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资讯 > 企业资讯 > 内容

筑梦云山深处 中铁七局贵广铁路建设沿线纪行之一

2014-10-15 来源: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作者:姬昆生 李成威 邹昌成
本文摘要:横跨黔、桂、粤三省(区),线路全长857公里,总投资918 19亿元,建设标准为时速250公里的我国第一条山区高速铁路--贵广铁路,由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北站引出,经龙里,穿斗篷山至都匀,而后由
张建国说:"你们七局是一支善打硬仗的队伍!这个轨枕场建设快、生产快、效率高,很多工艺是值得全线推广和学习的。"
 
  2013年初,贵广铁路公司为中铁七局郑州公司广宁轨枕场颁发了第二张绿牌,并奖励了5万元;贵州省总工会授予轨枕场"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广宁轨枕场还获得了贵广铁路公司"标准化示范工地"、"优秀项目部",中国中铁股份公司"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等称号。用中铁七局副总经理罗建平的话说,"广宁轨枕场打响了在贵广铁路公司的名声,观摩会提升了中铁七局的品牌形象。"
 
  三、科技创新出成果
 
  "提高双块式轨枕合格率"QC成果获中施协2013年度优秀QC成果二等奖;"高温多雨地区箱梁预制施工工艺"工法获中铁七局2012年度工法二等奖;"高速铁路双块式轨枕预制技术研究"获中铁七局2012年度科研成果二等奖;优秀"五小"成果四项:《箍筋运输小车的设计与使用》,《提梁机转向装置》,《模具铭牌处理》,《桁架钢筋弹簧卡扣》……当看到董莹飞办公室这一系列科技成果奖牌的一刻,我们采访组知道,这期间,工程技术人员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的精力。
 
  刘贯良告诉我们,轨枕场可以说是"小鬼当家"。场里只有十五六名正式员工,平均年龄26岁。就是这么一群毛头小伙,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为轨枕场创造了巨大的效益。
 
  制约轨枕生产效率的关键环节在脱模工序,在原有设备下,每模双块式轨枕正常脱模时间为3分40秒,而混凝土浇筑工位为3分钟每模,每天生产一段时间,生产线各工序就会脱节,不能实现连续生产。
 
  针对这一难题,时任技术主管的董莹飞与刚毕业的几个技术人员整夜琢磨,对轨枕脱模工序进行认证研究,找出脱模时间长的问题在于模具翻转工位过于繁琐、动作较慢,且每次循环要使用俩次。为此,他们在模具输送辊道上自发研制出了一套翻转机构。该翻转机主要有液压系统、电气系统及机械三大部分组成,组装完成后还需接入原生产线进行联调联试,使其与原生产线程序匹配。这样翻转一套模具,可以节约模具升降运输小车在翻转和脱模台位之间升降和走行时间30秒,实现脱模与混凝土浇筑时间一致,达到连续生产。该装置增加后,轨枕场每天双块式轨枕生产量从1200根提高至1400根,有效保证了施工工期要求。
 
  预制场前期预制的双块式轨枕脱模后,部分轨枕铭牌处模糊不清,且铭牌四周极易掉边。项目部总工王建辉查资料,想办法,试验了多个厂家生产的脱模剂,并采用OP蜡涂刷铭牌四周等方法,效果均不理想,后来发现模具自带的铝制铆钉易被氧化造成脱模时粘附混凝土而造成铭牌处标识模糊,将其更换为另一材质的铆钉后效果十分明显。另对,对铭牌四周进行打磨使其圆顺,安装铭牌时在其底部涂刷AB胶使其与模具壳体接触紧密,避免混凝土浇筑时铭牌下面进入混凝土浆液而造成脱模时掉边。经过实验,脱模后的铭牌清晰可见,四周圆润光滑。
 
  当时只有25岁的刘东方是轨枕场的质量负责人。为保证产品质量,刘东方和他的质量小组的同事们深入到生产线的每道工序上,对混凝土水灰比的控制、出仓温度的记录、拌和时间、振捣时间等关键工序工艺进行严格把关。在生产过程中,刘东方质量小组渐渐发现,既有的双块式混凝土轨枕养护工艺存在多处弊端,不但影响产品强度增长,而且还可能影响产品的合格率。于是,他们就大胆地突破和创新,提出了新的温控手段,取得了良好效果。
 
  看着手上的获奖复印件和墙上那一个个金灿灿的奖牌,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个年轻有为的技术人员在茁壮成长。此时,轨枕场对面的山体上,一道彩虹挂在上面,仿佛是为这群年轻人的未来填色加彩。
 
  在轨枕场吃完晚饭,我们一行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回到了肇庆。好好休息,因为还有一站,那就是肇庆东制梁场。
 
