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合肥1号线开通运营 安徽迈入"地铁时代"

2016-12-27 来源:安徽新闻
本文摘要:  红利:综合交通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城市结构和空间布局日益优化  终于盼来了地铁!12月26日,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首日,乘车的市民

  红利:综合交通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城市结构和空间布局日益优化

  “终于盼来了地铁!”12月26日,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首日,乘车的市民络绎不绝,车厢里座无虚席。
  家住合肥滨湖新区,在马鞍山路一家单位上班的市民吴先生告诉记者:“以前上下班乘公交要转乘,开车也要一个小时,还经常堵车,现在通了地铁半个小时就到了,每个月还能省下了几百元油费,关键是出行更惬意。”
  据了解,当前开通的地铁1号线一、二期工程,全长24.47公里,北起合肥火车站,南至九联圩站,衔接合肥站、合肥南站两大客运枢纽,串联火车站片区、大东门片区、合肥南站片区和滨湖新区,成为贯穿合肥南北的交通干线,通行后将显著缓解沿线交通压力。
  “1号线每天计划开通15—17辆列车,每辆车荷载1460人,高峰时段将超过2000人,估计每天运送旅客可达15万—18万人次。”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斌介绍,轨道交通具有独立路权,不易受雨雪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可以准确把握出行时间,舒适性高;同时其大容量的特点,使得城市综合交通承载能力大大提升,对于缓解出行压力,提高出行效率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
  “作为我省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省公共交通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省综合交通研究院交通规划分院副院长郭涛认为,地铁1号线提高了合肥站、合肥南站集疏运能力和枢纽之间衔接能力,提升了老城区与滨湖新区之间的交通功能,是合肥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重要举措,将显著改善城市交通形象。轨道交通的作用,不仅局限于交通工具的属性。郭涛认为,轨道交通还是城市公共服务新标杆、展示城市形象的新名片,有利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城市结构和城市发展模式的改变。依托轨道交通而形成的地铁经济,将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地铁红利”,产生如推动城市商圈发展、带动消费增长、促进相关产业链发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等社会经济效益。据统计,轨道交通建设每投资1亿元,能够拉动GDP增长2.63亿元。每公里轨道交通能够直接增加就业岗位近百个,间接提供数万个就业岗位。
  运营:探索本地特色的运营模式,大力发展“地铁经济”
  地铁初通,安全平稳运营是第一要务。据预测,工作日时间段,1号线客流呈驼峰形分布,存在明显的早晚两个高峰。早高峰时段为7:00~8:00,最大客流量预计为53000人;晚高峰时段为17:00~19:00,最大客流量预计为37000人。
  “这么庞大的客流量,一旦停运就是安全问题。上海地铁曾停运20分钟,就导致4万名乘客滞留。”罗斌介绍,为保证列车安全平稳运营,合肥轨道公司严格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早上4点半,巡检人员巡道检查,晚上12点以后,技术人员对列车进行检查维护。同时投入大量人力,目前1号线共配备1500多人,其中管理人员500多人,司机、乘务人员300多人,设备检修维护人员600多人。
  开通前数月,合肥轨道公司规范推进空载试运行工作。从8月1日开始,严格依据《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试运行及演练总体方案》,先后完成人机磨合、稳健进行、整体提升、模拟试运营四阶段工作,共上线15列车,行车间隔平均8分钟,各列车正线试运行里程平均达到18000km,试运行最后20天图定开行列车4468列次,实现列车兑现率100%,列车正点率99.82%,列车服务可靠度5.5442万列公里/次,各项运营指标各项指标均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基本条件》要求。
