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23岁的王永亮投身于青岛市政管理事业,从此与青岛的城市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从最基层的科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先后历任青岛建管局局长、四方区区政府副区长、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立足城市建设的最前线,使他能更真实的把握城市发展的脉络。
2001年,36岁的王永亮来到西藏日喀则,参与援藏工作。从日喀则市城建局局长到副市长,他充分发挥援藏干部艰苦创业、勇挑重担的工作作风,着力做好当地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形象。
援藏结束后回到青岛。王永亮重新投入到城市建设的繁重工作中。2009年,王永亮调入青岛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任副总指挥。多年的实践经验让他明白,修建地铁不是简单的交通规划和挖洞通车,而是在建造一座城市。地铁承载的不仅是旅客,更是一个城市的梦想。
以创新理念铸就世界一流地铁
——专访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亮
从2010年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全面开工建设以来,青岛地铁的建设就成为青岛市政府及市民最为关注的市政工程。目前,青岛地铁3号线、2号线的建设工程正按照规划稳步推进,青岛地铁人正以创新理念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地铁而努力。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亮在接受《世界轨道交通》杂志记者专访时动情的说道,"青岛地铁建设的顺利推进,正在将青岛八百万市民的地铁梦逐渐变为现实。"
据王永亮总经理介绍,青岛地铁在1991年获得国家立项,到1994年试验段开工,使青岛成为国内较早开始地铁建设的城市之一。但1995年,因为当时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态的原因,国务院下文暂停了轨道交通的项目,使得青岛的地铁的建设工作也暂停了。但王永亮强调,虽然青岛暂停了地铁的建设,但各项准备工作一直在延续。2008年,青岛正式启动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报批工作;2009年,规划获得国家批准;2010年,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全面开工建设。2015年下半年,青岛地铁3号线将正式开通运营,青岛也将跨入"地铁时代"。
理念创新以地铁带动大青岛战略
交通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其发展的生命线,城市轨道交通更是这条生命线上最重要的部分,意义重大。理念上的创新是打造世界一流地铁的指导思想。在王永亮总经理看来,城市轨道交通有两大功能,除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之外,通过带动沿线的发展进而引领大青岛战略是地铁更为重要的意义所在。因此,青岛地铁建设成后对于青岛的改变将是全方位的。
着力改善交通拥堵
城市轨道交通将如何改变青岛的交通,王永亮说他一直以来都比较赞同一句话:"修地铁就是给老百姓买车。"目前青岛市上下班高峰时段各交通主干道几乎每天都会出现较严重的拥堵现象,地铁开通后,对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以3号线为例,在规划时充分考虑了我市早晚高峰期客流最大、最容易拥堵的区域,如火车站周边、道路狭窄的西部老城区、香港中路、南京路、黑龙江路沿线、李村周边等区域。3号线开通后,其每小时3万人的高峰运量将在最快的时间内将大量的上下班客流送到目的地。同时,乘坐地铁的人多了,地面上的小汽车就会相应减少,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面交通的拥堵情况。"王永亮说。
近期,青岛正在建设的是地铁3号和2号两条线。最先建的这两条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经过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四个区,把青岛市区堵车最严重、老百姓生活最集中的区域都连接起来。王永亮说:"相信经过5年的建设期后,青岛的前海一线和南北交通就全打开了。到时候地铁就把青岛老百姓生活区、行政办公区、商业中心区和旅游区连到一块,百姓出行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拥堵了"
构建便捷立体交通
作为城市骨干作用的地铁线路,与其他交通方式做好衔接才能最大限度发挥骨干作用的优势。王永亮说青岛地铁正在积极协调各种交通资源,力求为市民打造一个便捷的公共交通选择。
首先,在地铁规划建设中,青岛地铁充分考虑了地铁与航空、铁路、地面交通的衔接,着力构建青岛立体交通网络。如在火车北站实现了国铁、地铁、地面公共交通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乘客无需出站便可实现国铁与地铁1、3、8号线的垂直无缝换乘以及与地面公交、出租、私家车的直接对接。在青岛火车站、汽车东站以及未来新机场的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也充分运用了立体交通的理念,最大可能的实现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的顺畅衔接。
其次,为了市民能够更方便的乘坐地铁,青岛地铁目前正在联合相关部门和单位对地铁沿线各个站点的公交车站、小汽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等交通衔接设施进行合理的调整、设置,使居民的出行更快捷便利。一是将地铁站点周边的公交站调整到地铁站附近,并尽量设置成港湾站,方便市民换乘。同时在乘客换乘较多的车站,根据需要设置一定规模的公交首末站,加强地铁与公交的衔接。二是结合地铁站周边广场用地、闲置用地及地块的地下开发等,设置了一定规模的小汽车停车场,以满足乘小汽车换乘地铁市民的停车需求。三是在各个地铁站进出站口的周边位置,设置了一定规模的自行车停车场,以方便地铁站周边的居民骑自行车来换乘地铁。
