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我们能“在地铁里捡到诗”吗?

2012-03-06 来源:天津网-数字报刊
本文摘要:在城市里,工作的千篇一律,使人渴望非常的事件,这种生活和习惯,却使那些流行文化、消费文化如洪水一样泛滥,城市的文化越来越凋零,城市...
在城市里,工作的千篇一律,使人渴望非常的事件,这种生活和习惯,却使那些流行文化、消费文化如洪水一样泛滥,城市的文化越来越凋零,城市的心灵越来越苍白……
  近日,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一群文艺女青年在地铁里发起了一场诗歌“闪读”活动。这些文艺女青年把这次诗歌“闪读”活动,称之为“在地铁里捡到诗”。朗诵的地点在地铁,接受的对象是地铁乘客,那该怎样举行这样的诗歌朗读活动呢?
  为了搞好这次诗歌“闪读”活动,她们选择了200多首诗歌,打印出来,其中有席慕蓉、徐志摩、普希金等人的知名作品,也有海子、丁当、顾城等人的现代诗歌。她们决定,在每趟列车上,朗读一个主题的诗歌。在她们朗读诗歌作品的同时,还将印有诗歌的稿纸递给乘客,她们希望通过朗读这些耳熟能详的诗歌,让地铁上的乘客情不自禁地随着她们朗读甚至背诵。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当她们读起诗人海子这首著名的诗的时候,打印好的诗稿也一同被传递到一些乘客手中。起初,有的乘客反应漠然,有的感到新鲜诧异,但随后诗歌“粉丝”加入进来了,诗歌的“发烧友”发出了动人的朗读声……
  这种“在地铁里捡到诗”的活动,是一个地铁里的文化事件,还是一个诗歌艺术事件?地铁列车速度很快,这就好像在城市生活的人们,因为速度快,就会遗忘了很多东西,或失去了感受的能力,比如诗歌。
  诗歌是需要时间体会的,朗读诗歌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在地铁上朗读诗歌,就是希望在休闲的时光里,让人们放慢脚步,回首曾经,唤起一些美好回忆,感受一些温情……这是这些文艺青年搞这个诗歌朗读活动的初衷。在这种心理中,我们感受到了她们对诗歌的热爱和她们用诗歌温暖人心的人文情怀,希望这能给我们愈加物质化的城市生活增添一些艺术气息的热情。
  但是,就是这样一件单纯、热情地热爱和享受诗歌艺术的活动,却招来了许多人的偏见甚至讥讽。有的说她们搞的是一种流行的、时髦的行为艺术,有的说她们“是想出名想昏了头”……一种向上、美好的诗歌艺术活动,却被当成了一种功利的行为。出现这样的一种怪论,不难发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中,是多么缺少诗意,在我们许多人的心中,似乎已经没有了爱诗、读诗、用诗滋润心田的精神冲动。
  那么,难道我们的城市不需要诗意吗?我们的心灵不需要诗歌吗?
  其实,诗歌进入地铁,已经有很多年了。看报道说,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伦敦大学讲师朱迪思率先发起了“地铁里的诗歌”活动,由此,莎士比亚、济慈等诗人的诗作呈现在乘客面前。此后,这样的活动很快推广到英国其他城市,随后巴黎、旧金山、悉尼、纽约、都柏林等国际大都市,都出现了这样的地铁诗歌朗读活动。
  在此,我想借用一位诗人的话说:在城市里,工作的千篇一律,使人渴望非常的事件,这种生活和习惯,却使那些流行文化、消费文化如洪水一样泛滥,城市的文化越来越凋零,城市的心灵越来越苍白……但是,我还是深深觉得,人的心灵具有一些天生不可毁灭的品质,一切影响人的心灵的、美好和永久的事物具有一些天生的不能毁灭的力量,而诗歌就能给人这种力量,“在地铁里捡到诗”,不就是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心中那永远珍藏着的诗歌的种子,那燃烧着不息的精神薪火吗?
  那么,我不禁想问:“朋友,在我们各自生活的城市里,能‘在地铁里捡到诗’吗?”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我们能“在地铁里捡到诗”吗?