  第三章900吨箱梁制运架,安全质量皆优秀
 
  9月18日,台风"海鸥"已经离开了,但雨却还在下。上午,我们对资料进行了整合,并对文章思路进行了梳理。吃过午饭后,我们直奔肇庆东制梁场。
 
  制梁场位于肇庆市鼎湖区永安镇江溪村境内,占地208亩,共需制梁427榀。
 
  40分钟后,我们到达了肇庆东制梁场。很奇怪,雨这时又停了下来。走进场区,1座拌合站、2台100吨的龙门吊和2台450吨的提梁机孤零零的"站"在场内,趁着乌云密布的天空,显得冷冷清清,孤寂萧条。少量的道砟覆盖着地面,表示着它还在发挥着"余热"。
 
  "各位领导好,刚刚给现场送了一车道砟,听说你们来了,我赶飞机似的就跑回来了。"说话间,风趣幽默的副场长庞伟华来到了我们面前。
 
  只见他光光的脑袋下,一张圆乎乎的脸,总是带着微笑。胖胖的身材走起路来一摇一晃。还没说两句话,雨劈头盖脸地就砸了下来,我们赶紧钻进车里,和庞伟华聊了起来。
 
  "太难了,为了建这个场,我们平掉了两座山头。"庞伟华摇了摇头说。
 
  一、建场难,难于上青天
 
  2010年1月,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建场,项目部管理人员费尽了周折。经过一个星期的现场勘查,只有一座由3个小山包组成的山体是最合适的地方,它紧邻线路,并且位于思贤窖特大桥的桥头,将来架梁通道可以直接进入路基,方便架梁施工。
 
  看到山包上那密密麻麻的坟头时,项目经理白宏州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半截"。
 
  地理位置太好了,可是困难太大了。
 
  怎么办?
 
  "再难啃的骨头也要把它拿下!"
 
  作为临时征地,项目部首先与当地政府进行了积极协商,对300多座坟头进行了迁移。在春节前后要迁完300多座坟头,难度实在是太大了!当地百姓各种不配合,项目部人员就挨家挨户串门子、说好话,终于在3月初完成了全部坟头的迁移。山包树木密密麻麻麻,很多员工亲自参与伐树,擦伤、划伤比比皆是。当山包清理完成后,项目部调来多台机械设备对40万立方开挖量的2个山头进行了挖掘和平整。
 
  "那场面,简直是太壮观了。"说道这里,庞伟华夸张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
 
  根据地势情况,项目部将生活区、生产区按不同标高设计,这样既减了少土方工作量,有降低了施工生产对生活办公影响。
 
  随后的地基处理是一件难题。由于大型机械进不来,只能靠小型机械和人工进行处理。当时正值梅雨季节,项目部不等不靠,在土方及基础作业施工中,运来碎石,铺一段,干一段,逐段铺通道路和场区地面。制梁区和存梁区地面承载力要求更为严格。存梁支座采用人工挖孔桩作基础,整个场区采用三七灰土进行压实,并用混凝土覆盖,最终达到了规范要求。
 
  雨渐渐停了。庞伟华说:"咱到办公室吧,我胖,坐在这里太憋屈了。技术主管李珣在,质量上的事情,问他最清楚。"
 
  二、制梁工作,追求的就是质量
 
  肇庆东制梁场生产着有砟轨道双线900吨级的整孔箱梁427榀。2010年8月6日,第一榀箱梁问世,同年11月9日,梁场一次性通过国家级认证。
 
  李珣,个头不高,黑黝黝的脸上架着一副近视镜,看着文质彬彬。他今年28岁,毕业于西南交大土木工程系。
 
  说起箱梁的质量控制,李珣给我们作了详细的解释。
 
  从材料选择上,对砂石料进行严格筛选,货比三家,通过竞标选择最好的材质;施工过程中,采用C50混凝土浇筑,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和易性;混凝土浇筑也有温度控制,浇筑时尽量选择在夜间施工。
 
  在刚生产箱梁的时候,因为天热,温度高,混凝土初凝的时候很容易造成冷缝。项目部高度重视,经理白宏州亲自组织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在一周内先后了5次质量研讨分析会。每次会议拟定方案后立即展开浇筑试验(浇筑混凝土试件),最后确定了从箱梁两侧同一端开始向另一端均匀布料,纵向总体分3段浇筑完成的梁体施工方案,解决了冷缝为题。
 
  传统的预制梁钢筋绑扎均为露天作业,南方夏季非酷暑即暴雨的天气,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施工效率及操作工人的职业健康及安全。
 
