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杂志精选 > 内容

中国高铁海外"首秀"

2014-09-25 来源:《世界轨道交通》杂志
本文摘要:作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伊安高铁项目的成功标志着中国高铁相关企业从此获得博弈欧洲高铁建设市场的 "准入证 ",也标志着中国高铁 "走出去 "战略正式完成了 "首秀 ",成为中国高铁出征海外的一张亮丽名片。
 
  本刊记者吴献龙
 
  2014年1月17日,土耳其伊安高铁二期主体工程宣告完工,并即将于近期正式开通。作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伊安高铁项目的成功标志着中国高铁相关企业从此获得博弈欧洲高铁建设市场的"准入证",也标志着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正式完成了"首秀",成为中国高铁出征海外的一张亮丽名片。
 
  突破战略与执行之难
 
  从2003年开始,土耳其就开始着力发展高速铁路。土耳其高铁第一条路线,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铁路第一期工程安卡拉至埃斯基谢希尔段于2009年3月13日通车。另一条路线,安卡拉至科尼亚的线路于2006年开工,并于2011年8月23日开始营运。另有其他几条线连接各大都市,已经规划并将于若干年内建设。在这些路线上的最高速度为250公里/小时。
 
  2005年,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铁路第二期工程开始正式招标,同时,由中国铁建牵头、各局积极配合的国内编标工作也正式启动。同年10月,土耳其国家铁路总局宣布中国铁建牵头组建的合包集团中标。
 
  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速铁路二期工程项目全长158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合同金额12.7亿美元,其中由中国进出口银行贷款7.2亿美元。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全部采用欧洲技术标准,中国铁建第五勘察设计院与中国铁建电气化局组成的联合体,按此标准中标承建了全线的电气化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任务。
 
  从2005年项目的中标,到2014年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伊安高铁项目整整历经了八年的艰难施工。在中国铁建土耳其分公司总经理郑建兵看来,这正是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之难的缩影。中国企业凭借价格优势击败俄罗斯、西班牙等竞争对手成功中标,在当时刷新了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单项合同总额纪录。然而,从中标开始的那天起,一场比想象中更加艰难的"战斗"正在等待着中国的企业。
 
  中国铁建第五勘察设计院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整个高铁的设计方案没有一个子设计方案是一次性通过的,土耳其人总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158公里的高铁线路,就有90多公里经过了反复的修改设计,但这种"反复"并非业主故意刁难。一方面,高铁对于土耳其是新事物,当地铁路局做的前期地质勘测不够扎实精确,导致项目不得不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另一方面,与中国市场相比,欧洲市场更重视过程管控,而非如中国更重视结果。
 
  虽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中国铁路建设企业发挥肯吃苦,能拼搏的精神,终于在2010年完成了工程建设前的勘探、设计等全部工作,并开始修建铺轨基地。2011年11月,整条线路开始全线铺轨,2013年9月份完成全线的铺轨工作。
 
  2013年12月27日,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视察了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铁二期工程,并参加了萨帕加至科兹卡伊线路的通车测试,测试结果良好。
 
  可以说,伊安高铁项目犹如一所学校,8年的磨练其实是中国高铁走入发达国家市场不得不经历的一个过程。中国铁建总裁张宗言不无感慨的表示:"别看这短短的158公里,中国铁建经过'8年抗战',终于拿到了进入欧洲高铁市场的通行证。它不仅充分证明我们能够建设好国内的高铁,还证明我们也完全有能力按照欧洲标准,参与国际高铁市场的竞争;我们有能力用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技术和服务,融入当地,造福项目所在国的政府和人民。"
 
  有助打开欧洲市场
 
  当前,国际上已经掀起了一股高铁建设的热潮,美国、澳大利亚、老挝、泰国、印度、加拿大等多个国家都在制定高速铁路的发展计划。这对已经发展成熟的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来说,正是"走出去"的最佳时机。土耳其伊安高铁项目的顺利完成,无疑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敲门砖"和里程碑,对国际高铁市场的格局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土耳其共和国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并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可以说,土耳其是欧亚大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咽喉,顺利完成土耳其的高铁项目,对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国高铁的海外征程中,伊安高铁项目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3年12月27日伊安高铁的通车测试上,土耳其铁路总局局长苏莱曼对媒体表示,土方对测试的结果深表满意,对中方人员为高铁顺利建设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苏莱曼希望在中国国内高铁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土中两国在这一领域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土耳其铁路建设的发展。
 