规划地铁引领城市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是综合交通体系的骨架,必须建立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之上。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必须支撑起市区的大客流;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也必须引领边远郊区的发展。青岛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也正是从这两方面出发:"当前,青岛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着眼于解决城市交通的拥挤状况,但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必须引导大青岛战略的发展。"
青岛共规划了814.5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这样的规划规模在全国来说都是罕见的,青岛市做出这样大规模规划的出发点是什么?王永亮总经理给出的答案是"大青岛战略的交通问题首先必须做好规划。"
在王永亮总经理看来,地铁的规划不仅是线路的走向问题,而是在建造一座城市。在青岛的地铁规划中,与商务功能的对接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在青岛地铁站周边的地区,有条件的住宅及商业设施都会与车站衔接,没有条件也将通过一定的改造使之与车站能顺畅衔接,这样市民才能觉得地铁'很顺'。"王永亮说:"青岛的地铁开发,我们将尽量做到与商业同步开发,做到人性化、精细化。"
没有做好地铁的规划,已经为很多城市的发展带来不少后遗症。为做好青岛的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王永亮总经理考察了国内外的很多地铁城市:"国内很多城市的地铁规划与周边商业没有做到同步开发,目前这种现象在很多城市十分突出,而且这种无序的规划已经成为很多城市后续发展的瓶颈;反观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因为做好了地铁与商业的同步开发,不仅市民觉得地铁'很顺',而且修地铁已经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式。"
王永亮不无感慨的说道:"随着青岛地铁建设的稳步推进,青岛市发展起了多家企业涉及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和技术服务,如轨道交通车辆、供电、通风空调、工艺设备及系统集成等多个专业技术领域。在抓好当前地铁施工建设的同时,青岛地铁目前正在探索立足青岛优势,把地铁建设与带到青岛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推动青岛率先科学发展,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科技创新不求最新求效益
科技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地铁作为现代城市的"必须品",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进而为行业的创新、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王永亮总经理为我们展示了青岛地铁诸多的创新成果,并一一如数家珍,如"塔柱式车站"的新设计、新型高分子减振材料的研究、湿温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等。王永亮总经理同时强调,青岛地铁的一切技术不一定要最新,但一定要有实际效果。
联合攻关先进技术保证建设
在地铁的建设过程中,青岛地铁集团联合国内外相关企业攻关了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为地铁的建设及以后的运营做好了保障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对地面的震动影响大,特别是在市区内,建设地铁更是会影响到地面建筑及周围居民,而这也是青岛这样的大城市在市中心建设地铁所面临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王永亮介绍到,为了减少爆破震动对地面建筑和周围居民的影响,青岛地铁与国内高校合作,由业内著名专家牵头成立专业课题组,攻克爆破难题。与此同时,还注重自主研发,将应用于国防军工领域中的减振材料经过改进,在地铁工程中进行应用试验。这些做法在减震降噪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将对居民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钢弹簧浮置版"技术是青岛地铁为减振创新的一项最新技术。所谓"钢弹簧浮置版"技术是青岛地铁集团经过充分研究论证,在地铁穿越居民区、学校、文保建筑、科研院所等区段而采用的一项技术,即在钢轨下方设置特殊弹簧,使列车在弹簧上运行,列车经过时,基本感觉不到振动带来的噪音。王永亮介绍到,这项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能够大幅减低振动影响。
青岛的花岗岩地质在全国很多地铁城市都不曾遇到,这也给青岛地铁的建设带来了困扰。为此,青岛地铁集团在2号线的建设中率先在国内首次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改良型硬岩掘进机(TBM)。王永亮说:"该掘进机针对青岛地层情况特别定制,能够无需爆破开挖坚硬的岩层,并能够适应破碎带、地下水等多种不良地质,且开挖速度约为传统施工方法的30倍。开挖、支护由该机一次性全自动完成,真正达到了高效、安全、经济、环保的效果。"除改良型硬岩掘进机在青岛的成功使用外,2号线也采用了适用于软土的大型掘进设备(盾构机),用于软岩、砂层等区段的掘进,最大程度的降低施工风险,避免地面建筑沉降。
应用先进技术建设绿色地铁
地铁是绿色出行的"代名词",正在建设中的青岛地铁也积极地让环保体现在地铁的建设中。王永亮说:"青岛地铁从规划、设计、建设及后期运营都十分注重绿色环保方面的新技术应用,并且已经成功研制和应用了一些行业先进技术来打造绿色青岛地铁。"
活塞式通风系统无疑是青岛地铁的首创。地铁在隧道中运行时,会像活塞一样推动洞内空气流通,这股流通的空气会在地铁出入口形成强风,不仅造成乘客的不舒适感,而且也造成了能量的巨大浪费。王永亮介绍到,青岛地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这种"活塞效应",为此,在地铁车站设计中配备了复合式通风系统,该系统兼具屏蔽门系统和闭式系统的优点:设备配置及土建规模按屏蔽门系统的小负荷方式、空调季节按屏蔽门系统节能运行方式运行、非空调季节按闭式系统节能运行方式运行-充分利用活塞风。"该技术在国内很少有地铁线路使用,有一些城市的地铁在设计的时候想到了,但很少有真正的付诸实践。青岛地铁3号线全线采用该技术之后,每年节约的大约15万元的成本,这将对整个行业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还有,针对夏天气温不高但湿度大的特点,青岛在国内车站中首次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地铁车站的温/湿度进行精确控制,既节约了电能又为乘客提供了最舒适的乘车环境。
