铁路车场进行“造地”,实施枢纽配套及综合开发,推进铁路站场及周边一体化综合立体开发,融合交通、商业、商务、休闲等城市功能,既避免铁路对城市核心区的切割,又实现集约节约用地。根据现有方案,在站房东侧配套建设交通换乘中心、休闲广场、铁路陈列馆等,西侧布局出租车、网约车场;东西两侧上盖预留约14.3万平方米的综合开发。
 
  
 
  “智慧+绿色”引领行业未来
 
  智慧赋能运营管理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重庆和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战略定位高、建设要求高”汪钦琳继续说道,“以数字化变革引领全面深化改革,以数字化助力赋能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目标,高标准、高起点推动智慧枢纽建设。”
 
  数字化转型源于问题,始于业务,成于数据,落于场景。按照数字重庆“1361”总体建设要求,重铁集团以“1341”的整体框架,构建“智慧重铁”数智化体系,综合运用“云大移物智”等信息通信技术手段,通过数据的采集、分析、解构逐步实现综合办公、战略决策、指挥调度、建设管理、运维管理、综合开发、资源管理、公众服务等业务应用的信息化和数字化。
 
  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智慧枢纽项目,是交通强国示范区试点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抓手,是贯彻落实数字重庆和数字社会建设,推动数字化变革引领交通领域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重庆东站智慧枢纽以铁路站房和站场及相关工程、铁路枢纽配套及综合开发、公交枢纽站和长途汽车站等工程为依托,搭建了“四横两纵三平台”的体系架构,设计17个子系统、128项智慧化应用功能,并接入全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实现“三融五跨”数据交互,努力建设具有重庆辨识度和全国影响力的重大应用。重铁集团开展本项目的建设实施,着力将重庆东站构建成为一个会“学习”、勤“思考”、能“互动”,服务旅客有温度、安全防范有强度、分析研判有深度、应急处置有速度的智慧枢纽,切实增强旅客出行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绿色助力健康发展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具有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优势。“重铁集团融合绿色发展理念,在维护铁路沿线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资源有效利用和绿色转型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汪钦琳高度重视绿色发展。
 
  汪钦琳略带自豪地介绍道:“在新建重庆东站、重庆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中,我们全面融入绿色低碳理念,采用绿色设计、绿色建造、绿色运营的相关技术,打造绿建三星枢纽。”
 
  一是从设计源头做好节能减排。在能源供应方面,结合车站周边资源条件,采用冷热电三联供模式,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并积极应用太阳能光伏、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推行低碳能源集中供应,为片区集中提供空调热源、空调冷源;在节水方面,在站房及铁路用房设中水、雨水回用系统,水源经处理后作为冲厕用水、空调补水、绿化灌溉和道路冲洗用水,有效提升水资源再利用效率;在采光通风方面,站房屋面设置超大面积天窗,最大化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提高室内舒适度;在保温提升方面,加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建筑供暖空调负荷较常规建筑降低15%以上。
 
  二是运营管理中实现能源智能管控。借助智能智慧化手段,在车站中应用了智能照明系统,可根据列车进出站、天气变化,调整开灯数量、调节灯光照度。当列车进站时,系统会增开站台灯,无车时,自动关闭部分灯光;采用智慧化管理系统,将车站FAS(火灾报警系统)、BAS(楼宇自控系统)系统接入车站智慧中脑系统,实现智能化的消防排烟及室内温度调整功能。通过室内外温度、湿度感应器及PM2.5、PM10探测探测器,实时监测室内外环境数据,确保室内空气质量最佳。
 
  科技创新提升企业实力
 
  重铁集团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4年来,广泛联合设计、施工、科研院所、高校等相关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应用,已开展科技攻关项目10余项,制定企业标准2项,牵头开展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获省部级及相关行业学会奖5项;其中,《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站城融合研究》获中国地方铁路协会2022年度科学技术一等奖,《重庆东站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数字化设计BIM应用》分别获中国图学学会、中国信息协会2023年第十二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第三届信息技术服务业应用技能大赛BIM技术应用赛,两个大赛最高奖项一等奖。《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特长越江隧道综合修建技术研究与应用》获重庆市2022年度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点专项支持;2022年成功获批成立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重铁集团正对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数字化智能化、渝湘高铁重庆站至重庆东站长江隧道等重大铁路工程开展科技攻关,已获得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重庆研究院立项,中国工程院院士、行业领域专家等国家级高端智库从数智化运维、多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管理、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数智化应用等方面开展专项科技攻关。
 
 
  图片重庆站设计效果图
 
  用旅游铁路创“新经济”
 