  这意味着中国高铁"走出去"迈开了一大步。因为虽然技术上有优势,但是中国高铁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要符合客户的标准,让主流客户信服满意才能实现。而土耳其的成功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向西方主流国家印证了我们的能力。
 
  中国铁建中土集团公司总经理袁立说:"土耳其是欧洲的门户,在土耳其成功立足对中国将来进入欧洲发达国家的建设市场具有示范意义。"经过在土耳其的锻炼,作为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铁建具备了到欧洲一展身手的实力。"
 
  中国驻土耳其特命全权大使宫小生说也参加了通车测试:"我从事外交工作30多年,从没有想过中国高铁能走出国门,这是中国高铁第一次真正走出国门,并且走到了技术标准高的准欧洲国家,这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影响力,也提升了国家的影响力。随着国有经济的发展,新兴经济体国家对改变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迫切,这对中国企业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抓住这样的机遇,我们就是登上了一个台阶。"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在建规模最大、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产品性价比最优的国家。在国内高铁市场逐渐饱和的情况下,高铁走出去战略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历史必然。技术日益成熟,且已得到世界认可的中国高速铁路,必将成为中国一张不可多得的闪亮名片。
 
  挑战不容忽视
 
  根据国际铁路联盟的数据显示,未来十年,世界上高速铁路的建设速度将加快,包括中国在内共有10多个国家正在建设高铁,预计全世界高速铁路新增里程为1万公里,按照每公里3亿元造价计算,海外高速铁路的基建市场的规模约为3万亿元左右。可以说,海外高铁市场对于国内高铁相关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多个国际场合大力向海外市场推介中国高铁,但要想真的做到高铁"走出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树立正确的海外市场理念是"走出去"首先必须正确对待的。参与伊安高铁建设的中国铁建中土集团公司总经理袁立认为,中国高铁"走出去"切忌"想当然",迄今在海外的项目技术难度都不高于国内,但商务难度却比国内任何工程都要高。中资企业在国内外的资源调配能力完全不同。越是国内的成功企业,越是要小心依赖既有经验、忽视商务陷阱。国内3个月能干完的活儿,国外一年半还干不完。可是从全国各地调配工人,和你从国内向国外调配工人,完全是两个概念,护照、签证、路费全是负担,施工装备和材料调配也大不同。
 
  "走出去"战略过程中的人才储备问题至关重要。在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人才至关重要。中国驻土耳其大使宫小生认为:"中国高铁企业"走出去"不光要有外语人才,还需要精通商贸、法律等多门技能,并深谙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标准是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伊安高铁的建设过程中,标准问题是考研中国企业的一个关键问题所在。中国铁建土耳其分公司轨道现场项目部经理吴久义对中西方标准的不一样有着深刻的体会:"欧洲标准注重过程控制,中国标准注重的是结果。这种不同体现在我们施工中,就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说,欧洲要求每一步都要有过程控制的记录,有负责人签字,并有监理监督。这样的过程控制管理约束强,出了问题每一步都能找到由谁负责。"在吴久义看来,欧洲标准有它的科学之处。我们要从欧洲学习精细化管理,从施工理念上要转变,从质量控制上更科学。"
 
  对于中国高速铁路的标准问题,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在"2014年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上就表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也是中国标准的输出过程。在国内高铁建设过程中,我们已经形成完整的高速铁路设计、建设、装备和安全标准体系以及铁路装备品牌。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第一,为他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在培训过程中有意识地使他们了解并接受中国标准;第二,利用各种国际交流活动的机会,宣传中国标准;第三,利用国际组织,实现中国标准的国际化;第四,建立区域性国际高铁联盟,推动不同谱系标准的国际化。
 
