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郑昌泓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电子技术专业和北方交通大学会计学专业,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工学博士,拥有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颁发的高级职业经理资格,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兰州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成 果

  在郑昌泓的带领下,中国南车抓住了中国铁路加速发展的机遇,创造了中国高速列车的奇迹,使得中国南车在全球轨道交通装备行业跻身“三甲”。在高速列车、动车组、大功率机车、城轨地铁、客车、货车等一系列产品上,中国南车均取得了创新性的突破,产品性能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专 访

中国的南车 世界的南车

——访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昌泓
 
  今年7月,中国南车加快全球研发机构布局,成立了美国研发中心。这是中国南车继2009年在英国成立半导体研发中心后,成立的又一家海外研发中心。而这些仅仅是南车国际化进程的一小步。据了解,中国南车正在加快境外机构的建立和布点,已经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南非、马来西亚、香港等设立10家分子公司,还在十多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境外售后服务点。
 
  在董事长郑昌泓的带领下,中国南车抓住了中国铁路加速发展的机遇,创造了中国高速列车的奇迹,使得中国南车在全球轨道交通装备行业跻身“三甲”。在高速列车、动车组、大功率机车、城轨地铁、客车、货车等一系列产品上,中国南车均取得了创新性的突破,产品性能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郑昌泓的两个梦想
 
  “中国梦”在当今中国是全民话题,在这个国家梦想里寄托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梦想。采访郑昌泓董事长时,他也给我们讲述了他的两个梦想。而这两个梦想与火车紧密相连,成为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郑昌泓的第一个梦想是成为一名铁路职工。
 
  郑昌泓幼时在兰州长大,在他成长的地方有一条运煤的铁路,铁路劈山而建,从山上看去,长长的火车就像在一个宽沟里奔跑。每次目送火车离开,留给郑昌泓的,都是满身满脸的煤灰。灰头土脸的小郑昌泓却迷恋着火车:“火车真神奇啊,人在火车面前太渺小了。那时候我就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坐一次火车?”
 
  坐火车的愿望很快实现了。一家人从兰州回浙江老家过年的路程,就是一场漫长的火车之旅。那条穿过秦岭的铁路,设施很简陋,那样的几十个小时依然让年幼的郑昌泓兴奋。而此时,成为一名铁路职工的梦想在郑昌泓的心里已经发芽。
 
  梦想实现的契机发生在1978年。这一年,他考进了兰州铁道学院(今兰州交通大学)。从此,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铁路人,坐火车也成了家常便饭。坐火车的感觉不再兴奋。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铁路人的审视和思考。“那时候的火车太挤了,速度也慢,能坐着的时候很少。我就想,我们能做点什么,让中国人坐火车的条件改善一些?”
 
  郑昌泓的第二个梦想是如何让火车更快、更舒适。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郑昌泓第一次在法国见到了“高铁”, 法国的高速铁路一直牢牢占据高速轮轨的速度桂冠,TGV高速列车最高试验时速当时已经突破500公里。而我国铁路刚刚开始提速,跑得最快的广深铁路最高时速也不过200公里,SS8电力机车最高试验时速才240公里。
 
  2000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改组为南北车两大集团,郑昌泓在当时的南车集团内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中国铁路大发展给装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南车集团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乘风破浪。2004年,中国铁路发展进入快车道,短短6年时间内,中国高铁就实现了从蹒跚学步到创下世界铁路运营最高速度的飞跃。
 
  郑昌泓说:“那时候,我们觉得是在为了一个梦想、一个事业而奋斗,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热情,即使再苦再累也愿意。”被理想燃烧着,技术人员敢想敢做、敢试敢闯,郑昌泓和他的管理团队敢拍板敢负责,上上下下的潜力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做行业领军品牌  与全球轨道装备市场握手
 
  当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焦点,具有绿色环保属性的轨道交通在全球再一次蓬勃兴起,轨道交通装备市场的竞争也随之加剧。这对中国南车来说,既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郑昌泓介绍道:“南车更加重视市场化、国际化的变革,对市场经营、模式创新、管理提升更加重视。”
 