  众所周知,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成本高,长期稳定运营不能只靠财政兜底,需要探索本地特色的地铁运营模式,大力发展“地铁经济”。
  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副总经理胡勇健介绍,从国内外轨道交通建设的实践来看,每条线路地下线每公里的投资为7亿元左右,地上线每公里3.5亿元左右。以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2号线及3号线为例,全长约89.43公里,总投资620.3亿元,每公里投资约为6.92亿元。“地铁建设投资巨大,且具有公用事业的性质,在正常情况下需要大量公共投资的注入。相比北京、上海等地,合肥地铁票价低、客流量较小,如何在不提高票价的情况下,积极拓展非票收入,缓解经营压力至关重要。”胡勇健认为,解决地铁经营难题,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提升管理水平、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可以通过开发广告、商铺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展非票收入。
  郭涛认为,当前除了香港地铁盈利之外,基本上均需要不同程度的财政补贴。为减少地铁财政补贴,可通过降低成本、吸引更多客流、以广告、商贸、通讯和房地产等方面的资源性开发、股权多元等措施实现地铁经济效益。
  展望:结合省城人口规模及远景发展,科学编制地铁线网规划
  “合肥的地铁线网规划标准,在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在全省具有示范意义。”说起合肥轨道交通规划,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总承包设计单位——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院副院长刘海波赞不绝口。
  刘海波参与过国内多座城市地铁线路设计编制,他介绍,合肥轨道交通1、2、3号线,在地图上正好形成一个标准的“女”字形,这在国内城市中并不多见。“一般来说,一座城市地铁线路达到三条线时,就初步成网,成网后线网布局形成‘女’字形,意味着可以兼顾主城区的大部分区域,也能更好地发挥轨道交通的作用。”
  “1、2号线一横一纵形成骨干线架构,3、4号线作为东北至西南骨干线,形成一个覆盖中心城区的环形,既方便换乘,又能最大范围覆盖中心城区。预计到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开通时,合肥轨道交通线网覆盖面及运营服务水平将有大幅提升。”刘海波表示。
  刘海波告诉记者,轨道交通主要有有轨电车、轻轨、地铁三种形式,按运力区分,有轨电车每小时断面客流约9千人,轻轨运力能达到1.5万—2万人每小时,地铁则能达到4万多人每小时。相应的建设成本也不同,一般有轨电车建设成本每公里约1亿元,轻轨每公里2亿—2.5亿元,地铁则约为每公里6.5亿—7亿元。
  一座城市是否建设轨道交通,建设何种模式的轨道交通,应该与其人口规模及远景发展相适应。刘海波说:“根据南京市城市规划,2030年总人口将达1260万人,而合肥到2030年规划人口将超千万人。目前南京已有5条运营线路,到2020年将形成13条运营线路的轨道交通网络,相比之下,合肥还有很大差距,其他城市也应结合自身发展规划,因市制宜,尽快启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背景链接
  合肥轨道交通1、2号线,2010年7月获国务院批复,线路全长56.77公里,总投资约392.58亿元,合肥正式跻身国内建设轨道交通的28个城市之列。轨道交通3、4、5号线,全长共约118公里,总投资约855亿元,2014年12月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于2012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线路全长24.58km,总投资165亿元,北起合肥火车站,南至滨湖新区九联圩站,设车站23座,2016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1号线三期工程线路长度为4.54km,《初步设计》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在进行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2号线已全线贯通,计划2017年12月30日正式运营。3号线正在建设,预计2019年年底开通试运营。4号线、5号线也会在未来5年陆续开通。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合肥1号线开通运营 安徽迈入"地铁时代"