  旅游铁路是汪钦琳带领重铁集团业务开拓的又一重要领域。由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主办的“首届世界旅游轨道大会”中,不论是旅游行业还是铁路行业的专家,都一致认为旅游铁路将会是行业发展的又一风口。
 
  重铁集团近年来正着力打造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的文化旅游观光线。“发展旅游铁路,重庆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真是机不可失,”汪钦琳笃定地说道,“国家正在构建国内大循环新发展格局,国内老百姓旅游消费的需求迫切,尤其重庆作为知名旅游及网红城市,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段能有效填补重庆旅游铁路空白;线路经过中心城区核心区,沿线人口密度较高、沿江风景秀丽,随着高铁发展,枢纽功能的调整,这段线路的干线客货运功能逐渐褪色,通过发展旅游铁路项目、打造文化旅游观光线,有利于盘活既有普速铁路线路及闲置客车车辆等资源,有利于将铁路打造成风景线,提升城市品质。”
 
  开发旅游资源,传承历史文脉
 
  成渝铁路是邓小平主政西南时亲自指挥,贺龙亲自授予筑路大军“开路先锋”锦旗,新中国自行设计、自主建设、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浓缩了几代川渝人民的记忆,也是铁路人的精神家园,至今已不间断运行71年,在新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成渝铁路改造工程定位为“增强交通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开发旅游资源、传承历史文脉”。沿线拥有龙凤寺、铁路陈列馆、重钢工业博物馆、马桑溪古镇、钓鱼嘴人文艺术半岛、铜罐驿古镇、铜罐驿天主教堂、糖房制糖遗址等国家4A级景区1处,各式文旅资源43处及全国独有的长江滨江独特景致,通过珞璜枢纽可衔接川黔铁路、三万南涪铁路到达万盛黑山谷、南川金佛山、武隆喀斯特景区等众多5A级景区及世界自然遗产。
 
  项目建成后,客、货混线运行,既可开行“公交化”列车,又可开行旅游列车,还可开行跨线运行的普速客车和货车。同时,为实现项目“开发旅游资源”和“传承历史文脉”的功能定位,重铁集团拟配合重庆市“两江四岸”整治提升,学习先进的铁路改造、运营的实践经验,规划打造“旅游观光”主题列车、打造铁路“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打造一条具有重庆特色的旅游、网红打卡记忆线,以项目多元化的创新实践,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促进重铁集团可持续健康发展。
 
  “线上线下”打造惬意旅行
 
  文化旅游观光线的规划打造分为两部分:“线上和线下”。
 
  “线下”是线路及车站站点的打造。对于线路,既有线全线桥梁、隧道均保留原貌,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整治;增建二线尽量保持与老线并行建设,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路段设计速度、减少维修等因素合理布设线型,部分段落维持既有限速60公里/小时,其他段落适当提高设计速度至80公里/小时。对于沿线站,既有站房按照“修旧如旧”、新建站房结合历史风貌复古的原则,建设铁路陈列馆、提取成渝铁路70多年历史的建设运营记忆符号、布局铁路相关历史物件等方式进行设计。重铁集团先后委托了中铁二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开展了铁路历史、红色文化艺术性表达相关专题研究,并将文化表达、站台文化展示、导向标识系统设计、品牌符号设计等成果充分运用到站房及配套设施建筑设计中,届时会随成渝铁路改造工程同步建成投用,真正实现“一站一风景、一站一特色、一站一故事”。
 
  “线上”是主题观光列车的规划打造,重铁集团正开展“旅游观光”主题列车策划,届时拟打造开行新中国第一条铁路的“红色文化主题列车”、“地方文旅特色主题列车”以及适应市场需求如美食、亲子、婚礼、书吧等主题列车,感受“坐着火车吃着火锅唱着歌”的惬意旅行。依托重庆周边丰富的文旅资源、特色的乡村小镇、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未来还可定制化开行重庆5A级景区环线、西南大环线等丰富市民对铁路文化、铁路旅行等美好期待的线路,通过成渝铁路串珠成链,打造形成红色历史文化传承的“教育线”、滨江亲水的“风景线”,“流动的铁路博物馆”和“红色文化传承展示长廊”,展示重庆良好人文和自然风貌的“移动客厅”。
 
  
 
  结语
 
  重庆加持高铁的绚丽色彩,塑“颜值”更提“气质”。高铁由点带面,将重庆众多的“网红”景点串起“珍珠”成“项链”,既方便游客,又有利于资源有机整合、产业集约发展。汪钦琳感慨道:“铁路真是交通强国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支撑!重铁集团将承载希望、逐梦奔跑,努力践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莫德(Juergen Model)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