  在国内,中国南车针对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新需求,进一步加强战略研究,开展管理提升,满足客户需求。郑昌泓介绍说:“中国南车将从四个方面做好铁路改革以来的新挑战:第一,中国南车对各个铁路局进行了走访,听取客户的意见,面对面了解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加强在产品研发和维护上的针对性,全方位探讨战略合作;第二,为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研发能力,中国南车组建了中央研究院,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前瞻性、基础性、应用性技术研究和技术储备;第三,加强产品售后服务管理,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打造让客户满意的中国南车品牌;第四,以‘精益管理’为平台,进一步提升制造质量和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在国际上,中国南车从国际贸易向国际化经营发展,积极寻求与海外市场的合作共赢,短短几年内就成为全球轨道装备市场的有力参与者。中国南车出口国家的数量在增加,国际合作的内涵在提升,海外基地的建设在提速。2013年4月9日,由中国南车投资的中国南车(马来西亚)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霹雳州奠基,马来西亚首相纳吉布亲自驾驶挖掘机奠基,成为继动车组“4S店”建成后的又一本地化重大举措。
 
  成立中央研究院  做强“中国智造”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逾600家的研究院或研发中心。目前,中国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研究院建设也迈开步伐,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型制造企业相继设立了中央研究院。
 
  这些研究机构的设立,一方面为本企业提供相关技术的智力支撑,另一方面也是企业适应和推动行业发展方向的一种需要。
 
  谈到中国南车成立中央研究院的初衷,郑昌泓表示,设立中央研究院,是中国南车发展到现阶段在战略上的一个必然选择。截至目前,中国南车研发出了以CRH380A高速动车组、HXD1系列大功率机车为代表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经营规模进入世界同行业前三强;下一步,南车将坚定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率先实现实质性的转型升级、做强做优,真正成为世界一流企业。而中央研究院的成立正是南车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
 
  新成立的中国南车中央研究院,本部位于北京,郑昌泓说:“该研究院将聚合科技与管理资源,做强‘中国智造’,为中国南车实现引领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将打造成中国南车产业发展研究和内外部资源聚合的平台。”
 
  郑昌泓说:“中国南车中央研究院将从战略和发展研究、科技管理与资源聚合、前瞻性与基础性技术研发3个方面为南车发展注入智力资源,其作用可形象地比喻为创新的‘引擎’、聚智的‘平台’、科技成果市场化的‘桥梁’。另外,研究院的研究领域不仅包括轨道交通装备,还将在高端装备制造及绿色环保大型装备上进行拓展,为中国南车的未来发展谋求增量空间,而经济政策和企业战略的分析研究,也是研究院的一项重要功能。”
 
  立足中国 布局全球
 
  当前,中国南车在国内有19家一级子公司,共有4家国家级研发与实验机构、7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7家经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可的检测实验中心、6家博士后工作站。可以说,中国南车具备了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及相关零部件自主开发、规模制造、规范服务的完整体系。已经作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企业“三强”立足于中国。
 
  当前,全球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国南车在美国成立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第一个海外工业电力电子研发中心,在英国成立了半导体研发中心。
 
  在郑昌泓的带领下,中国南车已经初步完成了布局全球的任务。在布局全球的过程中,中国南车做了三个大动作:第一,由产品出口到“产品+服务”出口的转变;第二,在国外实现本地化生产,包括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南非、土耳其等,南车都在建立制造维保基地;第三,成立海外分子公司,已经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南非、巴西、马来西亚、香港等设立10家分子公司,还在十多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境外售后服务点。
 
  郑昌泓说:“中国南车一直致力于成为一家国际化公司,致力于推动公司跨国经营。2012年,中国南车海外销售收入85.17亿元,占销售收入近10%,同比增长38.95%;出口签约额超过22亿美元,同比增幅超过100%。截至去年底的统计,南车产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达到83个。”
 
  “国际化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现在全球轨道交通的需求比较大,但中国南车的海外收入在总收入的占比仅为10%左右。我们未来的规划是起码要达到20%、最终达到30%。”郑昌泓坦言,中国南车离国际化还有一段距离。“我们要经过不断努力,通过市场扩展、产品提升、服务改善、国际影响力增强来占有市场和推广品牌。要从现在的100亿海外收入做到300至500亿的收入。”
 
