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茅玉麟
女汉族1949年7月出生江苏镇江人1991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中国科技馆副研究馆员,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委。曾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第九、十、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成 果

女汉族1949年7月出生江苏镇江人1991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中国科技馆副研究馆员,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委。曾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第九、十、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专 访

以茅以升的名义传承科教精神
 
——访茅以升之女、茅以升科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茅玉麟女士
 
  “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这是我国著名桥梁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茅以升晚年时常对钟爱的小女儿茅玉麟说的话。尽管父亲去世已经20多年了,但如今,父亲的谆谆教诲音犹在耳,一直激励着茅玉麟在人生的路上奋力前行。
 
  采访茅玉麟秘书长的时间一改再改,不是因为她摆架子,而是总有突然发生的各种事情需要她亲自处理。直到临近午饭时刻,她才抽出一点时间,匆忙回到办公室在电话中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这位真诚、慈祥的老大姐,她一开始便从基金会的奖项谈起,把茅以升科学教育基金会的各项事业如讲故事般向记者娓娓道来。话语中略带微微沙哑的嗓音透露出些许疲惫,但语气的坚定却让记者感受到她身上有一股藏不住的韧劲儿。
 
  传承父亲的爱国敬业精神
 
  茅玉麟女士于1949年7月出生在上海,是茅以升最小的女儿。新中国成立后,茅以升担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从那时起,茅玉麟便一直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她说:“在公众眼里,茅老是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位慈祥、宽厚的父亲。”
 
  人们提起茅以升先生,便自然而然地把他的名字与钱塘江大桥联系在一起。早在上世纪30年代,茅以升先生就领导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这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茅以升在钱塘江大桥工程技术上的成就曾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桥梁建筑工程师刮目相看。50年代,他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在大桥建设过程中,茅以升担任由中外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的14个难题。
 
  如果你没有亲自站在桥边,体会寒毛矗立的敬畏和震撼,恐怕很难从文字中体会到茅以升先生的伟大。
 
  当然,属于茅老的头衔和荣誉远不止这些,如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北方交通大学校长、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如今的茅玉麟秘书长每每在谈及父亲时,心里时常勾起了她对父亲的怀念和敬仰。“大桥是父亲为祖国的桥梁事业奋斗终生的见证,我为自己的父亲感到自豪,我要把父亲的爱国敬业精神传承下去。”
 
  1991年,由茅以升生前担任过职务的十余个单位共同发起并捐资的“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正式挂牌成立。茅以升先生之女茅玉麟则担任基金会秘书长一职。
 
  基金会委员单位包括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中央九三学社、铁道部、交通运输部、住建部、水利部和中国科协等有关部委和近百个单位。基金会的宗旨为:纪念茅以升先生一生为我国工程建设以及科研教育的贡献并继承其未竟事业,支持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普教育、成果奖励等,促进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繁荣,推动科技后备人才的成长。
 
  奖励是实质性、灵魂性的工作
 
  茅以升科学教育基金会自1991年成立以来,设立了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桥梁大奖、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等十二个奖项,奖励了数千名取得杰出成就的工程技术人员、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学生。
 
  在铁道方面,茅以升先生曾担任了30年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为纪念他对中国铁路的贡献,以他命名的铁路方面奖项也在基金会所有奖项中占有重要位置。
 
  铁道科学技术奖:铁道科学技术奖是1991年设立的,注重奖励在我国铁道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中作出卓越贡献和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茅以升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激励铁道科技工作者为发展我国铁道科学技术、加速实现铁路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而设立的。
 
  铁道工程师奖:为了奖励为铁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生产一线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从2002年开始,基金会特别设立了铁道工程师奖,每年奖励50名在铁路一线工作的铁道工程技术人员。“每年50个名额的铁道工程师奖,看似数目不小,可是放在几百万的铁路工作者中,我觉得这个数字还是显得凤毛麟角。”很多优秀的工程师都是从基层中,实践中来,对于一线工程师长达10年的不断奖励,基金会为铁路激励和输送了一批实践性极强的人才,茅玉麟说,“这是国家基础设施大发展的十年,我们这样的奖励对基层的科技工作者、工程师们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铁道教育之星奖:茅玉麟还特别提到了专门为铁路专业学生设立的学生奖:铁道教育之星奖。茅玉麟亲切的称这些获奖者为“孩子”们:“评奖已经不光是一个奖项的评审与授予,更多的是与孩子们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我们关心孩子们的思想政治,让他们学知识的同时学习如何做人,让他们将来学有所用,对他们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茅以升先生一生为教育工作不辞劳苦,为青年人的发展和培养更是倾其所能,茅老的教育思想也激励着茅玉麟。该奖项在设立之初便受到了铁道部部属高校的强烈欢迎,2000年,这些高校划归教育部管理,铁道教育之星奖继续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和大力支持。
 