  当前,在技术上领先的中国高铁产业"走出去"势成必然,但是,如同其他项目一样,高铁要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壁垒,并非有优势就能一帆风顺。而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系统领先的行业,高铁代表了中国的形象,中国高铁"走出去"速度能更快一些,步子更加平稳一些,这更是所有中国铁路人所不懈追求的方向。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3-07
出刊日期:2023-07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中国高铁海外"首秀"

《世界轨道交通》杂志

 

  本刊记者吴献龙
 
  2014年1月17日,土耳其伊安高铁二期主体工程宣告完工,并即将于近期正式开通。作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伊安高铁项目的成功标志着中国高铁相关企业从此获得博弈欧洲高铁建设市场的"准入证",也标志着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正式完成了"首秀",成为中国高铁出征海外的一张亮丽名片。
 
  突破战略与执行之难
 
  从2003年开始,土耳其就开始着力发展高速铁路。土耳其高铁第一条路线,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铁路第一期工程安卡拉至埃斯基谢希尔段于2009年3月13日通车。另一条路线,安卡拉至科尼亚的线路于2006年开工,并于2011年8月23日开始营运。另有其他几条线连接各大都市,已经规划并将于若干年内建设。在这些路线上的最高速度为250公里/小时。
 
  2005年,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铁路第二期工程开始正式招标,同时,由中国铁建牵头、各局积极配合的国内编标工作也正式启动。同年10月,土耳其国家铁路总局宣布中国铁建牵头组建的合包集团中标。
 
  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速铁路二期工程项目全长158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合同金额12.7亿美元,其中由中国进出口银行贷款7.2亿美元。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全部采用欧洲技术标准,中国铁建第五勘察设计院与中国铁建电气化局组成的联合体,按此标准中标承建了全线的电气化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任务。
 
  从2005年项目的中标,到2014年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伊安高铁项目整整历经了八年的艰难施工。在中国铁建土耳其分公司总经理郑建兵看来,这正是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之难的缩影。中国企业凭借价格优势击败俄罗斯、西班牙等竞争对手成功中标,在当时刷新了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单项合同总额纪录。然而,从中标开始的那天起,一场比想象中更加艰难的"战斗"正在等待着中国的企业。
 
  中国铁建第五勘察设计院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整个高铁的设计方案没有一个子设计方案是一次性通过的,土耳其人总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158公里的高铁线路,就有90多公里经过了反复的修改设计,但这种"反复"并非业主故意刁难。一方面,高铁对于土耳其是新事物,当地铁路局做的前期地质勘测不够扎实精确,导致项目不得不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另一方面,与中国市场相比,欧洲市场更重视过程管控,而非如中国更重视结果。
 
  虽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中国铁路建设企业发挥肯吃苦,能拼搏的精神,终于在2010年完成了工程建设前的勘探、设计等全部工作,并开始修建铺轨基地。2011年11月,整条线路开始全线铺轨,2013年9月份完成全线的铺轨工作。
 
  2013年12月27日,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视察了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铁二期工程,并参加了萨帕加至科兹卡伊线路的通车测试,测试结果良好。
 
  可以说,伊安高铁项目犹如一所学校,8年的磨练其实是中国高铁走入发达国家市场不得不经历的一个过程。中国铁建总裁张宗言不无感慨的表示:"别看这短短的158公里,中国铁建经过'8年抗战',终于拿到了进入欧洲高铁市场的通行证。它不仅充分证明我们能够建设好国内的高铁,还证明我们也完全有能力按照欧洲标准,参与国际高铁市场的竞争;我们有能力用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技术和服务,融入当地,造福项目所在国的政府和人民。"
 
  有助打开欧洲市场
 
  当前,国际上已经掀起了一股高铁建设的热潮,美国、澳大利亚、老挝、泰国、印度、加拿大等多个国家都在制定高速铁路的发展计划。这对已经发展成熟的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来说,正是"走出去"的最佳时机。土耳其伊安高铁项目的顺利完成,无疑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敲门砖"和里程碑,对国际高铁市场的格局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土耳其共和国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并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可以说,土耳其是欧亚大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咽喉,顺利完成土耳其的高铁项目,对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国高铁的海外征程中,伊安高铁项目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3年12月27日伊安高铁的通车测试上,土耳其铁路总局局长苏莱曼对媒体表示,土方对测试的结果深表满意,对中方人员为高铁顺利建设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苏莱曼希望在中国国内高铁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土中两国在这一领域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土耳其铁路建设的发展。
 