  自我革新的管理创新
 
  一个企业的创新分为两种,技术上的创新和管理上的创新。其中管理上的创新是一个企业一切创新的根本和基石。在郑昌泓看来,中国南车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公司的创新文化,更确切来说是一种自我革新的文化。
 
  “转型升级可以说是个世界性的课题,不仅中国在闯关攻坚,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也在探索各自的发展模式。”郑昌泓分析道:“目前,可以说中国企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最好也是最后的时机,谁闯得过谁就占领主动,谁闯不过谁就处于被动。因此,企业在制订发展方针时必须有这样的战略敏感度,以国际视野、科学思维、战略眼光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进而调动各方力量来推动目标的实现。创新就像与时间赛跑,思考要主动,行动要坚决,不能等,越等越被动。”
 
  郑昌泓给我们举了一个中国南车管理创新的例子。2008年6月,中国南车上市前夕,同时也是中国铁路基础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期。当时,摆在管理层面前的既有很好的发展机遇,又有很现实的经营压力,班子成员都在集中思考公司下一步的发展问题。郑昌泓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进行管理变革,抓住市场机遇必须依靠高品质的产品,为股东创造价值必须重视成本和效益,在这三者的结合带,我们发现了‘精益生产’这一理念。
 
  郑昌泓是这样解释“精益管理”——“精”表示的是精良、精确、精美;“益”表示的是利益、效益。“益”要靠“精”来保证来实现。
 
  精益管理包括精益品质管理,郑昌泓同时给出了其坚守的“三不原则”——不制造不良、不接收不良、不传递不良。郑昌泓认为,精益品质体系是强调人、物、标准融合的体系。一方面,精益品质体系一定要与中国南车原有的质量保证体系相融合,强调过程质量控制,突出“在工程中造就品质”的精益品质管理。另一方面又要有效使用标准作业、防错装置、安东系统等精益品质工具,实现质量的过程控制。
 
  郑昌泓说:“任何的管理创新都建立在对基础管理系统进行全面梳理、优化的基础上。目前,南车的精益,正从制造现场向经营管理全面拉动,从‘精益生产’向‘精益企业’转变,这对我们而言,是个植入骨髓的深刻变革。”
 
  中国高铁发展的再认识
 
  中国南车走向今天的成功离不开中国高速铁路大发展的机遇,在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南车根据国务院“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指导方针,在引进国外动车组的基础上,实现了再创新,目前在该领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郑昌泓认为,中国高铁走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这让中国有了后发优势,具备后来居上的机会。
 
  郑昌泓在肯定我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认为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具有两点特别之处。
 
  第一,技术积累。首先,以中国南车为例,中国南车是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第一家公司成立于1897年,拥有强大的制造文化。中国对高速列车的前期研究和设计,中国南车也是主要的参与者。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一步步积累的结果。郑昌泓说:“当然2004年以来的技术引进客观上促成了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但如果没有此前100多年的积累,我相信中国高速铁路的技术创新也不会取得现在的成就”。其次,在引进消化吸收之前,中国就已经尝试开始高速铁路建设,我国第一条客运专线秦沈客专1999年全面开工建设,2003年开通运营。
 
  第二,坚持两条腿走路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的关键。同样以中国南车为例,中国南车在2004年引进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后,2005年就开始研发时速350公里动车组,两条战线一套班子,引进和研发同步进行。采取1:3的技术引进策略,保证了技术创新的资金需求。“1:3”是一个科研投入的理念,意思是,如果引进花1元钱,集团自己就要舍得拿3元钱去配套,去消化技术,把人才培养起来,把科技成果转化为无形资产,奠定创新实力。
 
  在谈到中国高速铁路的未来发展之时,郑昌泓认为,中国的高速列车在不断追求更好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同时,还会向“谱系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郑昌泓说:“中国南车作为中国高速铁路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我们没有躺在功劳簿上高枕无忧,而是毫不松懈地继续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且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比如城际动车组系列产品的问世,500km/h更高速度试验列车的问世,智能化列车的研发等。我们还在科技部、原铁道部支持下牵头成立中国高速列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南车自身也成立中央研究院,进一步推动在高速列车领域的协同创新。
 