  白宏州、王建辉和时任场长的张现成一起研究探讨,最终一种用于整孔箱梁预制钢筋绑扎台座防雨设备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可折叠、可在滑道上走行的轻型钢结构支架,彩钢瓦顶棚,推拉走行十分方便,既可保证走行线路的顺直,不偏离方向,又可起到酷暑遮阳、雨天挡雨的作用,不但减少了天气对施工的影响,而且又改善了工人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该项发明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并在贵广铁路全线得到推广使用。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筑梦云山深处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张建国说:"你们七局是一支善打硬仗的队伍!这个轨枕场建设快、生产快、效率高,很多工艺是值得全线推广和学习的。"
 
  2013年初,贵广铁路公司为中铁七局郑州公司广宁轨枕场颁发了第二张绿牌,并奖励了5万元;贵州省总工会授予轨枕场"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广宁轨枕场还获得了贵广铁路公司"标准化示范工地"、"优秀项目部",中国中铁股份公司"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等称号。用中铁七局副总经理罗建平的话说,"广宁轨枕场打响了在贵广铁路公司的名声,观摩会提升了中铁七局的品牌形象。"
 
  三、科技创新出成果
 
  "提高双块式轨枕合格率"QC成果获中施协2013年度优秀QC成果二等奖;"高温多雨地区箱梁预制施工工艺"工法获中铁七局2012年度工法二等奖;"高速铁路双块式轨枕预制技术研究"获中铁七局2012年度科研成果二等奖;优秀"五小"成果四项:《箍筋运输小车的设计与使用》,《提梁机转向装置》,《模具铭牌处理》,《桁架钢筋弹簧卡扣》……当看到董莹飞办公室这一系列科技成果奖牌的一刻,我们采访组知道,这期间,工程技术人员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的精力。
 
  刘贯良告诉我们,轨枕场可以说是"小鬼当家"。场里只有十五六名正式员工,平均年龄26岁。就是这么一群毛头小伙,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为轨枕场创造了巨大的效益。
 
  制约轨枕生产效率的关键环节在脱模工序,在原有设备下,每模双块式轨枕正常脱模时间为3分40秒,而混凝土浇筑工位为3分钟每模,每天生产一段时间,生产线各工序就会脱节,不能实现连续生产。
 
  针对这一难题,时任技术主管的董莹飞与刚毕业的几个技术人员整夜琢磨,对轨枕脱模工序进行认证研究,找出脱模时间长的问题在于模具翻转工位过于繁琐、动作较慢,且每次循环要使用俩次。为此,他们在模具输送辊道上自发研制出了一套翻转机构。该翻转机主要有液压系统、电气系统及机械三大部分组成,组装完成后还需接入原生产线进行联调联试,使其与原生产线程序匹配。这样翻转一套模具,可以节约模具升降运输小车在翻转和脱模台位之间升降和走行时间30秒,实现脱模与混凝土浇筑时间一致,达到连续生产。该装置增加后,轨枕场每天双块式轨枕生产量从1200根提高至1400根,有效保证了施工工期要求。
 
  预制场前期预制的双块式轨枕脱模后,部分轨枕铭牌处模糊不清,且铭牌四周极易掉边。项目部总工王建辉查资料,想办法,试验了多个厂家生产的脱模剂,并采用OP蜡涂刷铭牌四周等方法,效果均不理想,后来发现模具自带的铝制铆钉易被氧化造成脱模时粘附混凝土而造成铭牌处标识模糊,将其更换为另一材质的铆钉后效果十分明显。另对,对铭牌四周进行打磨使其圆顺,安装铭牌时在其底部涂刷AB胶使其与模具壳体接触紧密,避免混凝土浇筑时铭牌下面进入混凝土浆液而造成脱模时掉边。经过实验,脱模后的铭牌清晰可见,四周圆润光滑。
 
  当时只有25岁的刘东方是轨枕场的质量负责人。为保证产品质量,刘东方和他的质量小组的同事们深入到生产线的每道工序上,对混凝土水灰比的控制、出仓温度的记录、拌和时间、振捣时间等关键工序工艺进行严格把关。在生产过程中,刘东方质量小组渐渐发现,既有的双块式混凝土轨枕养护工艺存在多处弊端,不但影响产品强度增长,而且还可能影响产品的合格率。于是,他们就大胆地突破和创新,提出了新的温控手段,取得了良好效果。
 
  看着手上的获奖复印件和墙上那一个个金灿灿的奖牌,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个年轻有为的技术人员在茁壮成长。此时,轨枕场对面的山体上,一道彩虹挂在上面,仿佛是为这群年轻人的未来填色加彩。
 
  在轨枕场吃完晚饭,我们一行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回到了肇庆。好好休息,因为还有一站,那就是肇庆东制梁场。
 