  在桥梁和土力学及岩土工程方面,作为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以茅以升名字命名的桥梁方面的奖项可谓具有极大的荣誉。
 
  桥梁大奖和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这两项大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一次1到3名获奖者,以其人数少、层次极高被其专业领域公认极具权威、代表最高个人荣誉的奖励,很多人也把这一荣誉看做比其他物质上的奖励更加重要。
 
  桥梁青年奖和土力学及岩土工程青年奖:随着近年来国家桥梁的飞速发展,获奖的比例和过去相比明显过低,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给更多年轻人机会,基金会也在不断地改革完善。分别设立了每年一次的桥梁青年奖和土力学及岩土工程青年奖,对他们过去成绩给予认可,对获奖者以后的发展也有激励和推动作用。这样的改革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有些当时获此奖项的青年学者如今已成为行业领袖或是知名的院士。
 
  茅秘书长还特别强调了奖项的公证与纯洁,除了委员会组成的权威性之外,基金会的评奖过程也必须确保公平、公开、公证。“如果做不到这些,我觉得自己就像在吃毒药一样难受。”凭借这样严谨的态度,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在评奖上的工作得到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认可和支持。即便获得这样的肯定,茅玉麟仍然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作为一个民间团体,很多外部条件还不能和国家的基金会、协会的基金会相比,“目前,我们的能力还不允许我们发给获奖者更多的物质上的奖励,但是我们在向这个目标努力,在给获奖者极具含金量荣誉的同时,授予他们更多经济上的鼓励。”
 
  国家架大桥我们架小桥
 
  2011年9月,茅以升公益桥——“小桥工程”项目正式启动。在我国云贵川地区,涉水地形多,孩子们上学路上常常面临过河难题。
 
  为了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修一座上学的桥,在这个美好愿望的启发下“小桥工程”诞生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参加“小桥工程”的“设计师”大多是大四学生或研究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设计建造简易人行桥的时候,他们所学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
 
  2011年,时值茅以升先生诞辰115周年和基金会成立20周年,基金会决定启动茅以升公益桥项目,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架设安全求学之桥,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子搭建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平台。
 
  这一善举,得到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清华大学等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热情支持。
 
  茅玉麟介绍说,“小桥工程”不仅仅是一座暖心工程,更是践行茅以升先生工程教育理念的一个项目。茅以升曾在教育界工作20余年,他始创了启发式教育法,提出了立志励学、工科大学理论联系实际,“先习而后学,边习边学”、“科研、教学和生产相结合”、专精广博、科学普及等一系列观点。
 
  在茅以升主持钱塘江大桥建造的时候,每年暑假,茅以升都要致函大学,招收几十名大三、大四学生到大桥建设工地实习。后来在大桥实习过的学生,担任了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的总设计师。
 
  2012年6月4日,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太原乡,这个国家一级贫困县,第一座“茅以升公益桥”竣工了。由清华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北京玻钢院、中冶建研总院、重庆万州交通设计院等单位具体实施,与彭水县交委、太原乡政府及百姓们联合共建,可解决700多名小学生,3000多名村民过河难问题。看到孩子们的兴奋,村民们的喜悦,茅玉麟非常感动,她说:“小桥工程感动了很多人,工程开展的过程是我们心灵净化的过程,村民们那种深切的感谢让我们觉得承受不起。”
 
  茅以升先生曾经深情地说过一句话:“爱孩子,就是爱祖国的明天”。“小桥项目”已经用第一座小桥的竣工践行了茅老精神,诠释了这种大爱。
 
  据介绍,第二座、第三座“茅以升公益桥”即将座落江西吉水和山东五连,目前正在积极地筹备建设。
 
  基金会是“神圣至高无上的位置”
 