  新型城镇化下的南车未来布局之路
 
  城市,作为未来中国人口的主要承载体,无疑是“新型城镇化”的最主要内容。在城市中,能源、通信、交通被看作一个城市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三大要素,而交通问题则是三大要素中的基本要素,也被看做是三大要素中能产生效益最高的元素。
 
  郑昌泓介绍到:“作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中国南车将创新轨道交通产品,通过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系列产品,为中国城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郑昌泓介绍,针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国南车在三个方面完善产品谱系——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
 
  高速铁路方面。中国南车已经形成了从时速200公里到时速380公里的不同速度等级的完整产品谱系,能够全面满足国内外高速铁路对高速列车的个性化需求。目前,中国南车还研制了时速500公里试验列车,用于下一代高速列车研究。智能化高速列车、永磁高速列车等项目,也在加速推进中。
 
  城际动车组是中国南车发力的重点产品。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以来,国家相继批复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长株潭、武汉、中原、山东半岛、江苏沿江、呼包鄂等9个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20年规划里程为6222公里。由中国南车生产的CRH6型城际动车组作为国内首个动车组型号已经于2012年11月在南车下线,目前已经在广东完成了5个月的型式试验,又赴成都进行30万公里的运用考核。目前,中国南车在城际动车组方面已经形成了系列化产品,我们以高速动车组技术平台为基础,全面创新,构建了我国第一个城际动车组CINOVA技术平台,在这个平台下,研制形成了时速120公里—140公里、160公里、200公里、250公里4种速度等级,3辆、4辆、6辆、8辆4种编组型式,不同平面布置的CRH6型城际动车组系列化产品。
 
  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中国南车已经进入国内18个城市40多条线路,形成了包括A型、B型、轻轨,铝合金、不锈钢等不同类型城轨产品,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南车累计中标国内地铁车辆9700多辆,占比55%;国内已交付用户6550辆,占比51%,实现市场签约额、保有量双过半。中国南车将继续在新产品的研发方面进行创新,满足城市的多样化需求。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去年中国南车先后研发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储能式轻轨车辆、100%低地板有轨电车等新产品。公司攻克了超级电容单体技术、储能电源集成技术等难关,成功下线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辆原型车,成为全球首家将超级电容储能装置作为牵引动力源运用到轻轨车辆的企业。
 
  责任与未来发展之重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郑昌泓进入铁路领域,从一个普通的铁路职工成长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军企业的掌舵者,郑昌泓更感肩上的责任重大。郑昌泓感叹:“我时刻怀着如坐针毡、如履薄冰的感觉,排除哪怕针尖大的失误。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停下来‘吃老本’,作为一个企业负责人,更需要一种敢于冒险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中国南车的目标是要打造成为中国制造的一个响亮品牌。这个目标光靠‘吃老本’是无法实现的,南车要发展必须继续向前走,任何机遇都会伴随着挑战和风险,好的收益和风险往往是成正比的,作为企业负责人,需要考虑的是对要做的事情进行充分的论证和研究,对于企业发展有好处的事情,即使有风险,也要迅速抓住机遇,给大家掌好舵,这是我的责任。”
 
  当前,中国南车已经从一个传统的国企,变成了一个按市场化运作的现代企业和一个在沪港两地上市、股权多元化的公众公司。郑昌泓认为,如今的中国南车不论从思想观念、管理模式还是竞争能力,都是围绕市场的指挥棒,在打造中国南车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中国南车快速成长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前三强的根本原因。
 
  在说到中国南车的未来发展之时,郑昌泓表示,中国南车要坚持制造业的大方向,实行“跨行业发展、国际化经营”,成为综合性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
 
  “我国即将进入‘美丽中国、城镇生活’的时代,我们要充分发掘节能环保所带来的绿色制造的无限商机,适应目前成套设备、交钥匙工程、系统解决方案等市场需求,从单纯制造商成长为系统方案提供商,从专业化制造企业转变为综合性制造服务集团,成为我国高端制造的排头兵。”郑昌泓感叹到。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3-07
出刊日期:2023-07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郑昌泓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电子技术专业和北方交通大学会计学专业,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工学博士,拥有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颁发的高级职业经理资格,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兰州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查看2013-09期杂志封面>>
成 果