  这意味着中国高铁"走出去"迈开了一大步。因为虽然技术上有优势,但是中国高铁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要符合客户的标准,让主流客户信服满意才能实现。而土耳其的成功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向西方主流国家印证了我们的能力。
 
  中国铁建中土集团公司总经理袁立说:"土耳其是欧洲的门户,在土耳其成功立足对中国将来进入欧洲发达国家的建设市场具有示范意义。"经过在土耳其的锻炼,作为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铁建具备了到欧洲一展身手的实力。"
 
  中国驻土耳其特命全权大使宫小生说也参加了通车测试:"我从事外交工作30多年,从没有想过中国高铁能走出国门,这是中国高铁第一次真正走出国门,并且走到了技术标准高的准欧洲国家,这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影响力,也提升了国家的影响力。随着国有经济的发展,新兴经济体国家对改变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迫切,这对中国企业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抓住这样的机遇,我们就是登上了一个台阶。"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在建规模最大、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产品性价比最优的国家。在国内高铁市场逐渐饱和的情况下,高铁走出去战略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历史必然。技术日益成熟,且已得到世界认可的中国高速铁路,必将成为中国一张不可多得的闪亮名片。
 
  挑战不容忽视
 
  根据国际铁路联盟的数据显示,未来十年,世界上高速铁路的建设速度将加快,包括中国在内共有10多个国家正在建设高铁,预计全世界高速铁路新增里程为1万公里,按照每公里3亿元造价计算,海外高速铁路的基建市场的规模约为3万亿元左右。可以说,海外高铁市场对于国内高铁相关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多个国际场合大力向海外市场推介中国高铁,但要想真的做到高铁"走出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树立正确的海外市场理念是"走出去"首先必须正确对待的。参与伊安高铁建设的中国铁建中土集团公司总经理袁立认为,中国高铁"走出去"切忌"想当然",迄今在海外的项目技术难度都不高于国内,但商务难度却比国内任何工程都要高。中资企业在国内外的资源调配能力完全不同。越是国内的成功企业,越是要小心依赖既有经验、忽视商务陷阱。国内3个月能干完的活儿,国外一年半还干不完。可是从全国各地调配工人,和你从国内向国外调配工人,完全是两个概念,护照、签证、路费全是负担,施工装备和材料调配也大不同。
 
  "走出去"战略过程中的人才储备问题至关重要。在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人才至关重要。中国驻土耳其大使宫小生认为:"中国高铁企业"走出去"不光要有外语人才,还需要精通商贸、法律等多门技能,并深谙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标准是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伊安高铁的建设过程中,标准问题是考研中国企业的一个关键问题所在。中国铁建土耳其分公司轨道现场项目部经理吴久义对中西方标准的不一样有着深刻的体会:"欧洲标准注重过程控制,中国标准注重的是结果。这种不同体现在我们施工中,就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说,欧洲要求每一步都要有过程控制的记录,有负责人签字,并有监理监督。这样的过程控制管理约束强,出了问题每一步都能找到由谁负责。"在吴久义看来,欧洲标准有它的科学之处。我们要从欧洲学习精细化管理,从施工理念上要转变,从质量控制上更科学。"
 
  对于中国高速铁路的标准问题,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在"2014年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上就表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也是中国标准的输出过程。在国内高铁建设过程中,我们已经形成完整的高速铁路设计、建设、装备和安全标准体系以及铁路装备品牌。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第一,为他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在培训过程中有意识地使他们了解并接受中国标准;第二,利用各种国际交流活动的机会,宣传中国标准;第三,利用国际组织,实现中国标准的国际化;第四,建立区域性国际高铁联盟,推动不同谱系标准的国际化。
 
  当前,在技术上领先的中国高铁产业"走出去"势成必然,但是,如同其他项目一样,高铁要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壁垒,并非有优势就能一帆风顺。而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系统领先的行业,高铁代表了中国的形象,中国高铁"走出去"速度能更快一些,步子更加平稳一些,这更是所有中国铁路人所不懈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