  从1991年担任基金会秘书长到今天,茅玉麟已经把自己的命运与基金会的命运紧紧的系在了一起。采访中,茅秘书长用“神圣至高无上”来形容基金会在她心目中的位置,她说:“我荣幸地成为了基金会日常工作的执行者。可以说,从任职那一天开始,我不仅仅只是一个被科技鼓舞和振奋的人,还是一个可以给科技一点推力的人。”这不只是一份工作,对于她来说,这是一份事业,更是一份情感,“茅老不只是我的父亲,他也属于我们的国家,我们把他希望做好的事业继续做好,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每当谈到这些时茅玉麟都很激动,她说,“他们为祖国科技所作出的成就得到表彰,同时也把父亲等老一辈的科学精神带回去,出席每次表彰会上,我都会在国歌奏响时流泪,在回顾父亲一生的事业时、展望桥梁事业、铁道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时心中倍感振奋。”
 
  经过21年的发展,从成立之初的摸着石头过河逐渐走向成熟,基金会取得了很多成绩。现如今桥梁大奖与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已成为业内公认的个人最高荣誉奖项;宣传茅以升先生的光辉业绩、感受他高尚的人格魅力;组织了数十次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如海峡两岸土木工程合作交流活动、二十一世纪桥梁技术发展论坛和台湾海峡通道工程学术研讨会等;举办《茅以升生平事迹展览》、《桥梁知识与中国桥梁建设成就展览》,成立“茅以升桥梁研究所”、创办“茅以升中学”、“茅以升实验学校”、数所大学设立“茅以升班”,编辑出版《茅以升科技文选》、《茅以升桥话》等,为我国的工程建设、科普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基金会创建20余年来,曾受到江泽民、温家宝、王兆国、韩启德、路甬祥、徐匡迪、李岚清、雷洁琼、吴阶平、钱伟长、宋健、朱光亚、钱正英、周光召、王志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与支持及中央有关部委的表彰,得到社会有关方面的认同和赞誉。
 
  如今,茅玉麟是全国政协委员、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秘书长。她说:“除了我基金会的本职工作,我的另一个身份是全国政协委员,我也要发挥好参政议政的作用,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不管分内分外的事,我都愿意尽力去做。”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3-07
出刊日期:2023-07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茅玉麟

女汉族1949年7月出生江苏镇江人1991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中国科技馆副研究馆员,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委。曾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第九、十、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查看2012-12期杂志封面>>
成 果

女汉族1949年7月出生江苏镇江人1991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中国科技馆副研究馆员,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委。曾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第九、十、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专 访

以茅以升的名义传承科教精神
 
——访茅以升之女、茅以升科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茅玉麟女士
 
  “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这是我国著名桥梁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茅以升晚年时常对钟爱的小女儿茅玉麟说的话。尽管父亲去世已经20多年了,但如今,父亲的谆谆教诲音犹在耳,一直激励着茅玉麟在人生的路上奋力前行。
 
  采访茅玉麟秘书长的时间一改再改,不是因为她摆架子,而是总有突然发生的各种事情需要她亲自处理。直到临近午饭时刻,她才抽出一点时间,匆忙回到办公室在电话中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这位真诚、慈祥的老大姐,她一开始便从基金会的奖项谈起,把茅以升科学教育基金会的各项事业如讲故事般向记者娓娓道来。话语中略带微微沙哑的嗓音透露出些许疲惫,但语气的坚定却让记者感受到她身上有一股藏不住的韧劲儿。
 
  传承父亲的爱国敬业精神
 
  茅玉麟女士于1949年7月出生在上海,是茅以升最小的女儿。新中国成立后,茅以升担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从那时起,茅玉麟便一直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她说:“在公众眼里,茅老是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位慈祥、宽厚的父亲。”
 
  人们提起茅以升先生,便自然而然地把他的名字与钱塘江大桥联系在一起。早在上世纪30年代,茅以升先生就领导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这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茅以升在钱塘江大桥工程技术上的成就曾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桥梁建筑工程师刮目相看。50年代,他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在大桥建设过程中,茅以升担任由中外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的14个难题。
 
  如果你没有亲自站在桥边,体会寒毛矗立的敬畏和震撼,恐怕很难从文字中体会到茅以升先生的伟大。
 
  当然,属于茅老的头衔和荣誉远不止这些,如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北方交通大学校长、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如今的茅玉麟秘书长每每在谈及父亲时,心里时常勾起了她对父亲的怀念和敬仰。“大桥是父亲为祖国的桥梁事业奋斗终生的见证,我为自己的父亲感到自豪,我要把父亲的爱国敬业精神传承下去。”
 