  在郑昌泓的带领下,中国南车抓住了中国铁路加速发展的机遇,创造了中国高速列车的奇迹,使得中国南车在全球轨道交通装备行业跻身“三甲”。在高速列车、动车组、大功率机车、城轨地铁、客车、货车等一系列产品上,中国南车均取得了创新性的突破,产品性能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专 访

中国的南车 世界的南车

——访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昌泓
 
  今年7月,中国南车加快全球研发机构布局,成立了美国研发中心。这是中国南车继2009年在英国成立半导体研发中心后,成立的又一家海外研发中心。而这些仅仅是南车国际化进程的一小步。据了解,中国南车正在加快境外机构的建立和布点,已经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南非、马来西亚、香港等设立10家分子公司,还在十多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境外售后服务点。
 
  在董事长郑昌泓的带领下,中国南车抓住了中国铁路加速发展的机遇,创造了中国高速列车的奇迹,使得中国南车在全球轨道交通装备行业跻身“三甲”。在高速列车、动车组、大功率机车、城轨地铁、客车、货车等一系列产品上,中国南车均取得了创新性的突破,产品性能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郑昌泓的两个梦想
 
  “中国梦”在当今中国是全民话题,在这个国家梦想里寄托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梦想。采访郑昌泓董事长时,他也给我们讲述了他的两个梦想。而这两个梦想与火车紧密相连,成为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郑昌泓的第一个梦想是成为一名铁路职工。
 
  郑昌泓幼时在兰州长大,在他成长的地方有一条运煤的铁路,铁路劈山而建,从山上看去,长长的火车就像在一个宽沟里奔跑。每次目送火车离开,留给郑昌泓的,都是满身满脸的煤灰。灰头土脸的小郑昌泓却迷恋着火车:“火车真神奇啊,人在火车面前太渺小了。那时候我就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坐一次火车?”
 
  坐火车的愿望很快实现了。一家人从兰州回浙江老家过年的路程,就是一场漫长的火车之旅。那条穿过秦岭的铁路,设施很简陋,那样的几十个小时依然让年幼的郑昌泓兴奋。而此时,成为一名铁路职工的梦想在郑昌泓的心里已经发芽。
 
  梦想实现的契机发生在1978年。这一年,他考进了兰州铁道学院(今兰州交通大学)。从此,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铁路人,坐火车也成了家常便饭。坐火车的感觉不再兴奋。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铁路人的审视和思考。“那时候的火车太挤了,速度也慢,能坐着的时候很少。我就想,我们能做点什么,让中国人坐火车的条件改善一些?”
 
  郑昌泓的第二个梦想是如何让火车更快、更舒适。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郑昌泓第一次在法国见到了“高铁”, 法国的高速铁路一直牢牢占据高速轮轨的速度桂冠,TGV高速列车最高试验时速当时已经突破500公里。而我国铁路刚刚开始提速,跑得最快的广深铁路最高时速也不过200公里,SS8电力机车最高试验时速才240公里。
 
  2000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改组为南北车两大集团,郑昌泓在当时的南车集团内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中国铁路大发展给装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南车集团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乘风破浪。2004年,中国铁路发展进入快车道,短短6年时间内,中国高铁就实现了从蹒跚学步到创下世界铁路运营最高速度的飞跃。
 
  郑昌泓说:“那时候,我们觉得是在为了一个梦想、一个事业而奋斗,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热情,即使再苦再累也愿意。”被理想燃烧着,技术人员敢想敢做、敢试敢闯,郑昌泓和他的管理团队敢拍板敢负责,上上下下的潜力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做行业领军品牌  与全球轨道装备市场握手
 
  当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焦点,具有绿色环保属性的轨道交通在全球再一次蓬勃兴起,轨道交通装备市场的竞争也随之加剧。这对中国南车来说,既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郑昌泓介绍道:“南车更加重视市场化、国际化的变革,对市场经营、模式创新、管理提升更加重视。”
 