安徽新闻


  红利:综合交通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城市结构和空间布局日益优化

  “终于盼来了地铁!”12月26日,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首日,乘车的市民络绎不绝,车厢里座无虚席。
  家住合肥滨湖新区,在马鞍山路一家单位上班的市民吴先生告诉记者:“以前上下班乘公交要转乘,开车也要一个小时,还经常堵车,现在通了地铁半个小时就到了,每个月还能省下了几百元油费,关键是出行更惬意。”
  据了解,当前开通的地铁1号线一、二期工程,全长24.47公里,北起合肥火车站,南至九联圩站,衔接合肥站、合肥南站两大客运枢纽,串联火车站片区、大东门片区、合肥南站片区和滨湖新区,成为贯穿合肥南北的交通干线,通行后将显著缓解沿线交通压力。
  “1号线每天计划开通15—17辆列车,每辆车荷载1460人,高峰时段将超过2000人,估计每天运送旅客可达15万—18万人次。”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斌介绍,轨道交通具有独立路权,不易受雨雪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可以准确把握出行时间,舒适性高;同时其大容量的特点,使得城市综合交通承载能力大大提升,对于缓解出行压力,提高出行效率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
  “作为我省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省公共交通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省综合交通研究院交通规划分院副院长郭涛认为,地铁1号线提高了合肥站、合肥南站集疏运能力和枢纽之间衔接能力,提升了老城区与滨湖新区之间的交通功能,是合肥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重要举措,将显著改善城市交通形象。轨道交通的作用,不仅局限于交通工具的属性。郭涛认为,轨道交通还是城市公共服务新标杆、展示城市形象的新名片,有利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城市结构和城市发展模式的改变。依托轨道交通而形成的地铁经济,将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地铁红利”,产生如推动城市商圈发展、带动消费增长、促进相关产业链发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等社会经济效益。据统计,轨道交通建设每投资1亿元,能够拉动GDP增长2.63亿元。每公里轨道交通能够直接增加就业岗位近百个,间接提供数万个就业岗位。
  运营:探索本地特色的运营模式,大力发展“地铁经济”
  地铁初通,安全平稳运营是第一要务。据预测,工作日时间段,1号线客流呈驼峰形分布,存在明显的早晚两个高峰。早高峰时段为7:00~8:00,最大客流量预计为53000人;晚高峰时段为17:00~19:00,最大客流量预计为37000人。
  “这么庞大的客流量,一旦停运就是安全问题。上海地铁曾停运20分钟,就导致4万名乘客滞留。”罗斌介绍,为保证列车安全平稳运营,合肥轨道公司严格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早上4点半,巡检人员巡道检查,晚上12点以后,技术人员对列车进行检查维护。同时投入大量人力,目前1号线共配备1500多人,其中管理人员500多人,司机、乘务人员300多人,设备检修维护人员600多人。
  开通前数月,合肥轨道公司规范推进空载试运行工作。从8月1日开始,严格依据《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试运行及演练总体方案》,先后完成人机磨合、稳健进行、整体提升、模拟试运营四阶段工作,共上线15列车,行车间隔平均8分钟,各列车正线试运行里程平均达到18000km,试运行最后20天图定开行列车4468列次,实现列车兑现率100%,列车正点率99.82%,列车服务可靠度5.5442万列公里/次,各项运营指标各项指标均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基本条件》要求。
  众所周知,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成本高,长期稳定运营不能只靠财政兜底,需要探索本地特色的地铁运营模式,大力发展“地铁经济”。
  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副总经理胡勇健介绍,从国内外轨道交通建设的实践来看,每条线路地下线每公里的投资为7亿元左右,地上线每公里3.5亿元左右。以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2号线及3号线为例,全长约89.43公里,总投资620.3亿元,每公里投资约为6.92亿元。“地铁建设投资巨大,且具有公用事业的性质,在正常情况下需要大量公共投资的注入。相比北京、上海等地,合肥地铁票价低、客流量较小,如何在不提高票价的情况下,积极拓展非票收入,缓解经营压力至关重要。”胡勇健认为,解决地铁经营难题,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提升管理水平、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可以通过开发广告、商铺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展非票收入。
  郭涛认为,当前除了香港地铁盈利之外,基本上均需要不同程度的财政补贴。为减少地铁财政补贴,可通过降低成本、吸引更多客流、以广告、商贸、通讯和房地产等方面的资源性开发、股权多元等措施实现地铁经济效益。
  展望:结合省城人口规模及远景发展,科学编制地铁线网规划
  “合肥的地铁线网规划标准,在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在全省具有示范意义。”说起合肥轨道交通规划,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总承包设计单位——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院副院长刘海波赞不绝口。
  刘海波参与过国内多座城市地铁线路设计编制,他介绍,合肥轨道交通1、2、3号线,在地图上正好形成一个标准的“女”字形,这在国内城市中并不多见。“一般来说,一座城市地铁线路达到三条线时,就初步成网,成网后线网布局形成‘女’字形,意味着可以兼顾主城区的大部分区域,也能更好地发挥轨道交通的作用。”
  “1、2号线一横一纵形成骨干线架构,3、4号线作为东北至西南骨干线,形成一个覆盖中心城区的环形,既方便换乘,又能最大范围覆盖中心城区。预计到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开通时,合肥轨道交通线网覆盖面及运营服务水平将有大幅提升。”刘海波表示。
  刘海波告诉记者,轨道交通主要有有轨电车、轻轨、地铁三种形式,按运力区分,有轨电车每小时断面客流约9千人,轻轨运力能达到1.5万—2万人每小时,地铁则能达到4万多人每小时。相应的建设成本也不同,一般有轨电车建设成本每公里约1亿元,轻轨每公里2亿—2.5亿元,地铁则约为每公里6.5亿—7亿元。
  一座城市是否建设轨道交通,建设何种模式的轨道交通,应该与其人口规模及远景发展相适应。刘海波说:“根据南京市城市规划,2030年总人口将达1260万人,而合肥到2030年规划人口将超千万人。目前南京已有5条运营线路,到2020年将形成13条运营线路的轨道交通网络,相比之下,合肥还有很大差距,其他城市也应结合自身发展规划,因市制宜,尽快启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背景链接
  合肥轨道交通1、2号线,2010年7月获国务院批复,线路全长56.77公里,总投资约392.58亿元,合肥正式跻身国内建设轨道交通的28个城市之列。轨道交通3、4、5号线,全长共约118公里,总投资约855亿元,2014年12月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于2012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线路全长24.58km,总投资165亿元,北起合肥火车站,南至滨湖新区九联圩站,设车站23座,2016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1号线三期工程线路长度为4.54km,《初步设计》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在进行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2号线已全线贯通,计划2017年12月30日正式运营。3号线正在建设,预计2019年年底开通试运营。4号线、5号线也会在未来5年陆续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