天津网-数字报刊

在城市里,工作的千篇一律,使人渴望非常的事件,这种生活和习惯,却使那些流行文化、消费文化如洪水一样泛滥,城市的文化越来越凋零,城市的心灵越来越苍白……
  近日,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一群文艺女青年在地铁里发起了一场诗歌“闪读”活动。这些文艺女青年把这次诗歌“闪读”活动,称之为“在地铁里捡到诗”。朗诵的地点在地铁,接受的对象是地铁乘客,那该怎样举行这样的诗歌朗读活动呢?
  为了搞好这次诗歌“闪读”活动,她们选择了200多首诗歌,打印出来,其中有席慕蓉、徐志摩、普希金等人的知名作品,也有海子、丁当、顾城等人的现代诗歌。她们决定,在每趟列车上,朗读一个主题的诗歌。在她们朗读诗歌作品的同时,还将印有诗歌的稿纸递给乘客,她们希望通过朗读这些耳熟能详的诗歌,让地铁上的乘客情不自禁地随着她们朗读甚至背诵。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当她们读起诗人海子这首著名的诗的时候,打印好的诗稿也一同被传递到一些乘客手中。起初,有的乘客反应漠然,有的感到新鲜诧异,但随后诗歌“粉丝”加入进来了,诗歌的“发烧友”发出了动人的朗读声……
  这种“在地铁里捡到诗”的活动,是一个地铁里的文化事件,还是一个诗歌艺术事件?地铁列车速度很快,这就好像在城市生活的人们,因为速度快,就会遗忘了很多东西,或失去了感受的能力,比如诗歌。
  诗歌是需要时间体会的,朗读诗歌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在地铁上朗读诗歌,就是希望在休闲的时光里,让人们放慢脚步,回首曾经,唤起一些美好回忆,感受一些温情……这是这些文艺青年搞这个诗歌朗读活动的初衷。在这种心理中,我们感受到了她们对诗歌的热爱和她们用诗歌温暖人心的人文情怀,希望这能给我们愈加物质化的城市生活增添一些艺术气息的热情。
  但是,就是这样一件单纯、热情地热爱和享受诗歌艺术的活动,却招来了许多人的偏见甚至讥讽。有的说她们搞的是一种流行的、时髦的行为艺术,有的说她们“是想出名想昏了头”……一种向上、美好的诗歌艺术活动,却被当成了一种功利的行为。出现这样的一种怪论,不难发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中,是多么缺少诗意,在我们许多人的心中,似乎已经没有了爱诗、读诗、用诗滋润心田的精神冲动。
  那么,难道我们的城市不需要诗意吗?我们的心灵不需要诗歌吗?
  其实,诗歌进入地铁,已经有很多年了。看报道说,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伦敦大学讲师朱迪思率先发起了“地铁里的诗歌”活动,由此,莎士比亚、济慈等诗人的诗作呈现在乘客面前。此后,这样的活动很快推广到英国其他城市,随后巴黎、旧金山、悉尼、纽约、都柏林等国际大都市,都出现了这样的地铁诗歌朗读活动。
  在此,我想借用一位诗人的话说:在城市里,工作的千篇一律,使人渴望非常的事件,这种生活和习惯,却使那些流行文化、消费文化如洪水一样泛滥,城市的文化越来越凋零,城市的心灵越来越苍白……但是,我还是深深觉得,人的心灵具有一些天生不可毁灭的品质,一切影响人的心灵的、美好和永久的事物具有一些天生的不能毁灭的力量,而诗歌就能给人这种力量,“在地铁里捡到诗”,不就是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心中那永远珍藏着的诗歌的种子,那燃烧着不息的精神薪火吗?
  那么,我不禁想问:“朋友,在我们各自生活的城市里,能‘在地铁里捡到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