  在国内,中国南车针对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新需求,进一步加强战略研究,开展管理提升,满足客户需求。郑昌泓介绍说:“中国南车将从四个方面做好铁路改革以来的新挑战:第一,中国南车对各个铁路局进行了走访,听取客户的意见,面对面了解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加强在产品研发和维护上的针对性,全方位探讨战略合作;第二,为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研发能力,中国南车组建了中央研究院,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前瞻性、基础性、应用性技术研究和技术储备;第三,加强产品售后服务管理,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打造让客户满意的中国南车品牌;第四,以‘精益管理’为平台,进一步提升制造质量和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在国际上,中国南车从国际贸易向国际化经营发展,积极寻求与海外市场的合作共赢,短短几年内就成为全球轨道装备市场的有力参与者。中国南车出口国家的数量在增加,国际合作的内涵在提升,海外基地的建设在提速。2013年4月9日,由中国南车投资的中国南车(马来西亚)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霹雳州奠基,马来西亚首相纳吉布亲自驾驶挖掘机奠基,成为继动车组“4S店”建成后的又一本地化重大举措。
 
  成立中央研究院  做强“中国智造”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逾600家的研究院或研发中心。目前,中国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研究院建设也迈开步伐,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型制造企业相继设立了中央研究院。
 
  这些研究机构的设立,一方面为本企业提供相关技术的智力支撑,另一方面也是企业适应和推动行业发展方向的一种需要。
 
  谈到中国南车成立中央研究院的初衷,郑昌泓表示,设立中央研究院,是中国南车发展到现阶段在战略上的一个必然选择。截至目前,中国南车研发出了以CRH380A高速动车组、HXD1系列大功率机车为代表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经营规模进入世界同行业前三强;下一步,南车将坚定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率先实现实质性的转型升级、做强做优,真正成为世界一流企业。而中央研究院的成立正是南车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
 
  新成立的中国南车中央研究院,本部位于北京,郑昌泓说:“该研究院将聚合科技与管理资源,做强‘中国智造’,为中国南车实现引领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将打造成中国南车产业发展研究和内外部资源聚合的平台。”
 
  郑昌泓说:“中国南车中央研究院将从战略和发展研究、科技管理与资源聚合、前瞻性与基础性技术研发3个方面为南车发展注入智力资源,其作用可形象地比喻为创新的‘引擎’、聚智的‘平台’、科技成果市场化的‘桥梁’。另外,研究院的研究领域不仅包括轨道交通装备,还将在高端装备制造及绿色环保大型装备上进行拓展,为中国南车的未来发展谋求增量空间,而经济政策和企业战略的分析研究,也是研究院的一项重要功能。”
 
  立足中国 布局全球
 
  当前,中国南车在国内有19家一级子公司,共有4家国家级研发与实验机构、7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7家经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可的检测实验中心、6家博士后工作站。可以说,中国南车具备了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及相关零部件自主开发、规模制造、规范服务的完整体系。已经作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企业“三强”立足于中国。
 
  当前,全球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国南车在美国成立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第一个海外工业电力电子研发中心,在英国成立了半导体研发中心。
 
  在郑昌泓的带领下,中国南车已经初步完成了布局全球的任务。在布局全球的过程中,中国南车做了三个大动作:第一,由产品出口到“产品+服务”出口的转变;第二,在国外实现本地化生产,包括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南非、土耳其等,南车都在建立制造维保基地;第三,成立海外分子公司,已经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南非、巴西、马来西亚、香港等设立10家分子公司,还在十多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境外售后服务点。
 
  郑昌泓说:“中国南车一直致力于成为一家国际化公司,致力于推动公司跨国经营。2012年,中国南车海外销售收入85.17亿元,占销售收入近10%,同比增长38.95%;出口签约额超过22亿美元,同比增幅超过100%。截至去年底的统计,南车产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达到83个。”
 
  “国际化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现在全球轨道交通的需求比较大,但中国南车的海外收入在总收入的占比仅为10%左右。我们未来的规划是起码要达到20%、最终达到30%。”郑昌泓坦言,中国南车离国际化还有一段距离。“我们要经过不断努力,通过市场扩展、产品提升、服务改善、国际影响力增强来占有市场和推广品牌。要从现在的100亿海外收入做到300至500亿的收入。”
 