  1991年,由茅以升生前担任过职务的十余个单位共同发起并捐资的“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正式挂牌成立。茅以升先生之女茅玉麟则担任基金会秘书长一职。
 
  基金会委员单位包括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中央九三学社、铁道部、交通运输部、住建部、水利部和中国科协等有关部委和近百个单位。基金会的宗旨为:纪念茅以升先生一生为我国工程建设以及科研教育的贡献并继承其未竟事业,支持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普教育、成果奖励等,促进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繁荣,推动科技后备人才的成长。
 
  奖励是实质性、灵魂性的工作
 
  茅以升科学教育基金会自1991年成立以来,设立了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桥梁大奖、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等十二个奖项,奖励了数千名取得杰出成就的工程技术人员、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学生。
 
  在铁道方面,茅以升先生曾担任了30年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为纪念他对中国铁路的贡献,以他命名的铁路方面奖项也在基金会所有奖项中占有重要位置。
 
  铁道科学技术奖:铁道科学技术奖是1991年设立的,注重奖励在我国铁道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中作出卓越贡献和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茅以升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激励铁道科技工作者为发展我国铁道科学技术、加速实现铁路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而设立的。
 
  铁道工程师奖:为了奖励为铁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生产一线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从2002年开始,基金会特别设立了铁道工程师奖,每年奖励50名在铁路一线工作的铁道工程技术人员。“每年50个名额的铁道工程师奖,看似数目不小,可是放在几百万的铁路工作者中,我觉得这个数字还是显得凤毛麟角。”很多优秀的工程师都是从基层中,实践中来,对于一线工程师长达10年的不断奖励,基金会为铁路激励和输送了一批实践性极强的人才,茅玉麟说,“这是国家基础设施大发展的十年,我们这样的奖励对基层的科技工作者、工程师们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铁道教育之星奖:茅玉麟还特别提到了专门为铁路专业学生设立的学生奖:铁道教育之星奖。茅玉麟亲切的称这些获奖者为“孩子”们:“评奖已经不光是一个奖项的评审与授予,更多的是与孩子们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我们关心孩子们的思想政治,让他们学知识的同时学习如何做人,让他们将来学有所用,对他们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茅以升先生一生为教育工作不辞劳苦,为青年人的发展和培养更是倾其所能,茅老的教育思想也激励着茅玉麟。该奖项在设立之初便受到了铁道部部属高校的强烈欢迎,2000年,这些高校划归教育部管理,铁道教育之星奖继续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和大力支持。
 
  在桥梁和土力学及岩土工程方面,作为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以茅以升名字命名的桥梁方面的奖项可谓具有极大的荣誉。
 
  桥梁大奖和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这两项大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一次1到3名获奖者,以其人数少、层次极高被其专业领域公认极具权威、代表最高个人荣誉的奖励,很多人也把这一荣誉看做比其他物质上的奖励更加重要。
 
  桥梁青年奖和土力学及岩土工程青年奖:随着近年来国家桥梁的飞速发展,获奖的比例和过去相比明显过低,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给更多年轻人机会,基金会也在不断地改革完善。分别设立了每年一次的桥梁青年奖和土力学及岩土工程青年奖,对他们过去成绩给予认可,对获奖者以后的发展也有激励和推动作用。这样的改革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有些当时获此奖项的青年学者如今已成为行业领袖或是知名的院士。
 
  茅秘书长还特别强调了奖项的公证与纯洁,除了委员会组成的权威性之外,基金会的评奖过程也必须确保公平、公开、公证。“如果做不到这些,我觉得自己就像在吃毒药一样难受。”凭借这样严谨的态度,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在评奖上的工作得到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认可和支持。即便获得这样的肯定,茅玉麟仍然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作为一个民间团体,很多外部条件还不能和国家的基金会、协会的基金会相比,“目前,我们的能力还不允许我们发给获奖者更多的物质上的奖励,但是我们在向这个目标努力,在给获奖者极具含金量荣誉的同时,授予他们更多经济上的鼓励。”
 