  第三章900吨箱梁制运架,安全质量皆优秀
 
  9月18日,台风"海鸥"已经离开了,但雨却还在下。上午,我们对资料进行了整合,并对文章思路进行了梳理。吃过午饭后,我们直奔肇庆东制梁场。
 
  制梁场位于肇庆市鼎湖区永安镇江溪村境内,占地208亩,共需制梁427榀。
 
  40分钟后,我们到达了肇庆东制梁场。很奇怪,雨这时又停了下来。走进场区,1座拌合站、2台100吨的龙门吊和2台450吨的提梁机孤零零的"站"在场内,趁着乌云密布的天空,显得冷冷清清,孤寂萧条。少量的道砟覆盖着地面,表示着它还在发挥着"余热"。
 
  "各位领导好,刚刚给现场送了一车道砟,听说你们来了,我赶飞机似的就跑回来了。"说话间,风趣幽默的副场长庞伟华来到了我们面前。
 
  只见他光光的脑袋下,一张圆乎乎的脸,总是带着微笑。胖胖的身材走起路来一摇一晃。还没说两句话,雨劈头盖脸地就砸了下来,我们赶紧钻进车里,和庞伟华聊了起来。
 
  "太难了,为了建这个场,我们平掉了两座山头。"庞伟华摇了摇头说。
 
  一、建场难,难于上青天
 
  2010年1月,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建场,项目部管理人员费尽了周折。经过一个星期的现场勘查,只有一座由3个小山包组成的山体是最合适的地方,它紧邻线路,并且位于思贤窖特大桥的桥头,将来架梁通道可以直接进入路基,方便架梁施工。
 
  看到山包上那密密麻麻的坟头时,项目经理白宏州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半截"。
 
  地理位置太好了,可是困难太大了。
 
  怎么办?
 
  "再难啃的骨头也要把它拿下!"
 
  作为临时征地,项目部首先与当地政府进行了积极协商,对300多座坟头进行了迁移。在春节前后要迁完300多座坟头,难度实在是太大了!当地百姓各种不配合,项目部人员就挨家挨户串门子、说好话,终于在3月初完成了全部坟头的迁移。山包树木密密麻麻麻,很多员工亲自参与伐树,擦伤、划伤比比皆是。当山包清理完成后,项目部调来多台机械设备对40万立方开挖量的2个山头进行了挖掘和平整。
 
  "那场面,简直是太壮观了。"说道这里,庞伟华夸张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
 
  根据地势情况,项目部将生活区、生产区按不同标高设计,这样既减了少土方工作量,有降低了施工生产对生活办公影响。
 
  随后的地基处理是一件难题。由于大型机械进不来,只能靠小型机械和人工进行处理。当时正值梅雨季节,项目部不等不靠,在土方及基础作业施工中,运来碎石,铺一段,干一段,逐段铺通道路和场区地面。制梁区和存梁区地面承载力要求更为严格。存梁支座采用人工挖孔桩作基础,整个场区采用三七灰土进行压实,并用混凝土覆盖,最终达到了规范要求。
 
  雨渐渐停了。庞伟华说:"咱到办公室吧,我胖,坐在这里太憋屈了。技术主管李珣在,质量上的事情,问他最清楚。"
 
  二、制梁工作,追求的就是质量
 
  肇庆东制梁场生产着有砟轨道双线900吨级的整孔箱梁427榀。2010年8月6日,第一榀箱梁问世,同年11月9日,梁场一次性通过国家级认证。
 
  李珣,个头不高,黑黝黝的脸上架着一副近视镜,看着文质彬彬。他今年28岁,毕业于西南交大土木工程系。
 
  说起箱梁的质量控制,李珣给我们作了详细的解释。
 
  从材料选择上,对砂石料进行严格筛选,货比三家,通过竞标选择最好的材质;施工过程中,采用C50混凝土浇筑,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和易性;混凝土浇筑也有温度控制,浇筑时尽量选择在夜间施工。
 
  在刚生产箱梁的时候,因为天热,温度高,混凝土初凝的时候很容易造成冷缝。项目部高度重视,经理白宏州亲自组织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在一周内先后了5次质量研讨分析会。每次会议拟定方案后立即展开浇筑试验(浇筑混凝土试件),最后确定了从箱梁两侧同一端开始向另一端均匀布料,纵向总体分3段浇筑完成的梁体施工方案,解决了冷缝为题。
 
  传统的预制梁钢筋绑扎均为露天作业,南方夏季非酷暑即暴雨的天气,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施工效率及操作工人的职业健康及安全。
 
  白宏州、王建辉和时任场长的张现成一起研究探讨,最终一种用于整孔箱梁预制钢筋绑扎台座防雨设备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可折叠、可在滑道上走行的轻型钢结构支架,彩钢瓦顶棚,推拉走行十分方便,既可保证走行线路的顺直,不偏离方向,又可起到酷暑遮阳、雨天挡雨的作用,不但减少了天气对施工的影响,而且又改善了工人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该项发明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并在贵广铁路全线得到推广使用。