  自我革新的管理创新
 
  一个企业的创新分为两种,技术上的创新和管理上的创新。其中管理上的创新是一个企业一切创新的根本和基石。在郑昌泓看来,中国南车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公司的创新文化,更确切来说是一种自我革新的文化。
 
  “转型升级可以说是个世界性的课题,不仅中国在闯关攻坚,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也在探索各自的发展模式。”郑昌泓分析道:“目前,可以说中国企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最好也是最后的时机,谁闯得过谁就占领主动,谁闯不过谁就处于被动。因此,企业在制订发展方针时必须有这样的战略敏感度,以国际视野、科学思维、战略眼光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进而调动各方力量来推动目标的实现。创新就像与时间赛跑,思考要主动,行动要坚决,不能等,越等越被动。”
 
  郑昌泓给我们举了一个中国南车管理创新的例子。2008年6月,中国南车上市前夕,同时也是中国铁路基础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期。当时,摆在管理层面前的既有很好的发展机遇,又有很现实的经营压力,班子成员都在集中思考公司下一步的发展问题。郑昌泓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进行管理变革,抓住市场机遇必须依靠高品质的产品,为股东创造价值必须重视成本和效益,在这三者的结合带,我们发现了‘精益生产’这一理念。
 
  郑昌泓是这样解释“精益管理”——“精”表示的是精良、精确、精美;“益”表示的是利益、效益。“益”要靠“精”来保证来实现。
 
  精益管理包括精益品质管理,郑昌泓同时给出了其坚守的“三不原则”——不制造不良、不接收不良、不传递不良。郑昌泓认为,精益品质体系是强调人、物、标准融合的体系。一方面,精益品质体系一定要与中国南车原有的质量保证体系相融合,强调过程质量控制,突出“在工程中造就品质”的精益品质管理。另一方面又要有效使用标准作业、防错装置、安东系统等精益品质工具,实现质量的过程控制。
 
  郑昌泓说:“任何的管理创新都建立在对基础管理系统进行全面梳理、优化的基础上。目前,南车的精益,正从制造现场向经营管理全面拉动,从‘精益生产’向‘精益企业’转变,这对我们而言,是个植入骨髓的深刻变革。”
 
  中国高铁发展的再认识
 
  中国南车走向今天的成功离不开中国高速铁路大发展的机遇,在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南车根据国务院“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指导方针,在引进国外动车组的基础上,实现了再创新,目前在该领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郑昌泓认为,中国高铁走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这让中国有了后发优势,具备后来居上的机会。
 
  郑昌泓在肯定我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认为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具有两点特别之处。
 
  第一,技术积累。首先,以中国南车为例,中国南车是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第一家公司成立于1897年,拥有强大的制造文化。中国对高速列车的前期研究和设计,中国南车也是主要的参与者。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一步步积累的结果。郑昌泓说:“当然2004年以来的技术引进客观上促成了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但如果没有此前100多年的积累,我相信中国高速铁路的技术创新也不会取得现在的成就”。其次,在引进消化吸收之前,中国就已经尝试开始高速铁路建设,我国第一条客运专线秦沈客专1999年全面开工建设,2003年开通运营。
 
  第二,坚持两条腿走路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的关键。同样以中国南车为例,中国南车在2004年引进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后,2005年就开始研发时速350公里动车组,两条战线一套班子,引进和研发同步进行。采取1:3的技术引进策略,保证了技术创新的资金需求。“1:3”是一个科研投入的理念,意思是,如果引进花1元钱,集团自己就要舍得拿3元钱去配套,去消化技术,把人才培养起来,把科技成果转化为无形资产,奠定创新实力。
 
  在谈到中国高速铁路的未来发展之时,郑昌泓认为,中国的高速列车在不断追求更好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同时,还会向“谱系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郑昌泓说:“中国南车作为中国高速铁路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我们没有躺在功劳簿上高枕无忧,而是毫不松懈地继续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且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比如城际动车组系列产品的问世,500km/h更高速度试验列车的问世,智能化列车的研发等。我们还在科技部、原铁道部支持下牵头成立中国高速列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南车自身也成立中央研究院,进一步推动在高速列车领域的协同创新。
 