  国家架大桥我们架小桥
 
  2011年9月,茅以升公益桥——“小桥工程”项目正式启动。在我国云贵川地区,涉水地形多,孩子们上学路上常常面临过河难题。
 
  为了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修一座上学的桥,在这个美好愿望的启发下“小桥工程”诞生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参加“小桥工程”的“设计师”大多是大四学生或研究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设计建造简易人行桥的时候,他们所学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
 
  2011年,时值茅以升先生诞辰115周年和基金会成立20周年,基金会决定启动茅以升公益桥项目,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架设安全求学之桥,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子搭建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平台。
 
  这一善举,得到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清华大学等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热情支持。
 
  茅玉麟介绍说,“小桥工程”不仅仅是一座暖心工程,更是践行茅以升先生工程教育理念的一个项目。茅以升曾在教育界工作20余年,他始创了启发式教育法,提出了立志励学、工科大学理论联系实际,“先习而后学,边习边学”、“科研、教学和生产相结合”、专精广博、科学普及等一系列观点。
 
  在茅以升主持钱塘江大桥建造的时候,每年暑假,茅以升都要致函大学,招收几十名大三、大四学生到大桥建设工地实习。后来在大桥实习过的学生,担任了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的总设计师。
 
  2012年6月4日,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太原乡,这个国家一级贫困县,第一座“茅以升公益桥”竣工了。由清华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北京玻钢院、中冶建研总院、重庆万州交通设计院等单位具体实施,与彭水县交委、太原乡政府及百姓们联合共建,可解决700多名小学生,3000多名村民过河难问题。看到孩子们的兴奋,村民们的喜悦,茅玉麟非常感动,她说:“小桥工程感动了很多人,工程开展的过程是我们心灵净化的过程,村民们那种深切的感谢让我们觉得承受不起。”
 
  茅以升先生曾经深情地说过一句话:“爱孩子,就是爱祖国的明天”。“小桥项目”已经用第一座小桥的竣工践行了茅老精神,诠释了这种大爱。
 
  据介绍,第二座、第三座“茅以升公益桥”即将座落江西吉水和山东五连,目前正在积极地筹备建设。
 
  基金会是“神圣至高无上的位置”
 
  从1991年担任基金会秘书长到今天,茅玉麟已经把自己的命运与基金会的命运紧紧的系在了一起。采访中,茅秘书长用“神圣至高无上”来形容基金会在她心目中的位置,她说:“我荣幸地成为了基金会日常工作的执行者。可以说,从任职那一天开始,我不仅仅只是一个被科技鼓舞和振奋的人,还是一个可以给科技一点推力的人。”这不只是一份工作,对于她来说,这是一份事业,更是一份情感,“茅老不只是我的父亲,他也属于我们的国家,我们把他希望做好的事业继续做好,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每当谈到这些时茅玉麟都很激动,她说,“他们为祖国科技所作出的成就得到表彰,同时也把父亲等老一辈的科学精神带回去,出席每次表彰会上,我都会在国歌奏响时流泪,在回顾父亲一生的事业时、展望桥梁事业、铁道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时心中倍感振奋。”
 
  经过21年的发展,从成立之初的摸着石头过河逐渐走向成熟,基金会取得了很多成绩。现如今桥梁大奖与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已成为业内公认的个人最高荣誉奖项;宣传茅以升先生的光辉业绩、感受他高尚的人格魅力;组织了数十次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如海峡两岸土木工程合作交流活动、二十一世纪桥梁技术发展论坛和台湾海峡通道工程学术研讨会等;举办《茅以升生平事迹展览》、《桥梁知识与中国桥梁建设成就展览》,成立“茅以升桥梁研究所”、创办“茅以升中学”、“茅以升实验学校”、数所大学设立“茅以升班”,编辑出版《茅以升科技文选》、《茅以升桥话》等,为我国的工程建设、科普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基金会创建20余年来,曾受到江泽民、温家宝、王兆国、韩启德、路甬祥、徐匡迪、李岚清、雷洁琼、吴阶平、钱伟长、宋健、朱光亚、钱正英、周光召、王志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与支持及中央有关部委的表彰,得到社会有关方面的认同和赞誉。
 
  如今,茅玉麟是全国政协委员、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秘书长。她说:“除了我基金会的本职工作,我的另一个身份是全国政协委员,我也要发挥好参政议政的作用,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不管分内分外的事,我都愿意尽力去做。”

上一篇:Vicente Abate
下一篇:张剑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