地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摆在第一位的永远是安全问题。当前,青岛地铁正处于建设的关键时期,将青岛地铁建成为服务八百万青岛市民的安全、放心地铁是青岛地铁人的重要责任,而这也给了包括王永亮在内的所有青岛地铁人以巨大的压力。
破解安全难题
王永亮告诉记者,在青岛地铁的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涉及安全的重大挑战,他列举了其中两项。
青岛的地质条件以花岗硬岩为主,这一点曾经被认为是修建地铁的有利条件,但在实际建设中却发现,青岛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预料。修建地铁要求在一定的地面深度之下施工,这个深度一般在十几米到二十几米之间,而这个深度的岩层,一般是上软下硬,且很多都是富水流沙层。每一个标段的围岩情况都是不同的,有的地段相隔五米,围岩的硬度就能发生五种变化,并经常碰到岩层断裂带。这就为地铁的修建带来更多的风险和难题。
另外,青岛地铁3号线下穿繁华的老城区,人口众多、房屋密集、管道繁多,需要下穿、旁穿的文保建筑较多,仅从青岛火车站到汇泉广场站的01标段,就需要穿越18处文保建筑及旅游景点,因此施工难度很大。这些文保建筑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一旦在施工中造成破坏,将无法修复。为此施工中的安全要求也就更加严格。
面对这些重大挑战,包括王永亮总经理在内的所有青岛地铁人以严谨的工作作风交出了一份让青岛市民满意的答卷。王永亮表示,青岛地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目前青岛地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受控。
建设安全管理体系
在安全管理方面,青岛地铁明确责任,构建青岛地铁工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王永亮表示,青岛地铁集团成立了集团安全生产委员会,设立了安全总监,专职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制定了地铁工程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各参建单位也根据各自实际健全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基本形成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体系。
在全线的风险源控制方面,青岛地铁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王永亮表示,青岛地铁集团组织力量完成了青岛地铁风险评估报告,并建立了青岛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监控与管理信息平台。监控平台及时进行汇总、整理、分析,为及时发现安全风险隐患、指导安全施工提供依据。
当前,青岛地铁正处于运营筹备期阶段,如何保证在一年后的安全运营,也是同样重要的工作。王永亮表示,青岛地铁在安全生产中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管理。
王永亮说:"地铁的安全工作,永远是青岛地铁集团的第一要务。而如何将青岛地铁打造成百年优质工程,责任重于泰山。保证地铁的建设安全及日后的运营安全也已经成为每一位有责任心的青岛地铁人的首要目标。"
作为一项事关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对于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对方便百姓出行、减少空气污染、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具有重大意义。王永亮在采访的最后说道:"青岛地铁的建设,将为美丽青岛添砖加瓦,将为宜居幸福的岛城带来更科学、更绿色、更安全、更便捷的出行方式,而这就是一种社会与城市的和谐发展。追求社会的与城市的和谐发展,正是所有青岛地铁人不懈追求创新的源动力,也是青岛地铁人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背景链接--青岛地铁建设及规划
目前,青岛除了在建的2、3号线。二期工程规划了1、4、6号三条地铁线,这三条线共长约110公里,主要是解决市区跨胶州湾到开发区、第一海水浴场到台东到浮山后再到沙子口段、新黄岛区内(原开发区到原胶南市)这三个地段的地铁连通问题。目前这三条线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
同时,青岛还启动了R1、R3、M8三条地铁线的前期工作,这三条线主要瞄准解决崂山和即墨,原开发区城区和原胶南市董家口港区,李沧区到胶州市新机场这三个地方的地铁连通问题,共长约170公里。也是拓宽青岛的发展空间,推进大青岛城市战略的规划设想。其中R1、R3线是轻轨。
根据远景规划,青岛未来将建设19条地铁线,全长814.5公里。其中,在市区规划了353.7公里的10条线,在郊区规划了475.8公里的9条线。这19条线对6区4市进行了全覆盖,将东部老城区和新城、火车北站、胶东国际机场、红岛高新区、蓝色硅谷核心区、西海岸经济新区、董家口港城等重要节点都联接在一起。
人物介绍
王永亮,青岛地铁指挥部副总指挥,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1988年,23岁的王永亮投身于青岛市政管理事业,从此与青岛的城市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从最基层的科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先后历任青岛建管局局长、四方区区政府副区长、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立足城市建设的最前线,使他能更真实的把握城市发展的脉络。
2001年,36岁的王永亮来到西藏日喀则,参与援藏工作。从日喀则市城建局局长到副市长,他充分发挥援藏干部艰苦创业、勇挑重担的工作作风,着力做好当地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形象。
援藏结束后回到青岛。王永亮重新投入到城市建设的繁重工作中。2009年,王永亮调入青岛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任副总指挥。多年的实践经验让他明白,修建地铁不是简单的交通规划和挖洞通车,而是在建造一座城市。地铁承载的不仅是旅客,更是一个城市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