  新型城镇化下的南车未来布局之路
 
  城市,作为未来中国人口的主要承载体,无疑是“新型城镇化”的最主要内容。在城市中,能源、通信、交通被看作一个城市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三大要素,而交通问题则是三大要素中的基本要素,也被看做是三大要素中能产生效益最高的元素。
 
  郑昌泓介绍到:“作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中国南车将创新轨道交通产品,通过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系列产品,为中国城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郑昌泓介绍,针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国南车在三个方面完善产品谱系——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
 
  高速铁路方面。中国南车已经形成了从时速200公里到时速380公里的不同速度等级的完整产品谱系,能够全面满足国内外高速铁路对高速列车的个性化需求。目前,中国南车还研制了时速500公里试验列车,用于下一代高速列车研究。智能化高速列车、永磁高速列车等项目,也在加速推进中。
 
  城际动车组是中国南车发力的重点产品。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以来,国家相继批复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长株潭、武汉、中原、山东半岛、江苏沿江、呼包鄂等9个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20年规划里程为6222公里。由中国南车生产的CRH6型城际动车组作为国内首个动车组型号已经于2012年11月在南车下线,目前已经在广东完成了5个月的型式试验,又赴成都进行30万公里的运用考核。目前,中国南车在城际动车组方面已经形成了系列化产品,我们以高速动车组技术平台为基础,全面创新,构建了我国第一个城际动车组CINOVA技术平台,在这个平台下,研制形成了时速120公里—140公里、160公里、200公里、250公里4种速度等级,3辆、4辆、6辆、8辆4种编组型式,不同平面布置的CRH6型城际动车组系列化产品。
 
  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中国南车已经进入国内18个城市40多条线路,形成了包括A型、B型、轻轨,铝合金、不锈钢等不同类型城轨产品,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南车累计中标国内地铁车辆9700多辆,占比55%;国内已交付用户6550辆,占比51%,实现市场签约额、保有量双过半。中国南车将继续在新产品的研发方面进行创新,满足城市的多样化需求。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去年中国南车先后研发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储能式轻轨车辆、100%低地板有轨电车等新产品。公司攻克了超级电容单体技术、储能电源集成技术等难关,成功下线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辆原型车,成为全球首家将超级电容储能装置作为牵引动力源运用到轻轨车辆的企业。
 
  责任与未来发展之重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郑昌泓进入铁路领域,从一个普通的铁路职工成长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军企业的掌舵者,郑昌泓更感肩上的责任重大。郑昌泓感叹:“我时刻怀着如坐针毡、如履薄冰的感觉,排除哪怕针尖大的失误。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停下来‘吃老本’,作为一个企业负责人,更需要一种敢于冒险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中国南车的目标是要打造成为中国制造的一个响亮品牌。这个目标光靠‘吃老本’是无法实现的,南车要发展必须继续向前走,任何机遇都会伴随着挑战和风险,好的收益和风险往往是成正比的,作为企业负责人,需要考虑的是对要做的事情进行充分的论证和研究,对于企业发展有好处的事情,即使有风险,也要迅速抓住机遇,给大家掌好舵,这是我的责任。”
 
  当前,中国南车已经从一个传统的国企,变成了一个按市场化运作的现代企业和一个在沪港两地上市、股权多元化的公众公司。郑昌泓认为,如今的中国南车不论从思想观念、管理模式还是竞争能力,都是围绕市场的指挥棒,在打造中国南车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中国南车快速成长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前三强的根本原因。
 
  在说到中国南车的未来发展之时,郑昌泓表示,中国南车要坚持制造业的大方向,实行“跨行业发展、国际化经营”,成为综合性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
 
  “我国即将进入‘美丽中国、城镇生活’的时代,我们要充分发掘节能环保所带来的绿色制造的无限商机,适应目前成套设备、交钥匙工程、系统解决方案等市场需求,从单纯制造商成长为系统方案提供商,从专业化制造企业转变为综合性制造服务集团,成为我国高端制造的排头兵。”郑昌泓感叹到。

上一篇:王保国
下一篇:张剑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