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2009年第01期

2009-02-03 来源:《世界轨道交通》 作者:本刊记者 刘继峰 /北京报道 浏览次数:
本文摘要:2008年11月28日,2008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年会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隆重举行。中国铁道学会秘书长、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吕长清,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秘书长、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朱滢主持了大会。

  2008年11月28日,“2008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年会”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隆重举行。中国铁道学会秘书长、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吕长清,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秘书长、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朱滢主持了大会。会上,铁道部原副部长、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会长国林对于研究会过去一年中的工作给予回顾,并对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常务专家理事赵军、铁道部信息中心副主任罗晴、深圳地铁公司副总经理、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常务专家理事简炼、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永宁、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研究员赵丽珍、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公司设备管理中心工程师傅联柱等做了精彩演讲。本届年会由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世界轨道交通》杂志主办,中国铁道学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地方铁路协会、中国香港铁路学会、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铁道科学研究院、建设部地铁与轻轨研究中心、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作为支持单位参加了本次会议。来自国内外轨道交通行业的100多位行业领导者、决策者和研究者,以及部分企业界代表参加了大会。

  2008年11月27日,铁道部出台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方案,《调整方案》将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规划目标由10万公里调整为12万公里以上,投资总规模也由原先的2万亿调整至5万亿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建设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李国勇透露,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全面建设期,目前全国有34个在建地铁项目,投入资金400多亿元,2009年还将有1000亿元规模的地铁建设投入。到2015年,中国将有17个城市有65条地铁线路,运营总里程将达到1856公里。一切事实都在表明,中国轨道交通建设的新一轮投资大幕正徐徐拉开,行业景气值得期待。

  研究会工作成效显著  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形势喜人

  2008年,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一年,研究会围绕着中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需要,以《世界轨道交通》杂志,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世界轨道交通市场周刊,世界轨道交通论坛等主要载体,从“经营者的决策思考、研究者的咨询顾问”这一崭新的定位出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应该说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国林(铁道部原副部长、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会长):2008年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经历了严峻考验。年初的抗雪灾保春运,紧接着汶川大地震,进而2008年的奥运会,这三件大事都在考验着中国的轨道交通。2008年伊始,一场半个世纪以 来最为严重的冰雪灾害,席卷了江南大地,突如其来的冰冻灾害导致了电网局部的崩溃,京广铁路停电中断,湖南、湖北、贵州全面告急。铁道部为尽快的搞好设备检修,安抚滞留旅客,调集了一批内燃机车,来支援春运。抗雪灾保春运,中国铁路打赢了这场攻坚战。2008年的5月12号汶川大地震,举国震惊。汶川大地震导致了成都西安铁路局管内的宝成线,成昆线等一度中断。接到报告以后,铁路部门立即组织抢先工作,确保进入四川成昆线、宝成线,成渝线、大成线的四大铁路干线畅通。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关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众化交通工具,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积极的贡献。8月1号京津城际铁列运营开通,这是中国第一条应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城际高速铁路,标志着中国高速铁路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为迎接奥运会,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作为亚洲第一大站的新北京南站8月1号正式开通。

  2008年,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工作进步显著。刚刚过去的一年,研究会围绕着中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需要,以《世界轨道交通》杂志,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世界轨道交通市场周刊,世界轨道交通论坛等主要载体,从经营者的决策思考,研究者的咨询顾问,这一崭新的定位出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应该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世界轨道交通》杂志内容丰富,受到业内的广泛好评。第二是世界轨道交通论坛,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第三“世界轨道交通特别策划研讨会”成效明显。每期会议都邀请一些领导、专家参与,经过短短一天的交流,与会者反映很好。第四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2008年9月底,研究会组团参观了柏林轨道交通展。同年11月组织参观了荷兰阿姆斯特丹轨道交通车辆内饰展,这些都促进了国内外轨道交通行业相互的交流和合作。研究会所面临的任务艰巨而光荣,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努力进取,不断创新,开创中国轨道交通的新局面。

  纵观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装备产品的出口始终伴随着中国铁路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的进程,每当一轮中国铁路发展,都会带来一次新的出口高潮。

  赵军(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世界轨道发展研究会常务专家理事):从中国铁路的进出口历史可以看见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在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引进各类机车近2000台(其中内燃机车438台),几乎全部来自前苏联和东欧。期间还引进各类车辆(客/货)近3100辆 ,全部来自前苏联和东欧。在此时期,中国铁路建成了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第二阶段,为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中期,这是中国铁路引进的一个高峰时期。本时期引进内燃机车约为1000台左右,其中里面有60%来自西欧。另外,引进电力机车920台,有20%来自西欧,其余来自前苏联和东欧。期间,还引进客车574辆,主要来自东欧。但货车的引进本时期数量较大,引进货车为1.3万辆,全部来自前苏联和东欧。这个时期,按照铁道部要求,国外在供应产品的同时需要提供技术转让,使得中国相关厂家在技术上得到了很大提升。中国铁路工业制造能力接近世界中等水平,并开始对外出口内燃机车、客车和货车整车。第三次引进的高峰是在1990年到2000年之间,此间主要从欧洲引进了40辆电瓶车,但国内几大城市引进各类地铁客车近1000辆。那时候中国整个的生产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机车车辆整车批量出口。特别从1995年开始,中国开始出口地铁客车。第四阶段(2000年到2008年),从2000年之后,中国机车车辆的出口形成了一个高峰。在此期间中国引进了先进的设计制造技术:合作生产大功率内燃机车300台,合作生产大功率电力机车1500台,合作生产200km/h、 300km/h动车组近300组。大大提高了铁路工业系统的整体技术水平,在此阶段掀起了一个机车车辆出口的高潮。

  刘志军部长多次强调,信息化对铁路大规模建设、运输生产效率提高、客货营销市场化和体制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要用信息化实现铁路调度指挥自动化,客货营销的市场化,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加快推进铁路产业升级。没有信息化,就没有中国铁路的现代化。中国铁路信息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目前在铁路建设和运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何管理和维护好该系统是业界人士非常关注的话题。  

罗晴(铁道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真正大规模发展阶段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的,通过近20年的建设目前已取得巨大进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铁路里程的持续增长和对技术装备的快速推进,铁路运输服务质量得到了快速提升。今天,中国铁路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25%的工作量,运输效率世界第一。其中,信息化系统对支撑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了解中国铁路近些年的信息化建设,下面几个重要的信息系统很具有代表性。一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二是列车调度管理系统(TDCS);三是列车调度集中系统(CTC);四是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五是行车安全监控系统;六是电子政务系统;七是中国铁路商务网。

  铁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要求高,压力大,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严峻挑战。中国铁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主要目标是实现“五化一确保”:(1)运行维护管理规范化。维护职责明晰,规章制度健全,保障机制完善;(2)系统运行状态监控管理自动化。对机房、网络运行状态,系统、CPU、数据库等平台以及应用系统运行状态实行自动监测监控;(3)故障处理流程化。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快速反应,准确判断、及时处理,尽快恢复,闭环管理;(4)技术支持队伍专业化。维护人员岗位有编制、职责有规定、工作有标准、技术水平适应运行维护需要,技术队伍基本稳定;(5)运行维护工作的集中化。加快网络整合、系统整合、数据中心整合,逐步实行运行维护工作的集中化管理努力降低信息系统运用成本;(6)确保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稳定,各项业务的连续性得到有效保障。

上一篇:2008年第12期
下一篇:2009年第02期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